《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赞扬,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好方式,可也不能避免的,责备也占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社会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批判表,是赞美还是责备,都体现在细微之处。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封面

《赞扬与责备》又名《剑桥大学沟通课》,看标题大家大概就已经了然本书的内容了。赞扬、责备、沟通,是本书的关键点,但它又不止是写沟通存在的问题和技巧,还涉猎了原生家庭、青春期叛逆、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职场拉踩、性别歧视等深刻问题。作者通过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如何赞扬与责备的方向,又以叙述赞美法、回应式评判、魔法比例、三明治法等多种方法,教我们怎样沟通,如何沟通。

本书作者特丽·阿普特是《纽约时报》《卫报》和BBC知名人士,她以自己30多年的学术成果,又结合领域内其他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撰写了这本书关于沟通的书。赞扬不仅能表达喜爱,还可能涉及利用和讽刺;责备不仅与不满有关,还可能隐含着歧视和推脱责任。通过各种故事的方式,清晰的将事件还原在我们面前,更直观的了解科学的沟通技巧。

自出生后开始接触一件事物的一刹那,我们就已经开始处理事物本身的信息,无论什么观点,我们都已经开始评判别人了,在人意识的背后,都存在着这么一张自动运转的评判。评判又包含了两个系统架构:接近的退避,赞同和反对。有意识无意识的,在这种特殊情感的影响下,我们皆会对身边的某种事物做出一系列的评价。不同的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原始的对他人的赞同和反对,都会变的更复杂化。

一.赞扬,外物的影响、人体的化学影响、心理学的影响都在一步步优化我们的情感评判

很多人认为婴儿还小,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就认为他们不能对我们的行动做出批判,其实不然,当新生儿第一次睁开眼睛,他们就已经准备好识别人脸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婴儿对不熟悉的人会排斥性大哭的原因。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多数人曾认为幼童并不会评判他人,只会表达自己的喜爱与不喜爱,其实不然,我们的评判贯穿着我们的情感历史,影响着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从最依恋父母时就开始感受欲望和恐惧,幼儿时的批判方式是最容易受到偏见和扭曲的影响。所以说,好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养成,不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

此时对孩子的赞扬和责备就显得格外重要。赞扬无疑是一种激励人的好方法,作者也表示,赞扬对人体大脑的健康发育也十分重要。在大脑发育时期,最重要的激素就是催产素和内啡肽。催产素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内啡肽让我们享受快感,当收到赞扬时,人体就会产生这两种激素,从而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感和理解。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心理学家发现某些赞扬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积极性。赞扬也有多种形态,赞扬能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的鼓励和激励自己做的更好,可也因为这一点,赞扬有时成了被利用的工具。

我的婆婆有一次曾赞扬说我“把老公的衬衫熨烫的好极了”,那让我感觉像是一张铁手腕,把我固定在传统家庭妇女角色中。

在早些年间流行着一种赞扬的方式,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多简单、多无关紧要,都会受到表扬,进而引导孩子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这种方法被称为是“独裁主义式赞扬”,在这种赞扬的影响下,他们盲目的相信,数量足够的赞扬可以抵抗所收到的伤害。和“沉浸式赞扬”一样,赞扬成了一种工具,变成操控孩子,企图改变孩子自主认知,进而成为一种利用的方式。赞扬本身是一种激励和认同,但当它变成一种操控手段,那么就情感不再单纯。认清赞扬的方式,为该赞扬的赞扬,在受到轻视和责备时受到保护,这才是赞扬的正确使用方式。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青春期时孩子的思想更甚,在被父母认可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焦虑,一直优秀的自己不允许有任何错误的存在,有心理学家证明“很多妈妈最喜欢的孩子都有极为清晰的自毁症状”。被赞扬明明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但人的思想都存在着某种差异,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代沟”问题的存在,这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以达到共情的效果是最好的方向。

二.责备,在家庭中,孩子的成长中的多种责备,青少年值得多加交流

责备在最初的认知中所展现的方式是排斥与反对,用责备的方式否认别人的感受,“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能这样做!”这就是典型的“侵入式评判”。还有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笼统化评判”。在孩子青春期时这种两种评判尤为突出,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全不可能会做某种事情,可他做了,错了,就要接受批评,以自己的方式去否认孩子的观点所在。这种引导性责备和赞扬,都是被排斥和反对的主要因素,孩子会认为父母根本不懂自己,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止是一味的赞扬和否认,交流永远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一个家庭的评判制度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它是严格的还是通融的,是回应式的还是侵入式的。青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意识,他们会不断的用自己的评判方式去挑战家长,以此来打破原有的平衡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大概就是青少年叛逆的目的。

有时别人的评判责备也成为了暴力的存在。除却家庭暴力,现在网络暴力也成为暴力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网络社交时代,我们无法从对话框的文字背后猜想他的语气和表达的某种意思,多数人会往负面评论上去思考,负面评论往往是我们最能摆脱的评判,他会影响我们的内心,即使你知道自己不应该去在意这些事情,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往坏的方面想,心理学称之为“负性偏向”。外加之跟风的“恶人效应”,负面评判足够毁掉一个人。就如前些年的一个真实事件,一个人想要跳楼,本应善意阻止安慰对方,群众却加以恶化,大喊着“你跳啊!不敢是不是!”其他人也跟以喊之,最后酿成恶果。

《赞扬与责备》正确看待评判,学会分析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会分析自身的感受,能让我们获得修补伤痕的力量,并朝正面的方向前进。这种方法不仅体现在家庭中,在更广阔的社交世界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得到它的统治力。

总结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都会格外重视别人对我们的评判和认知,出于一种最基本的反应能力,我们也会对他人做出评判,无论是自己的亲人还是陌生人,他们的评判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赞扬与责备,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可以让人开心,以此更有动力前进。一句善意的责备可以让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变成更好的自己。在纷扰的社会之中,平衡他人的评判与自我的尊严,依然是我们最艰难最不能忽视的任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内啡肽   都会   青春期   美文   负面   认知   青少年   暴力   事物   喜爱   父母   正确   方向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