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经被滥用


“您”已经被滥用

“您孩子上那所学校呀?”“您多大年纪了?”“您这个月的话费账单......”“您如果有什么需要......”像这样的语句我们随时都在听到。每当人们称呼别人的时候,总是要在“你”字下面加一个“心”,似乎没有“心”就是不尊重,就显得随便。

人与人之间的客套有时候是有必要的。对上司,对长者,对德高望重的人我们肯定不能语气轻浮,得尊重,这种时候人们就用“您”这个称呼。“您老吃了吗?”“您的著作我已经拜读了。”“张总,您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这些似乎都没有问题,人家是长者,人家有地位有身份。当然了,当自己被别人称为“您”的时候,心里也是暖洋洋的,被尊重感十足。

人都需要被尊重。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尊重你。别人尊重你了,如果你不尊重别人,那可是没礼貌没素质没教养的行为,咱可不能做那样的人,还有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别人,这些都是百分百的真理。然而,尊重别人,很多时候是表现在语言和语气上的,于是人们对别人的称呼就尽量选择“您”而不用“你”。久而久之,“您”就用得越来越多,“你”就用得越来越少,几乎被弃用了。只有在生气的时候或者吵架骂人的时候,才会听到“你算什么东西”或者“你等着瞧”等等这样的用法。

老婆的姐姐,我们贵州人称之为姨姊。就这样的关系,我也是被她称作“您”的。我的姨姊是在外面到处跑的人,养成了职业习惯,对谁都以“您”相称。到了我这儿,她也是整天“您”呀“您”的,口头上是这样,微信里发文字也是这样,弄得我时常身上起鸡皮疙瘩,感觉被自家亲人隔离了似的。

有人会说,你这是不知好歹,故意矫情,人家诚心尊重你,你却不识抬举。其实不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艺术。太近太远太冷太热都是不好的,父子之间随时“您”呀“您”的我觉得有距离感,夫妻之间“您”呀“您”的也不会有太深的感情,所谓相敬如宾,其实是情感的远离。

“您”已经被滥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第二人称该怎么选择?“您”字该不该用?怎么用?

我的观点是:舍弃“您”字,用“你”字足矣。

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下“您”字。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您”字并非属于通语字,这字原本为地方方言字,之后渗漫至全国。古时通语使用的是“你”、“你弭”或“汝”、“汝等”又或“尔”、“尔等”,其本义是一个称谓而已,不论尊卑。通用语法中“第二人称”只有单语,造出多个“您”字,有叠床架屋之嫌,同时也带出了问题:

“您”字的出现,叠架于“你”字之上,字义为“尊敬的你”。那么,问题来了,原字“你”该怎样重新定义?既然“您”字表示“尊敬”,那么原字“你”是否表示“不尊敬”?或是介乎于“不尊敬”与“尊敬”之间表示“稍微尊敬”? 代字“您”上了层次,却剥占了原字“你”本有正面意义的一层面。

且不讨论将称谓划分出尊卑等级是否妥当,这首先在使用及原字定义上就有些乱。这种叠床架屋之字要不要取缔值得商榷。


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叠床架屋   贵州人   不识抬举   字义   尊卑   本义   相敬如宾   不知好歹   德高望重   长者   称谓   美文   人称   语气   尊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