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样 比青春更为宝贵。我们是多么值得骄傲多么让人羡慕啊!而我们若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不去奋斗拼 搏,那我们真的算拥有青春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仅有发愤图强,努力耕耘才能做到无愧于青春,无愧于 人生,才能拥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青春。  奋斗的青春是完美的风景正是那千万颗在青春中奋斗的心,以及那千万双在天空中高飞的振翅,装扮 着最完美最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青春。将青春变成人生最完美生活的出发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因充满奋斗和活力而洋溢着完美, 而今,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 们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在青春时节奋发吧!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书写一 卷有声有色的人生。  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的美丽永远展此刻她的奋斗拼搏之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此刻他搏风 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扬起奋斗的 帆吧!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子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 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  奋斗抒写无悔青春,在漫漫人生道路上,青春虽然只是一小段,但当你白发苍苍回首时,你会发现以 往拥有的青春依然会在记忆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青春无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们仅有把握好青春 的每一天,在激流中涌进不断拼搏,我们才能够骄傲地说:“我的青春是无悔的!”   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完美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 人,永远谦虚的人!”所以唯有奋斗,为自我的梦想不断前行,朝着我们自我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们才能 拥有一个真正而又无悔的青春。  青春的世界里,不需要固结你的思想,仅有追寻完美的梦想,人前方荆棘丛生,我们都要持之以恒。让我们像江河一样,向着大海不断奔流吧!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谱写青春的音符,留下奋斗的足迹。  用我们的奋斗和梦想扬起青春的船帆,当我们努力拼搏地摇浆时,成功的闸门也会慢慢地再为经常听到身边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难管呢?

上到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下到只有3岁的小人儿,家长管的越多,孩子越反抗;家长管得越紧,孩子越叛逆。

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

樊登老师说:

“你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方法错了。”

“要管好孩子,要先管好自己。”

看过这样一张图:

地铁上,妈妈看书,孩子在一旁也拿起一本书看,另一个妈妈在玩手机,孩子也凑过去盯着手机看。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在教育的路上,父母若不能做好榜样,孩子很难不走歪路。

有研究发现,孩子是个全然的“感知器官”,孩子的眼睛像录音机,耳朵就像收音机。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照单全收。

然后从他们的视角,将真相粗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

所以,一个家庭最该被教育的,是父母。

父母管不好自己,所有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心理学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和同学打架,不写作业,性格孤僻......

老师三天两头就找家长,有一次老师更是反映:“孩子上课瞪着老师,眼神很可怕。”

妈妈崩溃了,她觉得孩子简直无药可救。

可杨杰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在妈妈身上。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不是吼就是揍。

日复一日,孩子也变得暴躁。

妈妈抽他一下,他还妈妈两下。

母子两常常斗争一晚上,孩子故意不写作业,困了就躺地上睡,而妈妈也跟孩子怄气,孩子一合眼就拿针扎一下!

杨杰建议妈妈停止打孩子,妈妈感到很委屈:“我能用的方法都用了,是因为没招数了才打孩子。”

多少父母,自己病了,却逼着孩子吃药,父母自己不反思,却逼着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当你发现孩子很难教育时,其实问题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一书中也指出: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问题密切关联。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拥有自信的人之所以会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巨大无比的潜能等着去开发;消极失败的 心态之所以会使人怯弱无能、走向失败,是因为它使人放弃潜能的开发,让潜能在那里沉睡、白白浪费。  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人大脑拥有140亿个脑细胞,但我们思维意识只利用了脑细胞的很少部分,如能将更 多的脑细胞从睡眠中激活出来,人的思维意识将更加强大。如果我们都能充满自信,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亦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我。  一个人相信自我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从心里学上讲是有 必须的道理的。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里蓝图,或是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运作结果。如果你想 象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自 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到我做的很好,我以后还会做的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样想,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美国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就是一个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机会的楷模。他12岁时由英格兰移居美国, 先是在一家纺织厂做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做全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以这样做,最 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之后命运有安排他当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成为“全美最杰出的邮递员。”结果他 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的一生总是根据自我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我,他的座右铭就是“相信 自我是最棒的。”   做一个最好的自我,不必须非要当什么“家”,也不必须非要出什么“名”,更不要与别人比高低、 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你能说拇指比食指好吗?决定 最好的你,既不是你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贵贱,关键是看你是否拥有实现自我梦想的 强烈愿望的程度,看你身上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人们熟知的一些英雄模范,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 分发挥人的创新本事,做好自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创造了做好的自我。  “塑造一个做好的自我”,这个目标人人都能够实现。你只意识到自我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坚信自我 拥有“无限的本事”与“无限的可能”,这种坚定的信心能帮忙你创造和谐的心理、生理韵律,建立起自 我梦想的自我形象,体现自我人格行为应当具有的魅力。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够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拥有信心的人永远击 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进取主动的人因为自信心的毁灭而变得消极 被动起来。他们逐渐地对自我失去了信心。也许者开始与其他人暗示他们无能,也许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 我不能取得成就想法,或者这开始于他们认为自我不能胜任他们的本职工作的想法。很快,由于这种微妙 的心理暗示作用,他们的创新精神遭到极大的打击,他们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满腔的热情、劲头十足地 去从事任何事情了。他们就逐渐失去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果断行事的本事,他们很快就会对处理一些 重大事情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作出决定。他们的思想很快就会变得动摇起来。因而他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 成为领导者,而变成为追随者

可悲的是,父母的眼睛只盯在了孩子身上,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

劲都往孩子身上使,只顾大刀阔斧地砍掉孩子的毛病,只管孩子,不管自己。

这样“双标”教育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

父母越管越头痛,孩子越来越叛逆。

好的教育,都是往自己身上使劲

杨澜曾说:

“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父母,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这4个方面管理好自己,父母内心充实而丰盈了,才能反过来给孩子带去更好的人格影响。

1. 管好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的修养。

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男孩随口说了一句粗话,身后的爸爸,上前就是一巴掌:“我靠,谁叫你讲脏话的?”

如此不文明的方式,怎么可能教会孩子讲文明?

“忠孝礼仪,我怎么要求郭麒麟的,我就怎么对待我父亲和他人。”郭德纲说。

他在跟父亲打电话时,从来不敢坐着,对父亲永远恭恭敬敬;对长辈,也一直彬彬有礼。

因为他先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了典范,再反过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时,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仰望星空,天上繁星闪烁,虽然它依旧远不可及,可是只要我心怀渴望,不断前行,繁星之中终有一颗星 星会降落在我的手心,她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至于满手污泥。  “你的梦想是什么?”在我小时候,有许多人喜欢向我问道,愕然片刻,我常常以嬉皮笑脸报以回 答:“没有啊,我是个被梦想抛弃了的孩子。”   喧嚣之后,独处之时,这个问题如梦魇般出此刻我的脑海,不肯离去,“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 人生意义与价值又是什么?”无数次的自我反问以无果结束之后,我已经消极的确定这样一个事实:我没 有梦想。对于梦想,我开始避而不谈,甚至感到厌烦。在那些想要成为科学家、总统的同学眼里没有梦想 的我无疑是个异类。  从此,我开始学会在教师课上大呼小叫,开始在下课的时候做一些无聊的恶作剧,与教师口中的差生 混在一齐,开始堂而皇之的将没有梦想作为堕落的理由。那些行为就像色彩斑斓的黑洞,当我靠近之时, 眼中只注意到其瑰丽的色彩,却不明白自我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喧嚣与浮华之后是自我无法得到认可的迷茫,迷茫使我只能无力的选择喧嚣与迷茫来麻痹自我。  不知那是什么时候,我在课上偷看小说,突然看到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有梦想,也并不需 要研究自我能走多远,我们只需要像骆驼一样在沙漠中行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自我心中的绿洲前进。看 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头忽然一颤,仿若天关开阔、落日溶金般的彻朗,又像困守于黑暗的囚徒重见光明的 心酸与喜悦。我虽然没有具体的梦想,但我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明天的渴望。作为学生,我们由于缺少 对社会具体方面的了解而误以为自我人生道路必须是某个方面,而这过于主观的认知无疑减少了他更多的 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自我想要什么,也就是并不明白自我的梦想。  任初七曾说:梦想,是坚信自我的信念,完成梦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 大的财富。梦想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一种回首往事,无悔此生的信念。  一个著名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上阐述了他追寻梦想的一生,他从年少之时到渐渐成熟明智以及到迟暮 之年,从想要改变世界到只想要改变国家到最终连改变自我的家人都无能为力,直至其临终之际,才真正 意识到,他只能改变自我,再试着去改变家人,最终也许能够改变世界。  空泛的谈及梦想,而不告以行动这又有何用?活在当下,驻足此刻,在明白自我真正想要什么之前将 眼光放在现实之上,而不是一味沉浸于幻想。唯有对于未来,心怀渴望,活在当下,不断前行,你才能明 白自我想要什么,才能得到自我真正的渴望。  站在此岸,怀想彼岸,梦想宛如云雾笼罩下的星辰,模糊不清。但我会怀揣着对未来的渴望,不断前 行。

在娱乐圈,郭麒麟一直以礼貌待人著称。

郭麒麟和父亲坐在一起时,永远挺直腰杆,毕恭毕敬。父亲说话时,永远站在身后,认真聆听,回话时都是“您”开头。

对外,也是谦卑有礼,见到长辈,赶紧弯腰打招呼,嘘寒问暖身体如何?别人帮忙时,“谢谢,麻烦您了”常挂嘴边。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先行。

2. 管好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二胎家庭里,姐姐无聊时会用手戳弟弟眼睛。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生气时会拿玩具狠狠地砸弟弟头。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姐弟起争执时,会对弟弟直接拳打脚踢。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姐姐还会没缘由的上手就打、推、抓,扇弟弟。

每每这时,妈妈都会很生气的拿出针来扎姐姐,用衣架打嘴巴。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从早到晚,家里到处充斥着妈妈的吼叫,姐姐的大哭大叫,弟弟的哭喊。

后来,育儿师问妈妈:“你小时候,妈妈也这样对你吗?”

妈妈几度哽咽,不愿再回忆,虽然不记得犯了什么错,但父母愤怒的表情和那一句句“你怎么不去死”,一直刻在了她脑海里。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很多时候,她也知道发脾气不好,可就是忍不住对孩子发怒。

暴力情绪就这样在亲子间代代相传。

父母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遇事也控制不住自己,只会复制父母发怒的样子。

胡适曾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父母遇事时只有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引导孩子感知,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中学会共情。

3. 管好自己的欲望,培养孩子的自律。

前两天在朋友家,刚好碰见她母女俩互怼:

“看了多久的电视了,还不去写作业?”

“爸爸玩了一上午游戏了,你怎么不说他?”

说完,女儿一脸不情愿地拿出了作业本,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视。

“像什么话?哪有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的?”

“呵,就刚刚,是谁一边做饭,一边手机不离手的?”

朋友生气了,吼道:“我是你妈,小孩能和大人比吗?”

“你自己都管不好,凭什么管我?”

女儿把笔一丢,站起来就进了房间,把门狠狠一甩。

白岩松说: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面,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一个放纵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管好孩子?

浙江宁波,一位爸爸为了培养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每天连电视都不看了,下班就坐在书桌前,将父女俩最爱看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改写成文言文。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天下最难的有两件事: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到自我的口袋里。二是把自我的观点和想法放到别人脑袋 里!我们缺金钱,实际上缺的是与时俱进的观念。思维观念的固执、僵化、墨守成规,是贫穷的根源。任 何真理是变化的,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观念的改变 并未改变事物本身,改变的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但观念能够改变人,人能够改变现实。  做人重要的是品格、品质、思想观念。-孩子贫穷是做父母的错,他成长的过程里,父母没给他正确的 价值观、人生观。父母的思维方式、教育方法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父母有什么信念,孩子就会有什么思 想观念。父母播下一个行动,孩子收获一种习惯;父母播下一种习惯,孩子收获一种性格;父母留下一种性 格,孩子收获一种命运。父母的思想,语言,行动,影响孩子的性格,思维,习惯。  性格会影响人生!坏的习惯不抑制,修正,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长 期构成的习惯制约、阻碍你自我的发展空间!要不断的更新自我的观念,并且抛弃旧观念!正确的信念决 定思维,超前思维决定心态,良好的心态决定行动。仅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如果事情无法改 变,那就改变自我;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我。如果山过不来,那我们就绕过去!战胜和改 变命运靠毅力,胜出者往往不是本事而是观念!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够走多远。-阻挡你前进的不是高山大海,而往往是自我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当 你抓住一件东西总不放时,或许你永远只会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便获得了其它选择机会。旧观念 不放弃,新观念难产生!在这个世界有两难:一是改变别人,二是改变自我。要求别人很痛苦,那改变自 我应当很欢乐。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我!为改变以后的命运,先改变此刻的观念!熟悉的习惯,熟悉的 路线,熟悉的日子里,永远不会有奇迹发生。改变思路,改变习惯,改变生活方式!但更要放弃过去的无 知,愚昧、偏见!  我们的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宽!仅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适应 不能改变的一切!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此刻应当先放弃什么!今日 生活工作中的错误和错折,要明白这一切都是暂时,乌云永远遮不住微太阳的光辉!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 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自我的事情。  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对于生活中的事,喜 欢它那就享受它,不喜欢它那就避开它,避不开那就改变它,改变不了那就理解它。别人理解不了是你的 观念,别埋怨他们,时间让他们理解,让结果来证明。无法改变现实,能够改变我们的观念;无法改变事 情,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态;无法改变別人的看法,能够改变自已的想法!无法改变风向,我们能够调整风 帆;无法左右天气,我们能够调整心境。要想事物发展变化,首先自我改变,仅有自我改变,才可改变现 实。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仅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困难!

从小到大,只要孩子在学习,爸爸就会放下手头上的事,安静的坐在边上看书。

如今,女儿每天放学后就自觉完成作业,学习上的事从不需要父母督促。

而且在爸爸的感染下,女儿也爱上了文言文,六年级的她,甚至也学着父亲用文言文写日记。

父母“管好自己”,比管孩子100次都有效。

父母只有先管好自己想玩游戏的冲动,管好自己想玩手机的欲望,孩子才能在父母严于律己的熏陶下习得自律。

4. 管好自己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坚持。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

“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

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总是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培养孩子坚持力很难,但父母自身不放弃,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成长。

教诲是条漫长的路,唯有榜样是条捷径。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所有教育都是无用的

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孩子不断努力成长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就说:

“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她是一位妈妈,更是一位教育者。

她一直致力于自我成长,女儿也学着母亲不断努力成长。

女儿初三毕业后,就独自前往英国求学,最后考上了牛津大学。

女儿感谢道:“我成长过程中,妈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榜样。”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都一门心思的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

这是因为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很难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也因此缺乏向上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父母。

教育,就是先自教,而后教人。先自管,而后管子。

只有我们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麒麟   父母   文言文   美文   观念   情绪   思维   爸爸   身上   习惯   自我   妈妈   梦想   青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