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追求利益”与“利他之心”矛盾吗?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仅凭利己之心判断事物,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只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视野狭窄,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反以利他之心做判断,因为是“为他人好”,所以能够获得周围人们的帮助,同时,因为视野开阔,所以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做判断时就不能光考虑自己,应该顾及他人,满怀体谅他人的“利他之心”


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


如何处理部下请示的问题,如何下达各种指示……企业家需要做出各种判断,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家往往会凭直觉做出判断,但如果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其判断过程往往基于人性中的“本能”部分。

本能是人心的基本,其首要宗旨是保护自己的肉体如果完全依靠本能,那么不管是行动还是思考,人都只会向自身利益看齐。这与我时常强调的“为他人着想”的利他之心截然相反,但利己心是神灵所赋予的,它能保护我们的肉体。

所以说,本能超越了善恶对错的范畴,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共性。换言之,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前,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这件事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么做是否能让自己公司赚钱”……大多数企业家都是以这种“本能模式”来判断问题的

然而,这样的判断方式或许能让自身获得利益,但也可能给周围的人造成困扰。

举个极端的例子,有的人发现客户对行情一无所知,便试图把产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推销给对方。客户对行情不了解,如果以不合理的高价买入,势必会遭受损失,这是显而易见的。

可卖方却强词夺理:“是他自己说要买的,交易属于双方自愿,我有什么错?”如果在思考问题时仅仅基于本能,就可能会做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而这会成为日后发生严重问题的导火索。

相反,如果以利他心进行思考判断,就会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就会想到:“如果卖高价的话,自己或许能赚一大笔,但会损害对方的利益。”于是悬崖勒马,对客户说:“我不会让你买贵了的。我会给你提供合理价格的。”这么做似乎有点吃亏,但日后势必能给双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稻盛和夫:“追求利益”与“利他之心”矛盾吗?


以“是否有利于对方”为基准进行思考


在《京瓷哲学手册》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这便是利他之心”它绝非只适用于企业经营,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教书育人,在各种局面和情况下,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基准

话虽如此,但真正能做到“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的,只有开悟的圣人。我虽然一直在对大家强调:“要以利他之心作出判断。”但也仍未能完全做到,至多只能算个“半吊子”水平。

一旦拥有高层次的判断基准,就能做到“耳聪目慧,事理自明”。和开悟的高人对谈,会获得简单明快的指点:“此事可为”“此事不可为”。这是因为一旦进入高层次的境界,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看透事物本质,掌握万物真理。

但现实让人遗憾,社会上充斥着追随本能,利欲熏心的“凡夫俗子”。整日计较于眼前的“胜与败”“得与失”“利与损”等,在浅薄的欲望斗争中,搞得“血溅满身”“你死我活”。

一个怀有利他之心的人目睹这番景象,会心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高人早已看破,那些在工作和事业中充满私欲、自作聪明之人,其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必会失败跌倒。

打个比方,怀有利他之心的人,看到前方横亘着一条“沟渠”,就能明白不往前走;利欲熏心之人却深信自己的路是正确的,于是根本看不到那条“沟渠”,还自作聪明地认为:“这条路比那条坑坑洼洼的路好走。”最终双脚陷入沟渠,不能动弹,如果充满欲望,心智就会受到蒙蔽,从而无法察觉到眼前的危险,而在“心无挂碍”的旁观者眼中,危险是如此的显而易见。

这样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可就像我刚才所说,“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的真正意义,我们这些不修行的“凡夫俗子”很难理解。若想身体力行,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听了我的讲话,大家可能回去后又会“老方一帖”,把“自己能否赚钱”作为思考和判断事物的基准。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利他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比如,当面对“买不买”“卖不卖”“是否该答应帮忙”等问题时,我们总是会瞬间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我们本能做出的。在判断前,我们可以先深呼吸一下把这“本能判断”暂且搁一边然后念想:“等一下。稻盛先生说过,要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我不能只想着自己是否能赚钱,还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得失”。像这样在得出结论前设置一个“缓冲器”,在真正确信自己的想法能够“利己悦人”后,才允许自己做出最终判断

如果不遵行这样的判断流程,而只依靠自己的瞬间直觉,往往会做出“一味利己”的判断,从而可能损害对方的利益。所以说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养成了这样的思考习惯,即便是我们这些并未开悟的“凡夫俗子”,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利他之心,我还想做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利他,即“取悦他人,帮助他人”。释迦摩尼佛祖前世“以身饲虎”的故事中讲到,佛祖为了拯救即将饿死的母虎与虎仔,不惜以自己的肉身饲虎。在佛教教义中这种“舍己救他”的行为,便是利他之心的极致体现。

如果我说:“这便是利他的本质。”想必会有人反唇相讥:“嘴上说的好听,但归根结底,你也是个商人。一边追求利益,强调 ‘如果利润率不超过10%,就算不上盈利’;一边又在强调‘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真是自相矛盾。一个真正想帮助他人的企业家,不可能获取10%的利润率。”

我在前面说过,利他之心的极致体现是“即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帮助对方”,可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大义之举顶多只能有一次,因此我们这些凡人无法把这种极致的利他行为作为人生规范,但利他还有多种实现方式。

人生弥足珍贵,无法重来。一个人既然降临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努力奋斗,充实度过。纵观大自然,万物共同生长、和谐共存。

“在让自己活下去的同时,也给予对方生存空间。”这便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生共存的理念,而这种理念正是利他的体现。从该意义层面上来看,我的话并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京瓷   利益   利欲熏心   自作聪明   凡夫俗子   利润率   沟渠   显而易见   基准   美文   极致   企业家   本能   事物   矛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