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中国当代渐行渐远,谁还能再创经典?

中国当代已不需要古体诗,且也没有谁能写出经典的古诗词。

如同李白当年不能够写出现代诗歌一样。

古诗词与中国当代渐行渐远,谁还能再创经典?

李白

明清时期,古诗词就已经不断走向衰亡。明代的诗歌发展在复古和反复古中反反复复地进行着,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白话文的出现,是五四运动之后才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与李大钊、 陈独秀、 周树人、 胡适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

是现代诗的鼻祖,之后进入现代诗与散文诗并存的时代。著名的有朱自清 冰心 张爱玲,北岛 食指,顾城 海子,到了伊沙 赵丽华,诗歌与散文诗似乎就病入膏肓了。

古诗词与中国当代渐行渐远,谁还能再创经典?

《雨巷》

一个现代诗都写不出来,写不好的人,我是不相信能够写出古体诗词的。如同记叙文都写不好的人,怎么能写出现代诗?!

因为不管是七言也好,五言也罢,古诗词在内容与形式,韵律和格调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弄不好会出笑话的。那种生搬硬套、东拼西凑,榔头棒槌的却也多多,并以“大师”自居。

古诗词与中国当代渐行渐远,谁还能再创经典?

古诗集

我所以有“古诗词已经绝版”的观点,一是现代诗的“病入膏肓”,更在于“时代亦不需要”。

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文艺”是以讴歌英雄和赞美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主旋律的。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尤其是市场经济冲击了人的价值观。弃官从商、弃文从商成为“现象”,爬“格子”的少了,能静下来“治学”的少了,“读”也是饭后茶余的消遣了。

这个时代实在没有几个人能具备沧溟先生的“胸襟”:

既"了解中华诗史的内在脉络”、又“明白中华诗词的艺术精神”,更“拥有一颗纯粹而干净的'诗心'。"

何况郦波教授样样精通,又那么好的记性,却也没有几首像模像样的现代诗,更别说他写的一些古诗词了。即便是搬运堆砌,也是“言不由衷”地哗众取宠,且不能有反对意见。

另一个原因可说可不说,那就是中国作协、中国文联的职能问题,大家都懂得!

以贾浅浅、刘傲夫为代表的分行体,回车键诗,是当代诗的“怪胎”。只有“怪胎”被埋葬后,才有未来诗的春天。而散文诗必将是这春天里灿烂的一束。

我们不能说诗的未来是散文诗,但散文诗预示着诗的未来。

而古诗词早已死亡,无以生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古诗词   北岛   胡适   冰心   古体诗   散文诗   病入膏肓   怪胎   中华   李白   美文   中国当代   诗词   诗歌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