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教授捧着下下签,欲罢不能了

“郦波现象”的持续发酵,在于郦波一直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予以否定,并扣上“喷子”、“三季人”的帽子,后来就直接“乌龟王八”之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自以为是、自恃清高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诗,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不能说你写出来是让人学的。

说郦波评诗好,郦波觉得理所当然,说他写得一般,他就说你是“三季人”。

退一步说,我们不要求郦波是诗人,能够评诗就不错了。如同编剧未必是导演,导演未必是演员。演员能“演出”编剧与导演的“意思”,那叫“入戏”,导演能在编剧与演员之间“指导”好,那叫会“贯通”。

而郦波是“入戏”太深,俨然把自己置于编剧 导演 演员三者合一的“角色”。自己搞砸了,又取笑观众不懂得欣赏。观众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他就说人家是“喷子”、他就不高兴了。他不高兴之后还会再写再厚着脸皮拿到网络上,别人不高兴了就不再读他的诗,就不再看有他参与的中国诗词大会。

这就是目前郦波手里捧着的下下签。

他的下下签里始终还裹着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那就是他高叫“向我开炮”时抛出的三个“条件”。

如下:

(一):“你了解中华诗史的内在脉络吗?”

(二):“你明白中华诗词的艺术精神吗?”

(三):“你拥有一颗纯粹而干净的'诗心'吗?”

他的意思很明确。用“向我开炮”显摆自己的大度与虚心,但是开炮是有条件的、要有的放矢(所以设置了三个条件),言外之意要的是“恭维”要的是“掌声”,要的是“糖衣与泡饭”。

如同他让人家吃饭。还要问人家“你是中国美食家协会会员吗?”、“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精髓吗?”、“你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三0一医院的健康证明吗?”见人家还拿着筷子,再问一句“你就真的那么饿吗?”。

沧溟先生所以开出这三个条件,还有一层很明确的意思。那就是唯有沧溟先生能了解“中华诗史的内在脉络”、唯有沧溟先生又明白“中华诗词的艺术精神”、也唯有沧溟先生更拥有“一颗纯粹而干净的'诗心'”。

傲慢,是郦波最大的无知。

倘若,

郦波效仿一下贾平凹、贾浅浅父女会如何?

郦波再出现于中国诗词大会,又会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诗史   泡饭   脉络   欲罢不能   中华   美文   中国   编剧   诗词   干净   观众   导演   演员   教授   条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