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最哥"卖肉(故事)

“什么,啥子三最哥呀?"人们不解,有人追问。

读者诸君,莫急。待笔者慢慢道来:说的是龙江农贸市场上那个苟三娃,卖猪肉人们给他取的外号。人们感觉,这苟三娃做生意讲诚信:卖的猪肉质量好,秤也称得好,不扣斤压两,下刀准,不故意让顾客多买肉。于是,人们就说:三娃卖的肉最鲜;秤准、价格实惠,心最诚;不故意多让顾客买肉,刀最准。 这“三最哥"的美名也就来了。

"三最哥"卖肉(故事)
  1. 肉最鲜

人们买肉,最看重的是质量。苟三娃卖的猪肉质量好,不是虚的。

话,还得多说几句。多年前,苟三娃初中毕业,就随父亲在龙江集市卖肉了。其父告诉他,为人一定要行得正,卖肉须讲质量。今,天,你卖劣质肉哄了人家,明天人家就不再来了。可能还会宣传,你生意咋个做?苟三娃虽不懂大道理,可父亲的话他听得懂,也会照着做。

一度,这市场上有人暗自卖注水猪肉。有人也喊他这样干,但他偏不,不赚这昧心钱。当然,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上一回当,下次不再去了,不少人便跑到苟三娃处买肉了。如此一来,苟三娃每天卖的肉比原来多了三成。

看他肉卖的好,有人介绍潲水猪让其卖,说利润可观。但是,他不动心。有人说他傻,是憨包,拿着钱不赚。也有人想收拾他,苟三娃把卖肉砍刀一摔:“来吧,我怕你个球!"

那些人见他不吃这一套,就不再找他麻烦了。苟三娃呢,为着把生意做活,还专门去乡下收农民喂的黑猪,专收不喂配合饲料的猪。尽管价格贵点,开始消费者不接受,他受了点影响,半年过去,生意就好了。人们都感觉:三娃这人实在,卖的肉最鲜,从没孬肉。

这样,苟三娃生意做大了,还请了两个帮工。他这个"肉最鲜"的绰号,从此便响开了。

"三最哥"卖肉(故事)

2.心最诚

许多人,凡在农贸市场买东西,都要盯一盯秤,看是否称得好,称秤时是否压了手,有无异样。尽管,大多数生意人是可信的,的确也有极少极少黑心商人,赚昧心钱。

然而,苟三娃却不那么干。多年的经营,他悟出了一个简单的理:童叟无欺,妇孺一样,才能有生意。是的,任何人来买肉,都一样,足斤足两。若有错,即刻纠正。有一次,有个小孩来买肉,苟三娃的帮工错收了人家的钱。钱虽不多,就五元。他知道后,找了好多天,都无果。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天,苟三娃儿子的同学来家玩,正好手下帮工给他交帐没走,认出了那小孩就是他儿子的同学。于是,他赓即把多收的钱退给了人家。

几天后,这事儿被那小孩的父亲一阵宣传,来他摊子买肉的,顿时多了起来,生意也迅即火了。与平常比,收益增长了一倍多。这以后,苟三娃的生意一直好。

"三最哥"卖肉(故事)

3.刀最准

做生意,搞销售,谁都想多销,销的越多越好。但,也得合规,得消费者自愿呀!

不少人都见过,一些卖肉的,你说买三斤,他一刀下来,总是要多一些,有的竟多得离谱,三斤变成了四斤。肉已砍下来,也称了,你不要么,他不肯,断然与你扯皮,到头来四斤肉你还得买走。碰到这种情况,买肉的只得自认倒霉,心里暗说下次再不来了。

苟三娃却不这样,根本不如此经营。他从小与父亲一道卖肉,练就了一手好刀法。一刀下去,说三斤,不多二两,误差就是几钱而已。一般地,说多少就是多少。苟三娃有个口头禅:没有你的光顾,哪有苟三娃的生意呢!

这些年来,他一直如此经营。难怪,人们又给他起了个绰号:"一刀准"。缘此,来苟三娃肉摊买肉的人特别多。他进的肉,本来应卖一上午,而他不到上午十点就卖得精光。

也缘于此,他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了:在龙江商业街上,开了个"苟三娃鲜肉店"。生意,越做越大了。

"三最哥"卖肉(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肉摊   肉店   帮工   农贸市场   绰号   美文   猪肉   下次   顾客   小孩   父亲   上午   生意   消费者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