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臊子面

扶风臊子面

秦紫
  在西府扶风的村头巷尾,几个老汉一碰面就爽朗地笑问:“老家伙,啥时吃你的臊子面啊……”对于这样搭讪的话,年迈的爷爷从来不介意。
  村里的奶奶见了二十出头的女娃,张开只剩下零星几颗牙齿的嘴:“啥时吃上你那臊子面,奶奶这牙就好了。”姑娘们不说话,却捂着脸跑得远远的。
  年长的嫂嫂们见了刚结婚的新娘子,张口就问:“啥时候吃侄娃的满月臊子面?”新媳妇害羞地笑着,嘴里说着“快了”两个字。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每次回扶风,一定要吃上一碗臊子面,这才真正感觉回到了故乡。扶风臊子面不但成了当地人的日常美食,也成了当地红白喜事和招待宾朋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还成了外地朋友争相品尝的美味佳肴。
  “三天不吃面,浑身不舒坦。十天不吃面,心慌打乱转。”扶风的娃娃嘴里时常念叨这句话。扶风臊子面不放辣子,突出鸡汤、肉汤和葱的清香及麦面本身的香味,一放辣子就会遮味,将这些清香破坏冲淡。扶风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放辣子。以前,扶风臊子面与岐山臊子面是一样的,都没有放辣子。到清朝时,辣子从西域飘来,掉进岐山臊子面锅里,漂起红红的油花,岐山人吃了以后感觉不错不愿丢手,就留下了这红辣尤物。经过一辈辈人不断加工改进,才打磨成现在这个模样。而扶风臊子面至今保持原有的风貌,不放辣子。
  扶风人做臊子,肉不要纯瘦肉,最好是猪肋骨处的肉,肥瘦相宜,加水加醋加调料,小火煨熟。臊子口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再是在调汤上,通常先要炒好底菜和准备好配菜。扶风臊子面底菜多是蒜苗、木耳、黄花菜等传统菜,配菜主要为葱花、油炸豆腐丝。另外,把烙成薄薄的鸡蛋皮切成旗花状当漂菜。锅汤里放肉臊子搭素油,讲究汤煎、油汪、醋香、味正。
  端一碗盛好的扶风臊子面,肉汤裹着绿、黄、黑、白的菜色,滚着油沫,飘着醋香,放双筷子,“狗娃子,快给你爷端去!”只见锅沿边一直等着的娃娃,端起碗就赶紧出灶房。汉子们一顿吃十碗八碗是没问题的,姑娘们也得三五碗。别惊叹这饭量大,这臊子面盛得少,汤浇得多,所以吃起来意犹未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扶风   岐山   西域   灶房   切成   素油   油花   红白喜事   肉汤   辣子   美文   清香   奶奶   嘴里   娃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