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母校的大门口

张建宁

因为每天要接送上学的孙女张佳莹,自然少不了要来到母校胡家庙中学的大门口,静静地等待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女,从校园里走出来。看着她和小同伴们唱着儿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以前在母校生活的情景。

离开母校已经三十多年了,可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我,脑海中想着那些诸如三五个关系要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唱着“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好么好风飘,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为了那心上人,起呀么起大早……”的爱情歌曲;想起了写在当时的初三(1)班教室外山墙黑板上,引发师生们关注的“子系云雨情,言上有所冲”的打油诗,而久久不能入睡,回味着往昔的那些美好时光,渴望能够回到从前。

那年春暖花开时节,异乡漂泊的我回到故乡,闲着无事,便萌发了到母校胡家庙中学寻访的念头。吃过午饭,我信步来到了书写“胡家庙中学”的几个烫金大字牌子的母校门口。

到了母校校园门口,我惊奇地发现母校已经变了,变得今非昔比了。原来一排排的青砖瓦房的教室;校园东北角的教师食堂和学生水灶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教学大楼。于是我思绪万千起来,自己多想走进当年的初三(1)班教室,坐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聆听班主任老师动情地讲解《岳阳楼记》《出师表》《白杨礼赞》等一篇篇名作佳篇。可惜,这些想法只能萦绕在梦中,珍藏在我那美好的记忆中了。

如今,接送孙女上学的我站在母校的大门口,自己努力搜寻回味着当年墙壁上书写张贴着“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学习箴言警句的初三(1)班教室的模样;回味着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向同学们专注地朗读起他的关门弟子,我撰写的《十四年后的我》示范作文的情景。

还有,那林荫小道、操场边的朗朗读书声,可惜那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唉!唯有那张发黄的毕业集体合影照片,见证着校园生活的往事。

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当年坐在初三(1)班第四组的我,因为注重了语文课,而忽视x+y的代数、几何等理科学习,整天吊儿浪荡,以至于中考的时候名落孙山。眼睁睁地看着“龙”和“艳”等同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走进了高等学府大门,而我则像一片落叶一样,辗转飘落在泾阳刘海砖厂打工,每天挣着那可怜巴巴的3元钱工资,来养家糊口,几多辛酸,几多汗水,自己默默地承受吞咽。悔之悔,母校三年风雨岁月蹉跎过呀!

有时候,站在母校的大门口的我,看到当年的同窗和我一样,也行走在接送孙子、孙女上学的队伍里,常年累月耕耘在黄土地里,道道皱纹爬上了他们或者她们的额头,岁月催人老,一种凄凉感油然而生。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小姑娘,不经意间,变成了一事无成的老汉、老婆,没有了当初站在操场上,迎着寒风晨读的活力;记忆力明显减退了,没有了少年就读时的缜密思维。

如果我们个个秉烛夜读、发奋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结局,不会像现在这样悲催。也许我们也会端着铁饭碗,春风得意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培育桃李;凭借优异成绩,跻身国家公务员的行列,拿着丰厚的薪水,出入机关部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下,老境已至,心灰意冷的我,不时地发出一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人生况味感叹!

如今,时代发展了,母校胡家庙中学虽然变了模样,变得有点“陌生”了,可它在我的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毕竟那是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的地方。

我永远爱着自己的母校——胡家庙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泾阳   大门口   母校   老境   常年累月   孙女   美文   优异   班主任   台上   情景   模样   当年   教室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