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 杏花

泾阳 杏花

泾阳杏花

姚文英

我的家乡泾阳,位于泾河之北。古以水之北为阳,故名泾阳。其名出自诗经,最早见于《诗·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设县于战国晚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更有郑国渠遗址,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泾阳,素有“陕西的白菜心”之美誉,是个很有名的地方。

三月天,站在太平塬上,极目塬下村村落落、河湾路旁、坳里坡上,鹅黄层叠,杏花如海,花香如浪,随风翻飞。因为泾阳有着古老的文化底蕴,每年春天就自然滋生许多雅趣 ,多是心慕之人依水赏花,作家、诗人林间采风。

泾河岸边长大的我,依赖这块给予生命养分的土地,聆听这片土地带给我古老与现代文明交错的美韵。如果说春光充满了生机与新鲜,那么这片厚土上的情致与飞速发展,更会让你耳目一新。

春来,喜欢独自一个人城南散步。田埂上花草冒出的嫩尖,麦苗伸展腰身风中的舞姿,路旁一林杏花团团簇簇,组成一片亲情原野,规划着田园诗意,为这片祖辈相传的土地构筑着别样的艺术。

女人喜欢花草,乃天性。相比桃花,我更喜欢粉白色的杏花,柔白的花瓣透着稍稍的红晕,不浓艳,不肥腻,有一股清新素雅的韵味。从看到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起,我突发奇想地想见证一林花从花苞开到荼蘼的过程。隔天我就会来这片小杏林,看花开的喜悦。起初,是在路边观赏,隔着低矮的蓝灰色镂空砖墙努力伸展手臂,想把花的每个纹理都拍得清晰,后来干脆就站在矮墙上拍,行路的、开三轮车的人从身边走过,都不解地用目光打量着我。

草木之心,天地之心也。望着阡陌上的植物,心中充满敬意。它们是大自然的忠诚卫士,是田园诗的奉献者。我眼前的这些花草,它们手捧《诗经》里的露珠,从远古走来,延续了土地的春天,人类的审美体验。

在泾阳,有成千上万亩的杏林,大面积杏林主要集中在空港新城(原泾阳县太平镇)域内。每年杏花开时,太平镇都会举办杏花节,泾阳文化界也会助兴办一场杏花诗会,歌舞,朗诵,更有枣坪竹马助兴。太平镇北依泾河,南邻咸阳国际机场,“一沟,一塬,一河”,地貌独特,文化底蕴丰厚,素有“九鼎万花山”的盛名。古渡在侧,泾河号子余音袅袅;万花在林,枣坪竹马铿锵欢快。一幅安暖清秀却不失妖娆的画面,似有吴冠中画笔下江南风韵之味道。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后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杏树,像一柄巨大的花伞,半间屋顶都被它伸展的枝叶笼罩,它也成为鸟儿筑巢安家的地方,同时也延续了蜜蜂的酿造事业。这柄大花伞下,我曾做过花仙子的梦。杏花开时,若遇一场风刮来,飘落的花瓣如仙女散花,我和表姐表妹们追着跳舞的花瓣,欢快地跑呀跳呀,设想自己就是花中仙子。当阳光一日一日滚过春的叶面,树梢便坠下一枚枚金黄色的小太阳。

杏子成熟时,也赶上麦子快要搭镰。农村有句传唱:“麦子黄,女看娘。”意思是说,就要夏忙了,出嫁的女儿得回娘家看看父母。每年母亲去外婆家时,会带我一同前往。在母亲和外婆、舅舅、妗妈拉家常的间隙,我和表姐表哥就会跑到后院的大杏树下,望着高高树干上成熟的杏子,想着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口水不觉就顺嘴角流下,有点“望梅止渴”的意思。

有一次,表哥看着我们渴盼吃杏的神情,跑回院子,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从舅妈炕上扯下红白格子粗布床单,我和姐姐妹妹拉开床单,在树下接着。表哥用竹竿在树上敲打,熟透的杏子经不住几下摇晃,便掉在床单上,我们就抢着吃起来,那时也不讲究洗不洗。

有些软了的杏,磕碰中便会裂开,染得床单上到处都是杏黄色。一看惹祸了,表哥怕大妗妈收拾他,不敢回屋,我就拉着表哥一起去给大妗妈认错。妗妈特别喜欢我,也碍着母亲在,就笑笑说:“没啥没啥,洗洗就成。”

后来,外公给几个舅舅分家,杏树随老屋一起分给了二舅。二舅是教书先生,曾任泾阳北赵中学校长。他个高偏瘦,说话慢条斯理,做事稳稳当当,不怎么会务弄庄稼,却喜爱林木,后来他在杏树周围栽上了约一亩地的枣树及银杏树。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八十年代初,二舅顺应改革的潮流,辞去校长职务,承包了原陕西省教育厅在泾阳屯杨村的一个农场。农场靠近泾河,因泾河水位逐年下降,此时的泾河很少涨水,他便雇人平整滩地,栽上二十亩树苗。许是对家的眷恋,亦或是一种情结,二十亩滩地,一半都栽上了杏树。三年后,满滩都是杏花摇曳的姿影,金黄的油菜花一旁衬映,缕缕清香身后送过,二舅的果园吸引了不少游人来观赏。随着时光的迁移,这些美好的过往,成了记忆里的风景,也成了生命回不去的原乡。

杏花,写意着故乡春日素朴淡雅的清美,舒展着乡间染露的光影,拓展出时光深处浓重的印痕,仿佛隔世的缱绻,那缱绻雕出的纯真澎湃,融入土地,漾在心田。

去年杏花节时,我与弟妹们相约去太平赏花,那天正赶上杏花节开幕,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车在太平镇街道堵了一个多小时,碾转改道来到杏林,一望无际的花海,让路上堵车滋生的不快荡然无存。

阳光,惠,河水,杏花,呈现出春天动人的画面。那日,在花间逗留很久,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生命最美的回声。地上零星的落花,林间三三两两拍照的游客,更有一波一波的笑声穿越花丛,挂上云朵。

作者简介:姚文英,笔名予含。咸阳市泾阳县社树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咸阳市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应急管理报》《陕西工人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咸阳日报》《长安学刊》《秦都》《秦商》《秦地》《群众艺术》《道林》《作家摇篮》《泾渭诗萃》《咸阳女性》《中国流派》《作家摇篮》。《致敬英雄》收入四川省消防总队编撰的《大凉山的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泾阳   泾阳县   杏花   咸阳市   滩地   陕西省   太平   杏树   杏子   陕西   表哥   床单   美文   中国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