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热搜——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这句话出自著名电影学家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一书,书中讲有位导演拍了一部城市风光纪录片,片中尽显高楼林立、活色生香的都市景象。

但他选择的电影受众是“非洲土著”,原以为会给非洲土著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没想到他们却在兴高采烈地讨论一只鸡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关键,这只鸡出现的镜头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导演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但在非洲土著的眼中,这只鸡是短片的主角,那些精心拍摄的城市风光反而成了背景。

导演想要呈现的信息和非洲土著接收到的信息,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所以,“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其实可以理解为:人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既有认知的投射。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即便观看同一部电影,阅读同一本书,去同一个地方,看到的却可能完全不同。

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莎翁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是如果这一千个人互相交流,会是个什么样的场面。

01

你可能很费解,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短片给非洲土著看?非洲土著能看懂吗?

诚然,他选的这个群体原始浓度太高,未经文明开化,导致直接撞到了次元壁上。

但这一撞到底有没有意义,取决于双方的态度。

如果这个结果引发了导演的思考,他们为什么只看到一只鸡?因为他们只认识鸡,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如果新鲜事物能引起非洲土著的注意,那么除了鸡他们还会多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如此,碰撞便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他们都只看自己认识的事物,碰撞将毫无意义。

然而无意义的碰撞,不只存在于导演和土著之间,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网友被女性友人连带打击,对方认为“男人只喜欢某某类型的女生”,并试图把自己的认知框在别人身上,就差指着鼻子说:清醒点,像我们这种女生,男人欣赏不了。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既擅自代表了所有男生,还打击了很多女生,然而既是个人经验之谈何谈普遍性,不过是抱着一种“听我的准没错”的态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认为的)同类。

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同化,而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认知差异以及排异。

02

严格上来说极力说服别人赞同自己,不属于正常交流,那叫辩论。

辩论的规则就是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坚持己方观点,一个说服的过程。

如果把辩论的规则运用到日常交流中,那将会非常灾难,因为观点太多,而且都是天然持方。

天然持方就是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代表的利益团体,如果天然持方不同,就算说得口干舌燥,也很难改变对方观点。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举个前两天我们推过的一期《奇葩说》为例,辩题是“下班消息该不该回”

这里不再做具体观点的讨论,而是讲讲播出后发生了什么。

这期结束后网上争议很大,豆瓣小组甚至出现了互撕的局面。

争议的点并不在于辩题,而是正方获胜。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按理说,这只是一场辩论,胜负只能说明双方表现,并不代表观点对错。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争议呢?因为这个辩题代入感太强了。

无论场上还是场下,都形成了鲜明的正反方,正方代表老板的立场,反方代表打工人的立场。

他们背后站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利益群体”,一旦利益成为立场的驱动,便无法客观地讨论,于是演变为“打工人和老板的对决”,结果只能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正常来讲,对场上的辩手来说,说服对方是职责,无可厚非,但场下的观众不必恪守己见,他们可以根据双方抛出的角度和观点自由变换持方,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如果一场辩论使观众的视野变得狭窄,那么这是一场失败的辩论。

成功的辩论是让观众收获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在思辨的过程中拓宽边界。

03.

所以,场下不要与立场不同的人辩论,因为双方都不处在一个维度。

但是可以讨论,一千个人看完《哈姆雷特》如何讨论,如果他们向彼此安利,恐怕会弄得所有人都在怀疑大家看的是不是同一本书。

比如,德国剧版《香水》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极为深刻,警察分别问了四个人:你们认为《香水》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因为对应的都是他们自己。

调香师说是讲嗅觉,失去挚爱的人说是讲爱情,渴望证明自己的人说是讲梦想。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我爸说过最毒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会错?

虽然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出于哪个角度”写的这本书, 但他们都在书里看到了自己。

所以,理解不同不是坏事,毕竟文学的魅力在于开阔思想,而不是统一思想。

产生争论也不是坏事,只要别强行安利,学会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

比如我父亲认为人生就应该稳定如一,一个萝卜一个坑,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

遵循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的良好顺序。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干什么事应该取决于意愿而不是时间,没有什么是必须做的,恋爱不一定结婚,结婚不一定生子。

我们产生争论是必然的,但如果我们都秉持“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个基本原则,那争论的结果最多是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但如果只是一方强加自己的观点,且完全无视或直接否定对方的想法,那结果,懂的都懂。

所以,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才能有效沟通,帮助增近人际关系、拓宽知识边界、提升表达和思维能力,自说自话是毫无意义的。

每当和别人争论到火星四溅的时候,想想是谁只看到了一只鸡?是谁试图以自己的眼睛统一他人看世界的角度。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土著   非洲   可能会   什么事   正方   美文   认知   说是   导演   观众   眼中   角度   立场   利益   观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