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常人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雨过天晴。

君子让小人,让的是道理和正义;好人让奸人,让的是善良和宽容。

让你,不是欠你,是因为不想计较一时的高低。

忍你,不是怕你,是因为懂得体谅生活的不易。

让人,不是亏欠,而是一种,难得的大度和善良。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1、忍让,不是亏欠,而是珍惜

纪伯伦说过: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大衣哥朱之文爆红后,村民纷纷向他借钱,他们拿着借来的钱去买车盖房子,从来就没打算还。


只要大衣哥开口拒绝,就会遭到报复,有人甚至半夜往他家里扔砖头。


大衣哥捐钱给村里修路,但有村民依然很生气,他们说大衣哥应该给村里每人送一辆小汽车。


过年时,大衣哥给村里小孩发红包。


但大人们不依不饶,也讨要红包,大衣哥只得给所有人都发,一下子发了好几万。

甚至有村民们整天呆在大衣哥家,拍摄大衣哥全家的一举一动,然后拿着这些视频去卖钱。

大衣哥成名十年,也被整整骚扰了十年,失去了隐私十年,但他仍然没有搬家。

他一味地忍让,不是亏欠别人,而是珍惜多年的情分,在乎乡里乡亲的缘分。

毕竟,家乡难离,他从六七岁开始,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几十年。


他舍不得家里的鸡和树,也舍不得自己一砖一瓦盖好的房子,他更珍惜乡里乡亲的缘分。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一颗宽容之心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愈走愈畅,也获得了更多人的理解和尊重。

生活中,忍让,是在乎,不是亏欠,迁就,是珍惜,不是畏惧!

生活中,忍让别人的一时口舌之快,忍让他人的无知和偏见,是因为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

忍你,是不想,因为一时纷争,伤了彼此的心;

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没原则,而是我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最是难得。

懂得让人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不理烂人烂事;只过好自己的生活。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2、懂得让步,才能更进步


让步,不是无能,而是尊重,让步,不是懦弱,而是修养。

颜回在布店看到两个人吵架,上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价钱起了争执。


卖布的说每尺布三元,八尺应该是二十四元;买布的却说应该是三八二十三元。颜回上前指出买布的人算错了。


买布人不服气,要找颜回的老师孔子评理,说如果孔子认为是“三八二十四”,他自己就输掉人头;颜回说,若是“三八二十三”,就输掉头上的帽子。

孔子问明情况后,认为买布人的“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于是颜回听从老师,把帽子给了买布的。


颜回不理解孔子的意思,孔子向颜回道出缘由:


你输了不过输个冠;若他输了,那是一条人命。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孔子在这里是重大义而不争小是小非,体现了他仁爱的思想,尽显让步之智。

让步是修养,也是德行,是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养,更是从容生活的大智慧。


让步给了双方缓冲的余地,能够思考更好的方式解决争端,以让步“不争”,最终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天下莫能与之争”。

《菜根谭》中有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妥协不是认怂,忍让不是软弱,退一步也并不见得是吃亏,而是收获幸福的契机,是一种抛弃了小聪明的大智慧。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3、忍下了委屈,成就了格局

能让之人,是度量;会让之人,是善良;懂让之人,有涵养;忍让之人,有境界。

让出了心胸,收获了情义。

张良,字子房,汉初名臣,与韩信、萧何合称“汉三杰”。

韩被秦灭亡后,他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中,改名逃亡到下邳藏匿。

他有一次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喝令张良到桥下给他取鞋。

张良非常生气,但看他年迈,就忍着性子给老者取回鞋。

可那老者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又跪着替他穿好。

老人一声未谢,只是笑笑就走了。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没走多远,老人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孩子还不错,可以教导,五日后天明时,在这里和我会面。”

五日以后,天刚明,张良来到桥上,见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气地指责张良失信,与老人约会不应迟到,并说:“再过五日早点来。”

五日后,鸡刚啼鸣,张良就到桥上,可老人已站在桥上等他。老人转身就走,生气地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日,这一回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不久,老人来了,很高兴,夸奖张良这一次没有失约。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后就会得到验证。13年后,我们会在济北见面,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话,老人就走了。

天明以后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相传张良得此兵书,才干大增,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做人退一步,格局进一步,以退为进,不争才是大争

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更进步


阿萨吉奥利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一颗宽容之心磨平了魏征话里的矛刺,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了唐太宗的大智大度,照出了唐朝的繁华天下。

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温暖人,成就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菜根谭   谷城   孔子   乡里   桥下   老者   乡亲   美文   村里   大衣   宽容   善良   生气   珍惜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