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本人精心为广大朋友挑选林风眠新中国经典绘画作品。对于今天的欣赏者来说,新中国主题绘画创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视觉化的时代精神,触动人们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新中国主题绘画就像是时代的乐谱,通过严谨的创作、精湛的艺术表达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作品,让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题记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不仅标志着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共和体制的转变,也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活力。

1911—1949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一升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也加速了美术的发展和变革。在画坛上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画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和喜爱的方式作画,不仅在绘画种类、材料工具、形式风格等方面空前丰富,而且也造就了一批特立独行的美术大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今天我们来分享林风眠绘画作品。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自幼喜爱绘画。林风眠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

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他是“中西融合”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出任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时,他先后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等一大批艺术名家;同时他还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上海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

林风眠擅长描写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以及女性人体。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1991年8月12日10时,林风眠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1岁。主要作品有《琵琶仕女图》、《收割》、《舞》、《修女》、《绿衣仕女》、《独步人生》、《老翁》、《张飞》、《立》、《秋林暮艳》、《山村秋色》、《秋山林影》、《白纱仕女图》、《渔村》、《丰收图》、《西湖》、《雁行》、《春荫小鸟》、《白蛇传》、《芦雁》、《早春图》、《持花仕女》、《晨曲》、《荷塘》、《花园清趣》、《三喜图》、《仕女弹阮图》、《裸女》、《青衣》、《戏剧人物》、《伎乐》、《蛇蝎美人图》、《对镜仕女图》、《读书仕女》、《黑衣仕女图》、《紫衣仕女图》、《秋鹜图》、《篱笆女人》、《小鹿》、《小薇》、《田间》、《乡村小学》、《读书声》、《江畔》等。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琵琶仕女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琵琶仕女图》画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是林风眠“淡淡的哀愁”的一种画作,林风眠并没有按照中国画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小家碧玉式的少女方式画出,而是以自况相比拟的自我心灵深处画出弹琵琶的少女,晶莹透亮的眼睛,菱形小嘴,头发梳成无数条小辫柔顺的垂在身后。她上身穿着有袖小褂,踞从曳地。林风眠在50岁以后的作品笼罩着一层孤独寂寞的薄雾,但正是在无意中的情感流露,才发自内心。真诚的画家选择某种形式和结构,创造某种境界,总是与他的某种情感倾向和意识层面相对应的。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收割》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收割》画的是农家收割的情景,但画面流露出却是一股温情脉脉的韵致。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舞》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舞》,可以说是他真实思想的写照。一只健壮的雁,几乎撑满了整个画面。它的头虽低而不垂,长喙伸向前方,两条细长的腿夸张地兀立着,胁下的两翅向上张开,似振翼欲飞,又像是见到同伴或食物欢快地奔向前去。这只大雁神态安详,充满着乐观和恬静。大雁的周围,是虚写的苇塘,那疏密相间的芦苇,向大雁身后的方向挺长着,画面简洁而又清晰。整幅画,表现了大雁在自己的生态乐园中快乐而任性,使人不禁联想起桃源人生的典故。白鹭优美的造型,提炼的笔墨、温和的色彩和宁静的意境,宛如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修女》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修女》水一般的娇羞,月一般的素丽,瞬间的美丽与永恒的触动,她的眼睛会说话,只要你用心去听!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绿衣仕女》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绿衣仕女》有人说相思是一种酒,一份思念可以分为两份默契,也许我会爱你一秒钟,也许我会爱你一辈子,但是这幅《绿衣仕女》表现的是除了等待,剩下的只有少女空洞的爱。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独步人生》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独步人生》步履在行走轨迹,只有当你回首的瞬间才能发现,秋风消散,所有人生的无奈与惆怅化为了封印在记忆中的痕迹,痛苦永远不会是昨天的一首歌。这就是《独步人生》。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老翁》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老翁》夕阳迟暮是凝重的美丽,因为人生的旅程已经成为《老翁》的记忆,感慨与追忆那每天流失的点点滴滴。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张飞》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张飞》戏剧中最勇敢的猛士,挥动最锋利的武器,他的名字叫《张飞》。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立》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立》是林风眠的著名代表作,画面用轻松的笔墨画了一只孤零零的小鸟立在枝头上,这幅画其实并不完全象有些研究者所认为是表现作者独立不羁,悲愤厌世的内心世界,其实更多的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秋林暮艳》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秋林暮艳》 1960年作

《秋林暮艳》画面有隐藏的严密层次感。深远背景是尖耸连绵的山群,往后牵引出一片蓝天暮日,往前推展出一排秋林茂叶和宁静河溪。前景的河溪以有层次的色彩来点映,表现林木山峰的倒影,在空间层次上是比中国传统山水画有更复杂的设计,也活用了水彩等的媒材特点。

《秋林暮艳》采用高彩度的不透明重彩,色泽艳丽而深邃浓郁,能于一小小的尺幅间见光影明暗,点出秋林红叶在日暮夕照映衬之下的蓊郁艳丽、色彩流转之形态。横山的虚、直树的艳、躺流河水的静,恰好是“横–直–横”、“虚–实–虚”的构图跳跃和交错空间层次,层层展开、均衡对称、虚实相间,渗透了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而又隐含中国的虚静简逸精神本源中。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山村秋色》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山村秋色》,从《山村秋色》此图可以看出,林风眠对丛树以及山峦的描绘,一反传统,而以不同的匹配这些复杂自然形象的“林家笔墨”,给予出色的再现。此图既得传统绘画审美情趣,又与当代赏者共鸣,而在古往今来的诸多画家中,至此境者寥寥无几。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秋山林影》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秋山林影》此画幅,画面追求的是一种宁静而有力、讲究形式和韵味的美,力图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方法融入具象彩墨的描绘之中。色彩自然又不失协调,结构单纯平实又高度写意,采用西方平远的透视技法,汲取中国画对物象内在精神情韵的探求,在渲染中表现层次和立体感,使所描绘的物象线条简洁而神韵尽现。同时还从中国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得到灵感运用于造型和线条中,使得风格更加鲜明和独特。实为不可多得的力作。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白纱仕女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白纱仕女图》此幅名为《白纱仕女图》描绘了一个细眉凤眼的古代仕女坐像,人物的白色纱衣和身后白色“美人肩”花瓶以及花朵的白色花蕊相呼应,在墨色渲染的黑色背景映衬下,更加突出。特别是人物袖口白纱的刻画,极为精妙,有一种透明之感。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渔村》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渔村》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水墨为上”是中国绘画的主要传统之一。

水墨画讲笔墨,而视色彩为次。这与西方近代传统恰成对比:西方画家如果只以黑白作画,可能会被视为“恐色症”。林风眠融合中西绘画的一个大难题,就是怎样处理墨与色的关系;这不仅涉及材料与画法,也涉及文化与文化接受的承继、变异这个更大矛盾。在林风眠看来,中国水墨画祇能表现春夏秋冬和风雨雪雾诸种气候现象,不能表现光和时间,不能用光色表现物的体量;因而必须引入西方绘画的光色方法,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他力图把西方重体量和光色两种方法加以调合,把传统水墨的黑白作为黑颜色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材料工具主要是中国的,画法和风格兼容中西。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丰收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丰收图》 镜心,题识:林风眠。钤印:林风眠印,说明:附入境单。中国国家美术馆藏。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西湖》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西湖》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

对西湖的回忆不只创作了《秋鹜》,还创作了一批以西湖景色为母题的风景画。它们多描绘西湖的春天或秋天,大抵是平远的湖水,小桥,瓦屋、柳树。垂柳永远是第一主角,真是“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水面和草地或迷离或明媚,偶尔有一两只水鸟出现,但绝无人影。画面大多柔和、宁静,有时也画绿条轻摇,翠色可人,却极少冶红妖绿;画家40年代风景作品中常有的那种沉郁凝重,也没有踪迹了。但浓郁的柠檬黄或橘红所形成的芳草凄迷细雨蒙蒙的美丽后面,似乎可以感到一丝“断肠春色”式的感伤。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雁行》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雁行》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在造型上,林风眠不特追求写实主义的三维空间幻想,而强调通过对自然形体的简化,更多地表现内在的感受。为此,他作了若干方面的探索。

在他看来,传统中国绘画比欧洲绘画更早追求了造型的单纯化,但没有走完,反而被欧洲现代绘画先行达到了。他说“单纯的意义,并不是绘画中流行的抽象的写意画——文人几笔技巧的墨戏——可以代表,而是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示它显现的性格、质量和综合的色彩表现,由细碎的自然中,归纳到整体的观念中的意思。”文人写意画当然是一种单纯的造型再现,林风眠这种似是而非的批评显然并不恰当。但他强调从自然对象中寻求单纯而有质量的造型,无疑是对的,因为他看到了传统写意画在高度程序化以后,出现了辗转摹仿之病,惟有从复杂的自然提取新的单纯造型,才会赋予绘画以新生命。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春荫小鸟》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春荫小鸟》 立轴,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著录:《甲戌春画展》图版20,香港集古斋,1994年。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白蛇传》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白蛇传》 镜框。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

此画借助西湖边《白蛇传》的戏曲情节和人物形象,一次次倾情抒写粹炼,这件《白蛇传》可以说是林风眠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他用毛笔宣纸和典雅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它即有古典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从人物的姿态和画的氛围可以看出作者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芦雁》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芦雁》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林风眠。

《孤鹜》画一只孤鹜飞过云天笼罩的水岸相间的空地。水、岸、云天由下而上平远展开,鹜鸟从右边疾速飞进画面,充满动感与诗意。《夜》与《孤鹜》大体相近,夜空浮动着层层乌云,几只鹜鸟飞过泛着白光的水面和黑森森的芦苇。仅1957年,林风眠就画了许多同一母题的变体面,在时间上有黎明、薄暮、黑夜的变化,云天有重、轻、浓、淡的不同,鹜鸟有独飞、群飞的区分,色调有花青、赭墨的各异……无论是《秋鹜》还是其它风景作品的模式,都是从画家的个体经验挖出,而非对前人模式与经验的模仿与改造,这就使他的风景画既区别于一般对景描摹的西画家,也区别于过分忽视个人直接经验的国画家。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早春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1977年作 《早春图》 立轴,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秋草同志正画。林风眠。一九七七年。,鉴藏印:飌之楼主,上款人秋草即陈秋草(1906-1988),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1925年肄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字幕装饰画,后任上海大理石厂造型设计师。1928年起与潘思同、方雪鸪等筹办白鹅画会,并创设白鹅绘画研究所,1934年改名白鹅绘画补习学校,同时任良友图书公司《美术杂志》编辑。1936年后,专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1945年起创设劲草社,1946年,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1950年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4年任上海美术工艺品供应社主任,并创办新中国美术研究所。195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部长兼上海美术馆馆长。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持花仕女》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持花仕女》 镜框,题识:林风眠。印鉴:林风暝印,在绘画艺术的中西融合上,林风眠堪称典范与翘楚。他的画作,以中国画线条的小写意与温婉之意境,融合西方绘画的色彩与光影,营造出如诗如幻、亦中亦西的独有风格。这种融合,全无斧凿痕迹,更无做作姿态,浑然天成。

《持花仕女》堪堪盈尺,用笔简逸:窗下床头端坐之宫髻绿裙少女。少女双手合捧白荷一盏,淡然观之,若有所思;身畔旧书一函,插花一束,而墨色之窗帘,窗外透进的橘色的阳光,更在这因造型与敷色怡然典雅的画面上,平添一种暖意。大匠手笔,确然不凡。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晨曲》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1966年作《晨曲》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题识:楚谦正画。春风眠。一九六六年,沪。楚谦即林楚谦,林风眠的堂兄,曾任杭州国立艺专的教务主任,与林风眠相友善。

群栖于枝的小鸟,是林风眠花鸟画的又一创格。典型者如《樱花小鸟》、《冬日》、《春》等。它们是鸟,但说不出是什么鸟,且大都正面蹲立枝上、花间,情景交融,气氛轻松、欢快,流溢着画家对大自然、小生命的爱怜。这些小鸟,大都没有对眼、爪、羽、翅的细致描绘,好像是与观者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显然吸收了近代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而与传统花鸟画淡化距离、具体刻画的方法不尽相同。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 《荷塘》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荷塘》 镜心,钤印:林风眠印,款识:林风眠。

《荷塘》里,林风眠把荷花安排成一个一个地点,并不遵循一定之规、一定之法,杂,甚至有些乱;而颜色也因为透视或光线的关系而变化。与黄绿、嫩绿、深绿的荷叶相映衬的是纯白色的荷花,松松散散地分布于画幅的各个角落,但似乎每个花瓣都有光影的变化。这是林风眠的过人处。不过,林风眠如此安排,显然是别有深意的。散点似的荷花荷叶,实际上即是他对故乡星星点点的记忆,对那个平静的、恬淡的世外桃源般的故乡的割舍不了的情怀。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 《花园清趣》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 《花园清趣》 立轴,题识:希文先生书画。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此幅作品上款人为董希文(1914-1973),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画家。擅油画、水粉画。浙江绍兴人,曾在苏州美专、杭州美专西画系就读,1939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1934年秋,董希文转到国立杭州艺专预科高二班,当时林风眠任艺专校长。1936年夏,董希文进入国立杭州艺专本科。从此学习更加勤奋,上午画素描、油画、下午练习国画,晚上画速写。林风眠、潘天寿都是他终生尊敬而难忘的教师。据说,林风眠先生对董希文要求特别严格,董希文很重视写实的基础和技法的训练,正是林先生严格的要求,使他练就了艺术创作的过硬功夫。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术研究院并投入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还创作过《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狮过大江》等主题性绘画。1952年董希文应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邀请创作油画《开国大典》。

画家宣大庆《忆林风眠先生对我的教诲》一文记述,林风眠三、四十年代在杭州故居,位于植物园入口的小洋房花园内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林氏对也爱画花的宣大庆说,“要画好花,有条件不妨自己也动动手,种种花。画花的人,应当比别人爱花、惜花。只有这样,画起花来才有感情,才能画好花。国外有句格言,说什么'花是上帝的造物’。我的理解是,在人民心目中,花总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只有对花的精神有了真正的了解,画出来的花,才不至于是没有生命力的死花。”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三喜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三喜图》艺术大会的失败使林风眠醒悟到必须首先使广大民众了解接受艺术,才能求的艺术的真正发展。1928年,蔡元培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林风眠出任校长兼教授。林风眠又组织策划成立了“艺术运动社”,创办了相关的杂志《亚波罗》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后,“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两种观点的争论显示出林风眠的“平民艺术”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的矛盾。“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是林风眠西化艺术运动又一次失败的标志。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仕女弹阮图》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仕女弹阮图》 1950年代末或1960年代初作。1937年,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国立艺术院向西南转移,并与北平艺专合并,身心俱疲的林风眠被解职离开,从此渐渐退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主流。此后他回归画家本位,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独立意识的绘画,并转向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在艺术审美观上淡化了中国画讲究的近三千年的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观念,试图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观念来切入“现代中国画”,其结果是必然性的西化艺术运动的失败者,脱离了“国画民族化”而无人喝彩。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裸女》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裸女》 设色纸本 67×66cm,林风眠和徐悲鸿都认为中国艺术必须改革,必须从西方借取一些东西,来改变中国的艺术,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改变中国人的民心。这是他们那代人的伟大之处。但是他们给出的药方不同。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就是因为和生活、现实疏远,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实中国艺术。徐悲鸿的做法是很有远见的,认清了“美术潮流”,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国画的作用,尤其到了1949年后,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一再受到当局政府高度重视。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青衣》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青衣》林风眠认为,要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改变中国,但他不认为应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西方自由创作的主张,这些在很多岁月中都受到误解,被视为洪水猛兽。1949年后, 因被视为新派画不合艺术审美,不受到重视, 他凄然被解职而无奈离开学校。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讨论林风眠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林风眠这一系列的主张,真正重新去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对我们的民族艺术振兴有新的一种认识。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药方不同,在特定时代有不同的人生命运,不应去抱怨,而应在我们这个时代去重新认识它。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戏剧人物》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戏剧人物》他的青年时代虽然感受着社会变革大潮的涌动,也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思虑,但根本的着眼点和核心只是复兴中国的艺术。当他在倡导艺术运动、推行美育的过程中碰到政治这块巨大魔方的压迫和捉弄失败后,他献身于艺术的意志更单纯专一了。而他对艺术的观念,向来不特看重题材,而看重情绪和审美自身 在这点上,康德美学的影响(直接和间接通过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是明显的。他努力追求能够超越具体的社会功利和有着普遍性与永恒性的审美价值,因此包括他早期的油画创作,也不是为宣传和配合某种社会政治任务而作的。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伎乐》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伎乐》 50年代 纸本设色 67cm×67cm 上海中国画院藏。从本质上说,林风眠是一位纯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既缺乏活动家所需要的对变化着的环境有灵活的应变力,也没有要主持画坛、令群英拜服的领袖欲。他对于艺术教育是充满热情的,但既然在这块地盘上已难以发挥热力,他就毅然且安然地专心于创作。而且,融合东西方艺术,是他早在巴黎求学时期就已确定的奋斗方向,能寂寞耕耘也正中下怀。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蛇蝎美人图》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的《蛇蝎美人图》黄永玉在《比我还老的老头》里回忆林风眠,他说,“九十二岁的八月十二上午十时,林风眠来到天堂门口。'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问他。'画家!’林风眠回答。”和煦的阳光里,一位仕女悠闲地歪在躺椅上,自然坦露着她丰腴的胴体。肤若凝脂,暗室生香。她用一只手扶着额头,轻盈的黑长发被随意地挽起,圆弧形的脸蛋上透着属于青春的粉红,眼睛却看着某处,仿佛在凝神思考着什么。这位仕女的娇憨懒散,宛如“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体态之丰美却如维纳斯,裸露而不轻浮,妩媚中又有圣洁。这幅画的作者正是林风眠。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对镜仕女图》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对镜仕女图》此幅《对镜仕女图》是林风眠仕女画的代表作。画面女子面容柔美,微微上翘的丹凤眼,迷人而略带忧郁的笑容,将东方女性含蓄温柔的特性表露得完美无缺。观此图,让人不由进入《木兰词》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意境。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读书仕女》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读书仕女》作于1978年,应属林风眠赴港后重画旧作,乃多年风格的集大成之作。画中绿衣仕女侧坐于轻纱幔帐前,鹅蛋形秀丽的脸庞上有着纤细的眼睛、淡淡的弯眉和小小的嘴。她的姿态娴雅文静,眼睑低垂微微颔首,十指纤纤掩卷沉思。背景中的织物,先上重彩,再以特制细笔加白粉,营造出背光透明的纱质感。此画中仕女的绿衣以大面积平涂而成,在极为优美的绿色之上,再以利落的线条勾勒衣纹,后施白粉于袖口和领口,既体现了衣裙的层次感,也勾勒出仕女轻灵的体态。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黑衣仕女图》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黑衣仕女图》大约从1940年代开始,林风眠以他太太、女儿或学生为模特,多次练习尝试现代仕女画的题材。这幅《黑衣仕女图》成于1940年,几乎是此类母题作品中最早的一幅,早年林风眠曾把此画送给同是艺术家的好友关良,据关氏后人回忆,林说此画作于1940年。画中的模特是林风眠的夫人,她穿着黑色洋装,卷发披肩,颔首侧视,嘴角微翘,带着迷人的浅笑,俨然一位妩媚而摩登的成熟女性。领口的蓝色花边既写意又传神,将半透的纱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水彩的效果,是林风眠的独得之秘。背景极满,色彩繁而不乱,为此后同一题材作品中所罕见。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紫衣仕女图》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紫衣仕女图》此幅《紫衣仕女图》,少女的温婉柔顺、贤淑才情都表现在抚琴之中。粉的平涂,则透露出林风眠的绝诣;厚重而有质感的帘子,轻薄而透明的窗纱,淡雅而不失庄重的衣裙,新鲜而素雅的插花,甚至少女端坐抚琴的姿势,与那静妙的音乐娓娓诉说着少女心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怅惘。此幅中的紫衣少女正是“春思”这一经典意象的集结和凝聚。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秋鹜图》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秋鹜图》作于1961年的《秋鹜图》,苍茫的大地与灰暗的云层相接,枯黄的苇草在秋风中摇曳。在黄昏的迷茫中,几只野鹜逆风而起,疾速的飞向远方。这类作品与林风眠个人的心理联系较多,画面境界的孤寂透露着画家内心的寂寞。林风眠的风景画不靠写生,只凭记忆和想象,这很像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作风,但他的取景、构图、画法风格又更接近西方风景画。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篱笆女人》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篱笆女人》署有1948年款,刻画一着中式服装的年轻女子坐于黄色木椅上,背景是浓淡墨勾画的篱笆。人物的曲形体态可以看出马蒂斯的影响,画家并不在意形与结构是否准确,而在意于墨笔的自由抒写,以及由粗壮墨线构成的纵放风格。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小鹿》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小鹿》是受到敦煌壁画的启发而创作的画稿。人、鹿关系和对于环境、小草的刻画,都令人想起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故事画。但人物由男性变成了女性,高贵的鹿王变成了稚气可人的小鹿,工整的装饰风格变成了林风眠式的简约写意风格,而整个作品的背景,全出之于淋漓泼墨,这是壁画所没有的,在林风眠的作品中也很鲜见。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小薇》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小薇》1963年创作的《小薇》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林风眠甚少有确切记录的人物画;画面中的那个少先队员,是时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的吕蒙先生的女儿徐小薇(吕蒙原名徐京祥),这是林风眠一生中唯一画过有着政治标记——“红领巾”的作品,也只有对着纯朴天真的少先队员,画家才能焕发出创作激情。虽然《小薇》是有确切物件的人物画,但作品并不完全注重这个的特定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是注重画面内在语言的把握,作为画面主要形象的“小薇”也以概括的造型和简洁的勾线凸现出来,特别是那些果敢而浓黑的线条,不仅与少先队员的白衬衫形成了对比,而且也使画面更加深沉有力,由此透露出画家内在的激情与活力。与处理人物形象不同,背景与近前的花台则更加奔放洒脱,近前的花束不仅色彩浓艳葱郁,而且结构块面与花台几案相互穿插映照,既自然放松又严谨整饬。《小薇》是林风眠一生中富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印证了林风眠与吕蒙之间的友情,也印证了现实主义时代美学思潮在林风眠作品中的折射。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田间》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田间》彩墨画 76x94cm 20世纪50年代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乡村小学》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乡村小学》 77×85cm布面油画 50年代,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读书声》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读书声》50年代 77x92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倡导者、开拓者林风眠《江畔》 赏析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林风眠《江畔》这是一幅绘于几近正方的生宣上的平远小景。近景用秃锋硬毫,刷子式地以浓而近焦的墨色写抽象成三角形矩形的江树和小屋,笔迹迅捷而有节律,犹如粗犷的剪影;中景用淡褐色平涂江渚,呈现出木板水印般单纯明净的艺术效果;江水留白,灵空透澈,超尘拔俗,寂静苍茫;远景连绵起伏的圆形群山几乎是扫出来的,有笔痕却无皴法,着花青、淡赭或赭墨,以浓淡表现山的层次。在光线的处理上,以西方近现代的光色观念为基点,沉稳和谐地调和水彩、水粉和积墨,开创性地完成了光色水墨化和水墨光色化,巧妙地把作品中的景物笼罩在一片彤云之下,抒发着画家悲凉、孤寂、空旷、沈郁的情绪。可以说,《江畔》是林风眠徘徊于嘉陵江岸,见澄江如练、苍山如屏,退居陋室辗转琢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画中无一笔传统程序,却有国画写意的意味;完全不像水彩或水粉画,却有基于焦点透视的构图和速写式的自由笔触。

现代美术先驱中西融合开拓者一代宗师林风眠四十四幅绘画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开拓者   先驱   中西   钤印   美术   仕女图   西湖   倡导者   仕女   宗师   美文   上海   中国   画家   画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