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意义

为什么高考的成绩是一个“分数”?为什么课堂参与、课外活动、老师推荐等等这些指标不纳入高考成绩的参照,而只是用632,571,439这样的“分数”来决定一个考生呢?


课堂参与体现沟通能力,课外活动体现适应能力,老师推荐体现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在走进社会后都非常重要,而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的高考,却压根不考察这些能力,为什么?


因为“公平”,海量的考生面前,只有通过“数字”这个最简单直接的标准,才能够实现高考“公平筛选”的目的。


课堂参与、课外活动、老师推荐这些都是可以掺杂水分的,而且高考是对全国考生的统一考察,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方式,除了少数地区之外,甚至还是同一套考卷,而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很难形成统一的考察标准,就算是设置了考试,也无法避免考官的主观性。


以上言论对吗?对什么对啊!最大的漏洞就在于“为了追求公平而放弃考察一部分能力”本身就是对“拥有那部分能力的学生”的不公平。


我就擅长沟通协作,不擅长做题,我就擅长人际交往,不擅长做题,我就擅长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擅长解答考卷上的问题,难道我就注定与好大学无缘吗?


那拥有“沟通协作”“人际交往”“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生就应该在高考的筛选中被淘汰吗?


如果这一刻你频频点头,那恭喜你,你又掉入陷阱了。


现实世界不是游戏,每个人的技能都不是“单维”的,而是“分层”的。高考之所以既公平又重要是因为它考察的是人的底层能力,那就是:


学习能力 和 自律能力。


之所以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是底层能力,因为它可以向上兼容,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可以迅速学会沟通协作、人际交往等其它能力,而一个自律能力强的人可以保持自己终身学习,


这才是高考真正筛选的能力。


好,如果听到这里,你茅塞顿开,那恭喜你,你已经窥见了高考的真正意义。


通识哲学,识破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目的   主观性   茅塞顿开   课外活动   人际交往   能力强   美文   底层   考生   适应能力   分数   课堂   公平   意义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