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刘新 ‖ 舌尖家味——浆面条(散文)

「今日作家」刘新 ‖ 舌尖家味——浆面条(散文)


舌尖家味——浆面条

文/刘新

洛阳人,有谁不爱吃浆面条呢?如果连浆面条这种美食都不爱的话,我只能说他一定不是洛阳人,或者不能算是土著的洛阳老城人。

浆面条也有自己的故事,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走投无路,饥寒交迫之时,见一浆坊便想找点吃的。可屋里没人,也没食物。只见有几把干面条在案板上,缸里还有绿豆磨的浆水,但是已经酸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舀了酸浆,下了面条、菜、干豆一起煮。风卷残云般全部吃完。以至于当了皇帝后还总想着当年的浆面条,所以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浆面条不仅好吃,省时省力,与吃米饭、馍相比,还很节俭,特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所以吃面条也是勤俭持家,朴实厚道的象征。

「今日作家」刘新 ‖ 舌尖家味——浆面条(散文)

浆面条是洛阳寻常百姓的家常饭食,也是我童年对饭食的最初认识,家里隔三差五总会吃上一顿。清晨听到街上吆喝“舀----酸浆喽-----”,此起彼伏的,听到吆喝声,大人就能判断该去买谁家的浆了,很神奇吧!那时,奶奶会根据中午在家吃饭的人数,让大大们端着盆去买,到了中午又酸又香的浆面条的味道便飘满小院。记忆中,大冬天吃浆面条时,大大们不坐凳子,蹲在院子的树下,甚至脱掉棉衣,头上冒着热气,端着大碗,吃得不亦乐乎,酣畅之余总是说:“哎呀,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

从此我也爱上了这舌尖上的美食——浆面条。后来随父母住进了机关大院,很庆幸他们也是浆面条的崇拜者,家庭饮食基因真的太强大了!我们的大家庭七口人,吃浆面条,用小锅做可真不行,老爸就在自家的小院墙角垒了一个灶台,烧柴火,放大铁锅,搁现在有点户外野炊的味道。在当年,机关大院里几乎家家小院里都有灶台,平时烙饼、蒸馍,特别是过年时那可派上大用场了。关键点是:其一用这个灶台做出的饭食特别的好吃;其二能节省点蜂窝煤(那年代这都是定量的)。柴火都是废弃的包装箱,家具厂的边角料,那时候这东西很多。

做浆面条,首先要有好酸浆,其次就靠操作者的手艺了。那时候,只要家里做浆面条,我们孩子们都欢天喜地参与其中,烧火、择菜、洗菜,这些活我们都能做,但重头戏当然还靠老爸老妈了,他们一个擀面条,一个掌勺。看到老妈把白色的面条下到淡绿色的浆水中,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让老爸放炒好的白菜、青菜、红萝卜丝,还有那用香油五香粉腌好的葱、蒜苗、韭菜、芹菜。大铁锅中立刻成五彩缤纷的世界,面与菜在旋转着,翻腾着,咕嘟着,相互融合着。老爸此刻就像一位画家,大勺一挥,一副美图描绘好了,一锅美味浆面条是也。闻着浆面条的酸香,就着饭桌上的花生米、大绿豆、芹菜丁、韭花、辣椒,伴着呼噜呼噜声,一家人沉浸在美味中,沉浸在家的幸福中,沉浸在一代又一代对浆面条爱的传承中。

说起传承,我做到了,美味浆面条已经落实在我小家庭的食谱之上,且地位牢固,熠熠生辉。在与时俱进的当下,食物丰富,饮食多样,但在我的小家庭,第一美食非浆面条莫属!不仅如此,女儿也已经得我真传,对浆面条是百吃不厌,做浆面条的水平炉火纯青。

洛阳美食浆面条,家庭美味浆面条,链接起我们一家四代人舌尖上共同的味蕾,传统的美食、传统的饮食文化真的了不起啊!歌曲《读你》唱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我想对浆面条说:吃你千遍也不厌倦,品你的感觉像三月,醉人的味道,美丽的画面......

「今日作家」刘新 ‖ 舌尖家味——浆面条(散文)

作者简介:

刘新,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教三十余年,在教学领域获得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等荣誉。业余时间爱好旅游与写作,创作多篇游记与散文。笔耕不辍,投稿不断,多篇文章在当地报纸及学习强国平台发表。

本文来自“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舌尖   面条   饭食   洛阳   灶台   小家庭   铁锅   柴火   小院   芹菜   美文   散文   美味   老爸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