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便的处理

正常:胎便、母乳喂养、饮食、奶粉

不正常:饥饿;脂肪未消化;着凉;肠炎

01胎便

新生宝宝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墨绿色的黏稠大便,这叫胎便。


胎便是由胎儿期肠道内的分泌物、胆汁、吞咽的羊水以及胎毛、胎脂、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在肠道内混合形成。


对策:这是新生儿正常的大便,无需特别处理,一般3-4天胎便可排除干净。


02母乳喂养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


当大便到达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


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


对策:妈妈在饮食方面要忌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肠胃。


03饮食中的色素颜色

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初加绿色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少量的绿色菜泥。


有的妈妈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宝宝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对策:正常的现象,妈妈无需担心。如果是还在母乳喂养,建议妈妈适当减少绿色蔬菜的摄入。



04吃强化铁的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多呈浅黄色。


如果宝宝没有完全吸收配方奶粉中的铁质,就会随大便排出,大便表面经空气氧化变成绿色


对策:妈妈可不用多管,一般宝宝6个月后就会慢慢恢复。


05饥饿型绿便

饥饿型绿便,是指宝宝

摄入食量不足引起。宝宝因为饥饿原因,肠胃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便便就会出现绿色并且比较稀,大便量相对较少。


对策:给宝宝增加奶量,不要让宝宝饿肚子。


06脂肪未消化

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大便中排出,大便呈黄绿色,表面感官油滑,说明是脂肪消化不好


并且大便中会有类似球状的颗粒,大便次数没有明显的增多,宝宝体格发育达标不必担心。


对策:给宝宝吃一些益生菌类产品。


07腹部着凉

宝宝吃的奶液偏凉或者孩子的腹部、脚部受凉都可能大便发绿。


受凉会导致肠蠕动过快,在结肠胆绿素来不及被还原成胆红素,故呈现绿色。这是产生绿色大便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策:妈妈要给宝宝所喝热水以及注意宝宝腹部保暖


08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肠炎

宝肠道受到感染,大便次数会增多,一天可以达到7-8次,甚至十多次。


宝宝的大便也会成绿色,但稍浅,程淡绿色或者亮绿色(当然肠道感染的大便颜色不仅仅只有绿色,还有淡黄色)。


大便稀薄呈水样,有明显的酸臭味,有时伴有粘液,并且细菌感染的大便还带有腥臭味,严重时会出现脓血便


对策:如果出现这样的绿便需要看医生,同时多补充水分,防止宝宝脱水


宝宝绿便的原因多种多样,宝妈宝爸一定要仔细观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判断,正确应对,切莫慌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胆红素   结肠   黄绿色   胆汁   肠道   大便   腹部   美文   细菌   饥饿   脂肪   对策   现象   颜色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