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武侯墓门楼

拜谒了勉县武侯祠,知武侯墓位于南郊之定军山下,孬张焉能不去祭祀么?

今人鲜知的阳平关,乃古沔县之老城。诸葛亮在建兴五年进入汉中,施行北伐大计,即“屯于沔阳”。传统京剧有《定军山》和《七星灯》两部大戏:前者演绎诸葛亮用兵、激老将黄忠斩杀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后者乃魏蜀僵持对抗,重病的诸葛丞相祈求上苍续命完成伐魏大业的故事。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正门近景

史实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诸葛亮在第五次伐魏时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临终前,就如何从五丈原撤军退还汉中和应付魏军追击作了周密安排,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遵其遗嘱,杨仪、姜维等人密不发丧,整顿军队,徐徐后撤,从褒斜道退还汉中,将遗体安葬于定军山下。

如今的武侯墓,已然成了游人缅怀凭吊之景区。墓区山水环绕,墓园乃明清大庙建筑。宽阔大门外耸汉柏古松,显得清幽肃穆。大殿院内,竖有历朝历代敬颂诸葛丞相之的诗文,还有一方复修墓庙记事碑。

虔诚步入大殿,神龛上即丞相端坐塑像,两厢乃关兴和张苞护卫,诸葛亮纶巾,羽扇,鹤氅,神态安祥。历代官民祭拜,俱在此殿。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墓前石桥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墓旁通道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图左为明陕西安察使赵健刻碑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清果亲王题刻碑

大殿后面即武侯墓,呈头朝南、脚朝北之态,乃“北顾中原,南立蜀汉”之寓意也。墓四周有砖墙环绕,墓前有亭,亭内石碑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墓旁有两株古桂,传说乃汉代栽种。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墓旁古桂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祀丞相墓”。每逢清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莫不争相来此拜谒,宋朝诗人陆游此诗描绘祭祀武侯景象,堪称怀念和追思之情实录也。因诸葛亮官至丞相,封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墓地便尊为武侯墓了。

于定军山下武侯墓前躬身揖拜,孬张感慨良多:遥想蜀汉国都之武侯祠规模宏大,原本是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后来咋就变成专祀诸葛亮之武侯祠呢?缘由是:刘禅禁令民间祭祀诸葛亮于蜀汉灭亡后作废,百姓便在成都建了武侯祠。唐代杜甫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还存“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两座祠庙相距虽不远,但武侯祠的人流远胜汉昭烈庙。

于是,蜀王朱椿下令拆掉了武侯祠,将诸葛亮的神像牌位移入汉昭烈庙。朱椿此举原想让祭拜刘备的人数多于诸葛亮,岂料百姓并不在乎朱椿的“君尊臣卑”,祭拜诸葛亮的人数依然远多于刘备,且百姓们口口相传,将供有诸葛亮神像牌位的祠庙尊为“武侯祠”。久而久之,“汉昭烈庙”则仅剩一块牌匾了。

由此可知:人们世代缅怀、追思,实乃诸葛亮人生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侯墓追思:五丈原前抱憾逝,定军山下埋忠骨

武侯墓另侧

#汉中旅游# #武侯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武乡   蜀汉   朝北   兴和   朝南   汉中   忠骨   牌位   神像   丞相   遗嘱   大殿   祭祀   诸葛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