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小不被偏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同事小文慢热,自卑,不善于跟人交流,朋友少之又少。在跟我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总是能尽量让别人满意。一起聚餐,同事都点自己爱吃的,只有她,菜单递过去她也会笑着摇摇头说:“你们来吧,我都可以!”一起出去玩,有些同事闲东西拿着重,一股脑的塞给她,她也是欣然接受,别人欺负她,她从来不会反抗,自己背地里哭一哭也就过了。哪怕她在很努力的向别人展示着自己的友好,但她的朋友依旧很少很少。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的好被别人当成了理所当然,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烂好人,对谁都好,好的没有底线,这种好又有谁能够去感恩呢!没有的。

那些从小不被偏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们混熟了之后谈起这个问题,她跟我讲了她的故事。

她爸妈生了三个小孩,她是爷爷奶奶养大的,弟弟妹妹是跟着爸妈长大的。后来,爷爷奶奶去世,她才重新回到了有父母的家庭。从小的分离让她跟父母之间有隔阂,始终亲近不起来,她始终觉得在那个家里自己就是个外人,她觉得自己一直是寄人篱下的。于是,为了能让爸妈喜欢她多一点,她努力学习,争着抢着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可是尽管这样,她依旧没能够让父母更爱自己,优异的成绩没有获得父母的表扬,成绩稍微有点后退就会让父满口失望。后来,青春期,她试图用叛逆引起父母的注意,引起父母的关注。于是她逃课,不交作业,学校频繁的请家长,于是换来了父母的更加厌恶,在父母看来她就是个救不了的“坏孩子”,更加不去管她。幸好,她的叛逆期比较短暂,生活又回归了正轨,她努力向阳生长。后来,她长大了,父母告诉她,作为老大得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于是,弟弟妹妹犯错她挨骂,弟弟妹妹没考好是因为当姐姐的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弟弟妹妹生日总会张口跟她要礼物,可是她的生日从来没有人会记得,连父母也是。工作了之后,父母说要照顾弟弟妹妹,于是刚毕业的她拿着自己都吃不饱的工资却还是接济着上大学的妹妹,她说她记得最艰难的时候是她吃了一个月的泡面,以至于后来闻到泡面就想吐。她过着吃着泡面的日子,妈妈打电话给她的第一句话是:“你妹妹看上了一双鞋,你有时间了买给她。”于是她用花呗给妹妹买了一双八百的鞋子。那段黑暗的时光逼得她差点喘不过气来,可是幸好她坚持了下来。

那些从小不被偏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用她的话说生活好像从来没有对她仁慈过,哪怕她努力的做到懂事,善解人意。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影响是巨大的,她的讨好型人格是在长期的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她说有时候她也很憋屈,想肆无忌惮的去反驳,去对抗,可是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情绪紧紧的撕扯着她,使她臣服。这种影响渗透到了她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连谈恋爱都是。遇到喜欢她的男孩子,她第一反应就是:“我这么普通,一无是处,人家凭什么喜欢我!”于是她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去爱和被爱,这就像是小时候求而不得的东西,长大了,却失去了那个得到能力和勇气。她极度恐慌婚姻和家庭,因为在她看来,她的人生已经这样了,她不具备拥有家庭跟婚姻的能力。她对所有人的善意是跟这个世界的妥协,同时她也在跟童年不幸的自己抗争,仿佛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好,就能够得到应有的喜欢,她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执念。

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本应是锦上添花,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有的父母觉得生二胎可以让小孩有个伴儿,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可是当父母的更应该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不行,那就请多看看你眼前疼爱的小孩。父母在偏爱一方的时候,回头多看看不被偏爱的另一方,你会发现她的眼中藏着落寞和渴求。原生家庭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沉重的负担。


那些从小不被偏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泡面   美文   叛逆   人格   弟弟   同事   小孩   父母   成绩   妹妹   婚姻   努力   能力   东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