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写作没有一夜成名的捷径

今日重读了星球的写作技巧文章,复习了自己之前买的写作课,重温了一些写作技巧的书,想从中寻找捷径,以及快速解决写作中,文辞干涩、案例稀少、内容浅显等问题的方法。

最终捷径没找到,却发现了一个共性:持续的刻意练习。无论是星球的文章,还是书籍,亦或是课程,都明确地表达了同一件事,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事。

写作没有捷径,有的不过是“唯手熟尔”罢了。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射箭场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写作犹如老翁卖油、康肃公射箭,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积累,以及持续的刻意练习并输出,做到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把文章发出去,从反馈效果不断精进。不能像康肃公一样沾沾自喜,不然结果就是被老翁啪啪打脸。

写作又与老翁卖油不同,康肃公射箭,老翁卖油,都是单一动作的无限次重复,而写作不是单一的重复,它是系统的,有思想、有结构、有内容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持续写,还要持续的积累、学习、分析、拆解、总结及归纳,需要的是垂直领域的深耕,犹如庖丁解牛。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写作刚开始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眼中看到的是整体,因为不了解文章的筋骨、血肉。但随着不断地学习、拆解、分析、归纳总结,理清了其中的规律,再看文章时,便像庖丁看牛一样,看到的是文章的思想、结构、内容、衔接、案例等等。

整头牛不好做菜,但是如果把牛分成小块,那便有多种做法,而且还相对简单。写作也是一样,开始不会写,可以去把别人的“牛”拆成小块,然后拿适合自己的小块,去做自己会做的菜,不断地练习总能烧出可口的饭菜。

也有人可能会说,写作是靠灵感和天赋的,是否真的依靠天赋就能成功呢?《伤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学过吧?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由此看来即使再有天赋,没有后天的积累和学习,最终还是和普通人一样,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有天赋只不过是看起来比别人更容易而已,忽略了学习、积累和练习,结果不一定比得过没有天赋而努力的普通人。

而且对于写作,我们还没努力到拼天赋的地步。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良好的心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耐心,以及持续的刻意练习和输出。写作也不能仅靠灵感,因为灵感总有用完的一天,而是应常规化操作,就像我们上班一样。

要有固定的时间段来写,无论有没有思路,要保持身体和意识的一个紧张感,这个点做到这里就是来写作的,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输出,才能持久。灵感只能保证我们写一时,而稳定的输出习惯却能保证我们写很久。

就像琼瑶去公主坟旅游一样,绝不可能是依靠灵感写出《还珠格格》的,换句话说,她依靠灵感不可能写出100多集的《还珠格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写文者无一夜成名,有的是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的披荆斩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还珠格格   捷径   庖丁   庖丁解牛   骨节   老翁   刀刃   筋骨   空隙   刀子   美文   天赋   灵感   结构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