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给了我们哪些成事儿的方法

愿你每天晚上睡前,都比早晨优秀。

我国现代化商业、现代化公司起步的比较晚,因此关于管理、成事儿的书籍很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真的很难找到解决方法。因为国内的管理书籍不成熟,国外的水土不服。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有了困惑,我渐渐没了导师可以帮我答疑解惑。我反复比较,给了我最好帮助的还是中国古书和先贤。比如《菜根谭》给了我做人的方向,诗词给了我陶冶情操的源泉,而最近在职场,曾国藩又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古今第一完人,出身在农民家庭,其父亲直到四十多岁才考上秀才,曾国藩也是屡考屡败,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却成为晚晴四大名臣之首,他的标签赫然写着“成事”两个大字。因为他起步平庸、普通,因此也成为很多人称颂、学习、效仿的榜样。


书信

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这条是做事的态度,也涉及选人任事的方法。治术,是治理方法,是工作实践,实际操练的技术;学术,是理论,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口中的道理,笔下的理论,是PPT宣讲。


第一句,讲实际才能,强调名实相称,不讲大道理,不画饼,有真才实学,有真本事,讲的问题都是实际问题,能带领大家一起干;第二句,讲理论,强调的却是人,“笃实践履之士”,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活的人,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不是学术造假的人,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曾国藩教给了我们哪些成事儿的方法

儒家做任何事讲究先竖杆大旗,先把理论搞清楚,有理论做思想指导,白猫黑猫怎么抓老鼠,等等。但是,对于生于积弱成疾,危在旦夕的晚晴的曾国藩而言,时间已经不允许他研究理论了,他只能说,现在顾不了这些了,别搞理论了,先找能踏实干活的人,先把问题解决了。“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所谓一剂猛药,就是实干。


求实落实到“治术”(窄义定义为政治,广义定义为管理),就是少讲大道理,少戴大帽子,就是要层层追问清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次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几个步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资源?”“潜在的最大困难有哪些?”等等。


求实落实到“学术”,就是多倚重一些读书多、思考多、不好虚名的学者,少些闭门造车的臆造,少些到处吹牛的时间,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为往圣继绝学,哪怕只增加一点点真知灼见。


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哉!(致刘孟容)


这一条和上一条正好冲突,但正是曾国藩高明之处,你仔细体会。


“我们要是有想法,有洞见,准备把想法长久地实践,第一步是先把文章写好。”放到现在,就是先把PPT做好,把战略规划好。


有的人怕写PPT,怕思考,这其实是思维懒惰的标志。每一个人都不能被当下的琐事埋没,每天得抽出一定时间思考,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我经历过很多次被PPT折磨的痛苦,每到年底就是如此,但是当你对未来有了整体的思考和规划真的很有成就感,而且对于未来要做的事非常清晰。


把一件事想明白、写清楚,符合逻辑、符合事实、有行动步骤,可以重复验证、可以实际操练,似乎是对人类很基本的要求,但是古往今来、西天东土,似乎只有少数人类能做到。


有的人的勤奋是假勤奋,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毫无长进;真正的勤奋是思考上的勤奋,规划未来,布局明天,寻求方法,提高效率。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优于绝大多数同龄人。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答黄麓溪)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定是能耐得住寂寞和辛苦的。上天降大任于你,首先会磨炼你的心智、锻炼你的身体,经历了这些才会有所成就。


曾国藩教给了我们哪些成事儿的方法


曾国藩在另外一个场合提到: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很多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耐不住这些寂寞、烦闷,就成就不了大事。


扎不了马步,就成不了武学大师。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答欧阳功甫)


这句话很好玩,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一样。


乍一看,选择人才,要看一个人的志向,“卑者”和“高者”志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实际上,这句话的核心词在“规”和“轨”,字音相近,意思相差很远。“卑者”是守规矩的人,日渐下流;高者是开辟道路的人(慕往哲盛隆之轨。慕,向往,和前一句的“安”不同;往哲,过去的高人,开门立派,不走寻常路),日渐上流。


作为管理者,你是要遵守陈规陋习,收钱办事、聚会劝酒、专挑下班时间开会、设置红旗法案呢;还是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注重效率、推崇新技术新方法呢!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复欧阳晓岑)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讲开会,讲怎样做领导,但“集思广益本非易事”。


第一,要有主见(内持定见),有方向和目的,并有控制方向的手段(六辔在手;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人做事都得有手段、方法和套路,不要开成神仙会;第二,大范围请人提供意见(延),并且采纳合理意见(纳)。


曾国藩教给了我们哪些成事儿的方法


也就是说: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拿主意。


再具体点就是:先建立假设,然后广泛收集信息、数据、观点,有逻辑、有常识地总结归纳,支持最初的假设或者推翻它。


很多人没思想和方法,希望会议上讨论出结果,其实很难,重大的事情往往是私下确定好的,上会只是走个流程或者通知下其他人,如果不会开会,会议就成了辩论赛,各抒己见,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输出,就像行驶的马车缰绳却不在你手里一样,肆意狂奔。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与彭筱房、曾香海)


带勇之人,即直接带兵的人,现代公司里的中层管理人员。


这句话更精炼一点,就是:才能能够胜任,不贪财怕死(和平时期就是不怕犯错),不惜力。能做到这“三不”的中层干部,没有干不好事儿、带不好人的。


很多人因为怕犯错而不敢做事,这其实是没有担当的表现,做事的人,哪有不犯错的,因为怕犯错就不做事,就是懒政。


曾国藩的HR经验谈,可以实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成事   菜根谭   定见   笃实   方法   缰绳   集思广益   易事   古往今来   大道理   美文   勤奋   学术   理论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