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在医疗设施发达的现代,我们与新冠肺炎斗争了将近一整年,那么在医疗设备等各方面都落后的古代,如果碰上疫情那将会是怎样的呢?

作为清代温病大家王士雄的传承人,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位在霍乱之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王士雄字(孟英),这个名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中医界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温病学家。我们“王士雄聚元堂”正是王士雄先生的第七代传承,遵循百年医德、传承家族古方。

作为当时温病大家,王士雄先生的一生与霍乱有着不解之缘。著有《霍乱论》《温热经纬》等。其中《温热经纬》一书中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并就其病源、症候及诊治等进行阐述,既是温病学论述的汇编又是温病诊治参考书,流传颇广。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霍乱论》则是被后人评价为“实为治霍乱最完备之书”,对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有着不可撼动的医学贡献。

王士雄本人在温病上的造诣和贡献,以及在晚清时期霍乱中的医德体现,被后人与叶桂、薛雪、吴瑭统称为明清温病四大家。

而作为温病中具有甲级传染性的霍乱在当时的严重性,与新冠肺炎中的我们相比。我们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有恪尽职守的医疗研发团队,也有抗疫防疫物资。但在那个年代爆发的一场霍乱,将会是一场生灵涂炭的灾祸。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艰苦之中体现医德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王士雄,家族世代行医,且他自己本身对医术就有着过人的天分,然而命运多舛的他自小失枯,家境落魄。早早就开始入市补贴家用,可谓在年轻时便已饱受苦难

盛年之时居住于杭州的他,在太平天国攻入杭州后,让本就贫苦的生活甚至到了只能去吃“麸核”果腹的地步。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战乱时期治病救人几乎是收不到什么钱,而且当时灾民数量庞大,他替人看病基本都是不收诊金。

而且那时贫苦,哪有什么钱去开一个像样的医馆,所以求医的人都是托人上门去请。古时也没有什么宽阔大道,基本都是行走困难的山野小路,王士雄就需要赶到病患的家中为其医治,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个只能靠吃“麸核”度日的医生,常常是饿着肚子去治病,然后看病患家境贫寒就又饿着肚子回来。

可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也有着自己苦中作乐的方法,并且还创下了一部我国著名的食疗书籍《随息居饮食谱》

可以想象,他是在一边顶着饥寒,一边回忆以前走南闯北吃过的美食,并列举了300多种食材的养生做法,这种乐观开朗的心态,在今日看来却是无比的心酸。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疫病之下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则是王士雄在霍乱之中的种种表现。

道光元年也就是1821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入侵将西方的烈性病霍乱带入了中国,此病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当时,很快就蔓延到了江南富庶之地。

面对如此猖獗的疫情自顾不暇的清政府根本无力援助,一时间整个江南霍乱横行,各处风声鹤唳,民不聊生。史书上对那次霍乱的严重性有着这样的描写,说:“一觉转筋即死。京师至棺木卖尽,以席裹身而葬。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而王士雄那时已经搬到了上海求生活,对于人口密集的上海来说,霍乱的感染速度远超其他省市,而且当时大部分医生对于霍乱的处理,还停留在找寻治疗药物的层面。

也是在当时,王士雄作为温病专家深知此次霍乱严重性,比起不惜代价的寻找通用治疗手段,霍乱的人群自我预防才是关键。

在好友金簠斋和周光远的帮助下,王士雄提出了一定要先从公共卫生做起,从根本的饮水问题解决“水源不清,则必成燎原之势”。提倡疏通河道,广凿井泉,劝导人们喝净水、活水。并强调选对住处,干爽通风、干净整洁。

在此期间呢,他以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已经治愈了很多患者。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但霍乱终究是无情的,他的挚友也是一直资助他的金簠斋先生死于了这场霍乱。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金先生走后不久,有人从杭州带来消息称自己的二女儿定宜也因霍乱而病故。

而值得一提的是,王士雄先生的这个亲家姓戴,也是个医生。当时他女儿定宜上吐下泻,而戴家出于顾虑没敢治,反而从外面请来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认为是寒症,就开出了附子理中汤这种温热药方。

结果服下之后病越来越重,舌苔都已经黑了,这位医生看没有起色反而更严重了,觉得是自己开错了药,于是又开了寒凉的药,服下去之后,病情是依然不见好转。最终王定宜舌黑如炭,不治身亡。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而传信那人说,他二女儿定宜在死前还对自己丈夫说:“若我的父亲在这里的话,我一定不会病成这样。”本来遭遇连续打击的王士雄已经悲痛万分,此时这番话更是如同一把尖刀,直戳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痛苦的同时他埋怨亲家;“你们也是行医的啊,我的书也在你家放了一套,你们怎能让我的女儿死于温热病呢!?”

那个能在饥寒中苦中作乐的人,那个能披星戴月去为患者治疗的大夫,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都未曾有过一丝的怯懦,此时再也绷不住自己的坚强,痛哭倒地直至昏迷

霍乱之中的晨曦

经受过痛苦后的王士雄再次醒来是一个凌晨,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隐约间他像是听到了满城都是哀嚎和呻吟。

都说相同的经历才会体会到相同的心情。

当窗外的天空依然如昨天般升起朝阳,一夜累计的寒意随着太阳的升起逐渐消散退去,阳光洒满了窗外的庭院,让那株原本缺乏照料枯黄的树苗蒙上了一层生机。

通过这次的打击,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行医之道,也更理解了此次霍乱中受苦的人们。他认识到了自己一个人行医终究是杯水车薪,连家人挚友都不能保全,更遑论在霍乱之中拯救千万之民?!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王士雄之前行医治病的同时,他还勤于著作,比如之上提到的《随息居饮食谱》,其次还有这诸多医学典籍。早在他还没有很多治疗霍乱的临床案例之前,他就写过一本《霍乱论》

而如今,他经过多年临床治疗的经验累积,医术和防治方法都较之前有着很大的进步。期间他的友人一直劝说其将自身多年的经验也写进去,并对之前已有的内容进行重修

然而霍乱的肆虐让他疲于应对,分身乏术。不说平时本就生活拮据,单单到处奔波医治就已经耗费了他绝大多数的时间,所以就将重写《霍乱论》的事情给延后了。

这次挚友和爱女的病故让他清楚认识到了一人的精力终究有限,而且自己常年奔波在霍乱病患之中,如果自己不幸染上重度的霍乱,那样一来自己多年累计的经验和知识都将消失,届时还需要新的医生去重新接触,重新了解。如此一来这霍乱不知还要带走多少人命。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所以他重振精神,白天继续行医,夜晚则挑灯编著,在一日日的辛苦坚持下最终完成了《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此书精心阐发前人有关理论,辑集生平经验,议病情,论治法,附医案,创新方,对霍乱的病因、病机、辨证、防治作出非常详尽的论述。被评价“实为治霍乱最完备之书”。

在霍乱中令人肃然起敬的灵魂——王士雄

这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防治霍乱知识的关键性作用。也对现代医疗提供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

其中不少防治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而最关键的是王士雄本身对于霍乱的治法,他通过一个个亲身经历的临床经验,详细说明了病症的体现和病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被历代医学家所推崇的代表性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霍乱   饥寒   亲家   疫病   医德   肃然起敬   病患   江南   贫苦   严重性   杭州   挚友   美文   灵魂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