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打坯

乡土散文:打坯

打坯漫笔

坯字是会意字。土与坯不一样。坯是由土打制的。

土坯是过去农村房屋建筑的主要材料。土坯墙,茅草房,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村容村貌了。制作土坯都是以当地红土为原料,所用工具是坯箱子和石杵,这叫打坯。也有脱坯的,其工艺流程和结构是不一样的。

在我最初印象中,农村打坯人都是彪形大汉,或是体能好,干练精悍的结实男人所能为的。在事先洇好的坯坑旁做一个弧形基础,用作码放土坯。再做一土炕,放上木垫板。还要设二炕,备下松散的土,这便是一个打坯的露天作坊了。

打坯需要二人配合,一人上土,一人抱石杵。抱杵者每打好一个坯,搬走排码时,上土者要用这黄金二十秒,干净利索地摆放好坯箱子,左脚在上,右脚在下,右手抓一把干沙土,”唰!唰!”均匀地洒入箱内。当抱杵人回到炕上,面对坯箱一站,这瞬间恰好上土人将第一锨土扣入箱内。这时只见那抱杵人大脚一踩,脚起落地,上土人又扣入第二锨土,正好箱满土溢。抱杵人便会跃到坯箱子上去,如迪斯科舞姿,跳跃着将箱土踏实,并在双脚舞动下,使坯箱上形成一个小土包。这时抱杵人雀跃到坯箱子后沿,随手抄起箱前石杵,先是前后轻拍低打,紧接着便是重重三大杵。那石杵高高地起过前胸,重重落下。只听得”咣!咣! 咣!”铿锵有力,地动山摇。在箱内前一杵,后一杵,中间一杵,不偏不倚,正落箱中。 打坯人光膀露臂的上身,亮胸肌,显肌腱,秀肌肉,淌着汗水,那雄姿尽显男人风采。我曾一度赞叹:在农村数风流人物,惟是打坯男儿也!抱杵人那三大杵落下后,又用杵在箱内低落拍打数下,像是换了一段轻音乐。土坯成形,高度融合,混动的几乎出水。只见往前一放石杵,先用右脚一踹坯箱后档板,随即又往后一蹬木卡锔,便开箱了。跃下坯床,打开坯箱, 将坯箱倚竖在石杵前。然后侧身一跨,弯腰搬起湿油油,亮光光,又有点颤悠悠足有三十多斤的土坯,小心的码放到后身坯码上去。而当他凯旋原地,前后不到一分钟,又将是一个坯的循环开始。

乡土散文:打坯

在我的眼里,两个人打坯过程,就像一台壮观美妙的双人舞剧。而我又分不清谁是男一号, 谁又是男二号。在关注抱石杵者时,认为他是男一号。当关注二炕上上土者时,则又认为他是男一号。在劳作中,二人动作是那么娴熟,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天衣无缝,没有半点瑕疵,都该打满分的。这个动作完成,那个动作紧跟,每一道工序流程不差半分半秒。甚至每个人的投足,一个眼神都是必须的,缺一不可的,那么恰到好处的。不要小看在二炕上土的人,在抱杵人舞杵时也不歇闲,而是趁机在炕下刨土,挥舞铁锨往二炕备土,当坯打好后, 他又站在下面,正待起箱了。

那安然矗立的坯码迎风吹,经日晒,是汗水的结晶,彰显着男人的力量。打坯那阳刚的舞姿不是花拳绣腿,更不是造作摆造型,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我也曾大胆猜想:西方迪斯科舞步, 是不是借鉴了我们当地数百年打坯人的动作?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天然酷似呢。

我也曾干过打坯这活计。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里房子盖起来了,而因物资匮乏雇不起人打坯盖围墙了。孤零零地房子没围墙就不是个像样的家。我们一家人合计自己打坯。清晰记得父亲从于集买来枣木坯箱子。我那时刚二十,哥哥长两岁,打坯这活计理应哥俩承担。其实,我们的体质是纤弱的,都属于那种文弱书生形的,没真正摔打过。我们坚信:什么活儿也是人干的。打一码坯,坯箱子就回本了。打出两码坯就赚了。把心一横一一干!

初冬和早春是打坯好季节,就用当院的红土,哥俩粉墨登场了。

我首先上土,哥哥抱石杵。第一个土坯出模了。一个个重复劳作,我们轮流抱杵。第一层, 第二层的土坯,伴着汗水在手下生出。尽管最初配合不那么协调,动作显得笨拙生硬,石杵

打下去还没有那么稳准狠。但我们很快珠联璧合,成了一对黄金搭档。

当时春风还带着深深地凉意,人们还没脱去棉衣,而我们却薄衣单衫,早已挥汗如雨。不到半天,手上打起了血泡和水泡,我们咬牙坚持。坯一个个增多,坯码一层层增高。一天的奋战,一个可观的坯码展现眼前。按计划一天打五百坯,我们打了五百多个。最后还在最上层摆了一个坯塔造型。汗水收获了战果,更收获了快乐和自信。虽然累的快招架不住了,但相信:力气是井泉水,用了还会长出来。老人对我们说:年轻人累了,就像小驴子打个滚,很快就能歇过来。

乡土散文:打坯

几天过去了,手上的血泡水泡破了生,生了又破,老茧下压着的血泡瘪了,也觉不疼了。我们手脚更灵活了,打坯动作也日臻完美了,再干下去也不觉累了。我们也可以人前一站,证明自己也是不怕吃苦流汗,会打坯的男子汉了。

家中庭院和朝西的院门在一家人努力下拔地而起,成就感和幸福感由衷而生。

如今农村几乎没有了土坯踪影。那些土坯结构的老房子,好像成了乡村文物。早在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农民的腰包就鼓起来了,修房盖屋再也不用土坯了。

在新农村建设中,构成农村建筑的要素和元素都变了。村中的硬件在增多,软件在增强。庄稼人的梦想,在勤劳的汗水中不断升级,正在追赶着城市生活。

如果说过去农村人打坯修房盖屋是那一代人最原始的梦,伴随汗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打造了古老而又文明的乡村。而如今的当代人,何尝不也是用辛勤的汗水使家乡改容颜,换新貌。在小康路上追逐着更加辉煌的梦,打造着新农村的现代文明。


审阅:陈玉花

简评:打土坯,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土坯里有着太多的永远不会磨灭的梦想。结构缜密,描写细致,场面生动具体。把乡村劳动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终审:严景新


作者:李松森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血泡   土坯   活计   红土   迪斯科   土人   哥俩   水泡   乡土   美文   箱子   汗水   乡村   散文   炕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