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乡的傍冬时节(乡土散文)

过了中秋节,天渐渐地开始冷了,坝上的庄户人家忙碌了大半年了,也该歇一歇了,但好多的活儿,仍然需要忙碌。

八十年代初的坝上,人们的思想还不是很开化,聚集的心理焦点都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给自家的那几亩地上,村里也极少有出去打工的,日子不是特别富余,但这却保障了村子里的人气,杜绝了青壮年的外流。

这一年,还算是风调雨顺,老天给了个好收成,地里的庄稼长得都挺高、挺壮,颗粒饱满,加上每家的地都不少,合计下来,这一年,家家的收成,还真都不错,盛放粮食的粮仓、柜子、瓮、砌好的地窖都放得满满的,除去交掉的公粮,人们也不再特别心疼耗子偷吃掉的那一部分。持家的妇女,也破天荒地在喂猪的泔水里舍得放一些面麸子了。

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打谷场上也是该碾的碾,该脱的脱,粮食该入仓的入仓,剩余的秸秆,抽空儿也是尽可能地往自家院子里拉运,堆成了一垛一垛,这可是家里生火用的柴禾,还有牛羊马一冬的草料,它们和主人家的粮食一样重要。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甚至已经到了零下,村边的小水坑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庄稼汉要赶在地上冻之前,将自家那七八十亩地全部耕完。于是,御寒的布条腰带勒得更紧了,而拉犁的牛马,也是紧咬牙关,憋气瞪眼,决胜秋末的最后日子,好早获解脱。一行行、一道道的犁印,在秋收后的田野里不断地延伸,扶犁的父亲,用脚在不慌不忙中丈量着来年的年份,毕竟祖上交代给的精耕细种,是人定胜天的意志和决心。而学龄的孩子们,家里会安排他们在星期天或放学后,背着口袋,拉着耙子,在牲口犁地前,再把地里的柴草耙一次,他们不舍得把秋野的馈赠都无偿奉献给大地。

忙碌过地里活儿的妇女,也不闲着,合理安顿好了丰收的粮食,便开始忙着将长相不是很好的土豆磨了山药粉,一遍遍地淘干净,剩下雪白雪白的山药粉,将热炕占据大部,铺开晾着。

而院子里养的鸡、猪、兔子,狗,一天三顿,妇女们都惦记着呢,自己不吃,也怠慢不了它们。只是,随着天气变冷,养的鸡早已不再下蛋,当年孵的小鸡,也早已换了几次羽毛,待分出公鸡草鸡后,公鸡便被卖掉了。剩余的鸡,来年下的鸡蛋,则是买油盐酱醋、乃至家里孩子学杂费的来源了。

每每撒秕谷粮食喂鸡时,馋嘴的麻雀闻着味道就聚堆儿飞来了,和鸡们争食。它们也有规矩,留一只在高处警戒,待感到安全时,再飞下来,抢着吃。撵一次,它们会“扑棱棱”地飞到附近的院墙上,待人一转身,便又飞了回来。家人们习惯了,心里便默许了,权当它们也是这个家的成员了。看家的狗,在经历了夏天的伤病,基本痊愈了,但还是有些偏瘦,毛发不够亮,在新堆的草垛的高处,滚出了个窝窝,倒也暖和,忠实地看着家,护着院。好在庄稼人很少有杀狗吃狗肉的,但也不会单独给狗安排食物,只让它随着养的猪抢吃几口猪食,猪抢不过它,但猪的饭量大,脸皮也厚,也是硬坚持到底,直到吃饱喝足,心满意足地扭着肥臀,入了圈。

时进阳历十一月份,天开始阴着脸,终于随着西北风开始飘雪花了,黑得也早了。地也终于犁完了,劳累了整个秋天的牛马,终于获得了解放,在广袤的荒草滩、还有田野里,可以自由地穿行了,它们撒欢,它们嬉戏、跳舞,它们互相诉说着主人使唤时的凶和狠,但就是这样,每天傍晚时分,还是会按时回到自家的院子里,那是风雪来时的避风港。

榨了油,磨好面,妇女们将夏天里就拆洗好的过冬衣服,强迫孩子们换上后,庄稼人这才喘了口气,一年的使命终于算是完成了。纵然外面风雪飘摇,雪盖三尺被,也可以踏踏实实地在炕上睡个囫囵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秕谷   庄稼人   牛马   山药   收成   活儿   公鸡   乡土   庄稼   来年   风雪   高处   美文   时节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