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是第一需要,是本能,是本性。来到人世间,眼还没有睁,就要先吃东西。然后由父母喂养着,一口一口,慢慢地长大,直到自己能去找口饭吃,混口饭吃。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吃过一娘奶的是同胞,喝过一井水的是同乡,吃过一锅饭的是同学或同事,因吃的距离的不同也可区分关系的亲疏。我们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因为大地像母亲一样抚育了我们;我们对故乡充满了眷恋, 是因为故乡的泥土把我们养大。谁给了我们吃的我们就对谁亲,甚至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信至死不反刘邦,并不是韩信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而是体现了韩信的忠诚和大丈夫气概。韩信名言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读之令人泪奔。就连小偷偷东西也不准偷人家的锅,偷人家的锅就等于不让人家吃饭。邻里闹矛盾打架,也不许砸人家的锅,砸人家的锅就意味着是深仇大恨。两口子生气或大人教育小孩,也不能夺对方的饭碗,夺了饭碗意味着不让吃饭不让活。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身体好的时候是能吃能喝、吃嘛嘛香,身体不好的时候是啥都不想吃,运气好的时候叫吃得香、吃得开,运气差的时候叫喝口凉水都塞牙,想拉拉关系也得吃吃一桌的饭。一直吃到啥都吃不进了,丢了吃饭的家伙儿,一切也都了了。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人这一辈子所干的任何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就是为了吃,或者是为了吃多点、吃好点。过去常讲“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一些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其目的也不一定都是要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或许是要能吃上饭、吃饱饭,或许是要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活日子。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见面问候“吃了没?”也并不全是虚情假意。在贫穷落后的时代里,吃饭问题也确实是生存的第一问题,对每个人来讲都至关重要,见面问候一声“吃了没”也确实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如果要是关系再好一点的话,或是长辈或好心人的话,可能还有下一句或包含着下一个含义:吃了没?没吃?!那走走走去家里,一块吃点或者是让你大娘给你做点吃哩。而在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时代里见面再这样问候好像曾被人讥笑过,但不这样问候又怎样问候呢?总比见面“哈喽”一声要好听得多,温馨得多,实在得多。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过去有个传说,说地主家招长工,条件是先比一比看谁吃的多。心眼多的人害怕自己吃多了地主不满意,所以捏搁着不敢吃,心眼少的人没考虑恁多只管吃。结果是吃得多的留下了,吃得少的被辞了。被辞的人纳闷呀,吃得少的可以省粮食反而被辞了,吃得多的费粮食反而被用了。地主的解释是,吃的多的心眼实在,干活有力气。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里,看人健康不健康主要看能不能吃饭、饭量如何,在动物来讲主要看牙口。那句“将军老矣,尚能饭否?”问你能不能吃饭,还能吃几碗饭,似乎是有点关心的意思,其实是在说你还能不能给我干活呀?!中医认为胃气为养生之王,胃气足则生,胃气不足则衰。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社会就不会动荡不安。吃饱了,心里痛快;吃饱了,不想家;吃饱了,不找事儿。

食色,性也!

为了吃----汪本国随笔


作者:汪本国,研究哲学,见解独到;爱好诗歌,著述颇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汉王   绿林好汉   牙口   饭碗   心眼   美文   地主   故乡   老百姓   粮食   随笔   大地   确实   事情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