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多读书,读好书,大家好,我是三平米书屋,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欢迎大家关注。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将军,带兵攻打韩国宜阳。宜阳,位于洛阳西南熊耳山北端,洛水萦绕,山坂迂回,是韩国西南边陲的军事要塞。一个势在必得,一个易守难攻。

周君针对 当下的形势,问大臣赵累:你认为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谁能获胜?

赵累说:宜阳必定会被攻克。

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周君不解,便向赵累分析说: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周君从韩国宜阳的坚固实力,和城防坚固以及楚国发兵救援等方面分析道:宜阳城方圆八里,城内有甲兵十万人,粮食储备也足够坚守几年,而且韩国的相国公仲还有二十万的军队,一旦战争开始,楚国的大将景翠也会率兵前来救援,宜阳城坚不可破,再加上韩楚两国里应外合,秦国军队必定无功而返。

赵累回答: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赵累向周君分析:甘茂是从楚国入秦的客卿,在政治上能不能有所成就,全靠能不能为秦国建立功勋。攻下宜阳,这对于甘茂来说是大功一件,必定会全力奋战。如果攻不下宜阳,这对于甘茂来说,就有愧于秦王,无法在秦国立足。而且秦王不顾群臣的反对,坚持任用甘茂为将军,如果甘茂这次无功而返,秦王在群臣面前就会颜面尽失,所以,甘茂这一次必定会全力以赴攻打宜阳,这样一来,宜阳必然失守。

赵累从秦军将领甘茂的处境来分析:一方面甘茂自己是客居于秦,想要在秦国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功勋;另一方面,这一次攻打宜阳秦王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要攻打。而且启用甘茂这样的客卿,所以秦王的压力也很大。这样一来,甘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甘茂这一次一定会拼尽全力,攻克宜阳,建立自己的军功,也能得到秦王更多的重用。

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周君听完赵累的分析之后,觉得有道理,但是又担心宜阳被秦国攻破。因为周王室在这个时期,已经是孱弱不堪,各诸侯国分立,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这样才能让周王室在夹缝中生存下去。如果一旦其中有一方赫然强大起来,打破了固有的平衡,弱国遭殃,周王室也必然消亡。所以,周王不愿意打破现在的势力之间的平衡,当然就不希望看到韩国的要塞宜阳被秦军攻陷。就问赵累该怎么办?

赵累说: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赵累建议周君对景翠说:将军的爵位已经到了执圭的地步,官职也做到了大司马,就算是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可以加官进爵的了;如果打了败仗,就难逃一死。不如与秦作对,等秦军攻下宜阳之后您再进兵,秦国会担心你会趁着秦军的疲惫而攻打他,必定会献出重宝拉拢你;而韩国相公仲也会认为你是为了救韩国而发兵功秦,也一定会先给你重宝以示感谢。

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赵累首先分析了出这次战争的关键人物,就是楚国的景翠,所以就建议周君从景翠为突破口,分析景翠的境况,说明这一仗不需要打,因为成功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失败了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让景翠对于出兵有所顾虑。然后又帮景翠分析出兵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秦军苦战攻破宜阳之后,率兵进军宜阳。既给秦军造成假象,因为秦军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在这个时机出兵,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也会对韩国造成假象,因为宜阳已经失守,被秦军占据,这个时候景翠带兵奔赴宜阳,一定是为了帮助韩国攻打秦军的。所以秦军会送重礼拉拢景翠,韩国也会献重宝感谢景翠。这样一来,景翠只是行行军,做做样子,不伤一兵一卒,反而收获了秦韩双方的重礼。、

最后秦军攻下了宜阳,在这个时候,景翠果然出兵了,一切就像赵累分析的那样,秦国害怕自己受袭,马上派人献出煮枣城,韩国也献来了重礼。当然景翠也十分感谢周君。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当你在为利益争斗的时候,别人却坐收渔翁之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宜阳   东周   秦国   秦王   楚国   客卿   渔翁之利   群臣   无功而返   功勋   王室   韩国   要塞   假象   争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