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涌青围别有天

文/肖行

翠涌青围别有天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尽管黄家美不在山上,是在一片较为开阔的田洞里,三面翠竹婵娟,四季常青,也是别有一番洞天。黄家美,是一地名,大概是因居住于此的居民都姓黄,环境又比较优美而得名,外公一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去外公家,只要一放寒暑假,就会立马往黄家美跑。那时还没什么车,从家里到黄家美一般是用双脚去丈量,虽有二十几里地,还是喜欢走。一大早出发,要走大半天的小路,到了三都镇后才走公路,沿着公路一直走到李家坝,远远就可以看见翠竹环绕的外公家了。

翠涌青围别有天

下了马路,沿着一条石板铺设的田埂,经一长长的石板桥,桥底有一小小的拦水坝,将水引进了通往油榨坊的水渠,水量大的时候才会有潺潺的溪水从坝上缓缓淌了下来。那时的溪水是清澈见底的,我小时候还跟着小舅在小溪里捞过鱼虾。后来,由于山上采煤、洗煤,溪水慢慢就变成黑不溜秋的了,鱼虾也渐渐绝了踪迹。


沿着水渠再往前走上20来分钟,就有一较为原始的油榨坊。油榨坊前有一大大的水车,是那没通电年代推磨碾茶籽的唯一动力,每当水闸一开,溪水像白缎似的急速冲刷着水轮,水车就吱吱呀呀不停地转了起来,竹筒里的水哗哗哗地流个不停,榨坊里硕大的圆盘也跟着慢悠悠地转了起来,轰隆隆地响个不停。油榨坊开榨时,轰鸣的水声、榨槌沉沉的撞击声、榨油人“嗨嗨嗨”的呐喊鼓劲声,在大马路上就能听见,茶油的清香也大老远就能闻得着。

翠涌青围别有天

再向前走五分钟就到了竹林,说是竹林,准确讲其实就是一竹屏障,或竹篱笆。黄家美的入口处有一清澈透亮的水井,汩汩的泉水不舍昼夜地流向了竹林旁的小水渠,还真有些许古时护城河的意思。那时水渠里的泥鳅很多,我和几个老表曾在此抓了不少,在竹林背的田洞里就点盐巴给烤着吃了。


绕过小舅家的房子,就到了外公家。小时候,听母亲讲她小时候黄家美曾遭过土匪,我问母亲,黄家美为什么要种竹子,遭土匪是不是与竹林有关?母亲也答不上来,我还特地就此事问过外公,外公捋了捋他那花白的长胡须,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不是因为竹子,而后他又摇头晃脑地吟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眨了眨眼睛,似懂非懂地抬着头崇拜地望着老外公。在我心里外公就是一能人,好像没有什么他不会的,无论天文还是地理,无论诗词还是歌赋……当然,我最爱的还是外公做的那一手拿手好菜。

翠涌青围别有天

外公厨艺精湛,常被人家请去做大厨,作为回报,主人家常会稍给外公一些肘子和膀蹄,膀蹄一般是用油炸过了的。外公一回到家,就会将膀蹄切成薄片,薄得能透见光,夸张点讲,薄得甚至连风都能吹动,但肉片依旧是连着的,从外观看还是一块完整的五花肉。黄家美郁郁葱葱的竹子,让外公炒肉时非常喜欢用笋来配菜。他将笋干也切成薄片放在锅里炒一下,再将先前切好的肉片盖在上面,用小火慢慢蒸上几个小时,香气就缓缓从蒸锅里溢了出来,肉片的醇香与笋干的清香相互渗透,相互叠加,香气扑鼻,整个黄家美都能闻得着。


只要一闻到“细笼肉”的香味,我们就知道外公家要开饭了,根本不用喊,就会飞快地回到外公家,围在小桌旁,还没等外婆将香喷喷的“细笼肉”放定,几双筷子就已经伸了过去,各自夹起一大块肉片就直接往嘴里送,即便是嘴巴被烫了一下,肉片的肥而不腻,又酥又软,笋干的色泽金黄,口感脆爽,口味清甜,即便嘴被烫了也觉得是值得,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一下子吃不完的大肘子,外婆会将其做成腊肉,待到“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的春笋纷纷萌出,或娇嫩肥大,壳色金黄的冬笋被从泥土里挖出,外公就会笋炒腊肉,做出来的味真如陆游所说的,“色如玉版毛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

翠涌青围别有天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 ,“上塘鱼,落山笋”。杜甫也有诗曰:“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刚打上来的鱼和刚采下山的笋,味道尤其鲜美。白居易对笋也是情有独钟的,他在《食笋》中写道:“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忽踟躇,南风吹作竹。”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都好这一口,纷纷对笋赞赏有加,作诗云:“闲携长鑱过山腰,十月龙孙未有苗。巧向竹根寻稚子,夜来酌酒倩侬烧。”“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灶剥春笋。”……

翠涌青围别有天

刚采下山的笋不仅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E,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纤维素、氨基酸等含量较高。但笋中也含有较多的草酸、粗纤维,过敏体质或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最好莫贪嘴,浅尝则止就好。


《名医别录》言笋能“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其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笋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现代医学也认为,笋有降脂、促进食物发酵、助排泄等作用,是减肥的理想食物。常食笋有助于降压、降脂和降血糖。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竹笋是不可多得的营养美食,长成后的竹子更是全身是宝。竹叶可入药,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可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等疾病。


竹子用途则更广泛。一是可以做景观植物;二是可以用来做家具和造纸;三是可以制作工艺品、乐器;四是用工程化的方法加工成竹纤维,可做成绿色环保的纺织品;五是通过烘培制成竹炭,可用作烧火取暖,去除环境气味,处理污水等;六是可用于建造棚架、做建材及扫帚等日用品。还有人将其配以海盐、黄土等,加工成竹盐,作为调味料,甚至加入卫生用品,如竹盐牙膏,有消炎抗菌、防敏抗蛀、保护牙龈、预防牙龈退化及牙周炎等功效。

翠涌青围别有天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竹子一节一节的,傲雪凌霜,高耸挺拔,婆娑有致,四季常青;竹叶一片一片的,宛如一叶叶扁舟,青翠欲滴,清香四溢,倍受国人喜爱。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爱其百年常青,万古不移,不畏风雪,风骨长存。“竹者重节,节者为信!”王洪学爱它重节、重信的翩翩君子风度。“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爱它坚忍不拔、宁折不弯、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高贵品质。 “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杨载爱它淡泊清高、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张九龄、戴熙等人爱它根基稳固,默默无闻,谦虚正直的高风亮节。《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众人爱它长青不败,青春永驻,家族兴盛,健康长寿……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竹子还象征着生命的弹力、幸福、真理……人们喜欢将竹子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纷纷将对竹子的喜爱写进诗词里,藏在书画中,唱在了山歌里……

翠涌青围别有天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十六年前,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省工作,非常不好意思,未经任何人允许,未与任何人商量,我就擅自喜欢上了这里常青的山、常绿的水、常新的空气、四处常见的青青翠竹、经年常有的竹笋,春笋、夏笋和冬笋;也让我深深理解了当年外公捋须悠吟的苏轼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诗句的真谛。


我爱竹,不仅爱竹笋的鲜美,而且爱竹子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君子之风,更爱其甘于寂寞,不求闻达于莽林的朴实无华;不畏霜雪,顽强的生命伟力,清淡高雅,一尘不染的自然秉性。

翠涌青围别有天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当下,已是人间最美的三月天了,也正是吃春笋的大好时节。三月,是春的盛季,如油一般贵的春雨打湿了山林,也将满山葱郁的竹子染成了翠绿,如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春风轻拂,即便是柔极了的,也能撩起竹海的阵阵欢笑,像大海的波浪一般,起起伏伏,不时发出瑟瑟的声响,如“梵阿岭”上弹奏的名曲,听了令人满心的舒畅。


节假日,约上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行走于竹林,什么都可以不去做,什么都可以不去想,静静地享受着这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清新的空气,竹子的清香,更是让人心骨皆清,有如沐十里春风之感。走着,走着,若是碰上了那雨后的春笋,一个个如童话里的小精灵纷纷从泥土里冒出尖来,水水的,嫩嫩的,更是让人迫不及待地“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的了。

翠涌青围别有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切成   竹林   笋干   春笋   水渠   肉片   竹笋   翠竹   竹叶   竹子   溪水   外公   美文   清香   春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