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一村一品”,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村级合同清理规范整改工作,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南独乐河镇北独乐河村东的桃园深处,平整清理后的广袤土地格外惹眼,远处的青山一览无余,近处已整齐铺设地膜的垄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俯身看去,幼嫩的辣椒苗已破土而出,露出了几片叶芽。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管理滞后的桃树地。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北独乐河村主产大桃,但随着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村里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加之大桃品种单一,果园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桃品质一般,卖不上钱,无力或无心种桃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桃树地陷入了‘种之无利,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北独乐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全介绍说。

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农民耕种积极性,助民增收,镇村两级坚持党建引领,解放思想,提前谋划,围绕“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社长的村级合作社,通过合理推行社员股金分红政策、增加社员福利,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调动了群众入社的积极性,现已有386村户签约入社。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镇村两级结合村级合同清理规范整改工作,对农村土地进行详细摸排,共盘点、梳理合同到期土地300余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创建北独乐河村集体农场。因地施策,因地制宜,特邀经验丰富蔬菜农技人员实地考察调研,结合产品市场价值和销路,明确适种作物范围,积极打造朝天椒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激发社员种植热情,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不仅将集体用地统一管理,规模种植朝天椒。我们还积极带动农户参与,社员出土地,合作社出种子和物料,并提供栽种服务,最后只收取社员每亩地300元的成本费。这样一来,公司和农户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大量地盘活了北独乐河村的撂荒地和低效耕地。”张国全说。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北独乐河村通过采取村党支部引领下的“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产销模式,有效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村两委深入了解辣椒市场行情,对接行业内大型收购商,打通销售渠道,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开始村里说要种辣椒,大家没种过,心里都没底儿。可眼瞅着自动化一体机下地耕种,我的心才踏实下来,翻地、打垄、施肥、覆膜、播种全是机械化操作,不费人工,效率还高,这可比种桃省劲儿!种出来也不愁卖,村里给统一收购。”北京百兴同福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李国保说。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农场坚持诚信经营,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独乐河村科技小院,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并与天津宝坻区辣椒生产基地开展交流合作,诚邀起农技员亲临现场指导,学习其成熟的辣椒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采用农业机械化操作,全面规范安全用药、配方施肥、人员管理等生产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北独乐河村果蔬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北独乐河村计划投入80万元,探索村集体农用地规模种植朝天椒300余亩,带动社员自行种植150余亩,预计辣椒(干椒)产量18万公斤,预计产值约360万元。

实践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激活耕地“活力”

图/文:镇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党支部   耕地   合作社   村民   朝天椒   社员   桃树   农户   美文   村里   农产品   辣椒   活力   集体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