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粽香故乡情,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

有一种情怀,缔结在童年里,任是星月沉浮,依然愈久愈炽。有一种习俗,生长在灵魂处,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有一种味道,在记忆的深遂处,任时光荏苒,依然不忘当初的痴迷。有一种眷恋,种在心底深处,任你变了幼时模样,依然情系初衷难忘故乡。因为,那里是乡音乡俗凝结的故土,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有家乡的味道。
——
题记
站在岁月明媚的阡陌,轻拈着光阴的命脉。或浓或淡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静待中。让一束比夏更浓的情,执意演绎着一场让心情让味蕾热烈的交响,让空气中洒泼着弥漫着浓浓情怀。我知道,这个时节是乡邻们最繁忙的时刻,也是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一束艾草煮棕米,凭江遥祭《离骚》长……”其实,千百年来我们何尝不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个答案。


麦香粽香故乡情,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


关于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不朽的传说。有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忠贞之士伍子胥,到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而生在齐鲁大地的山东人,更是秉承了孔孟之乡的美德。端午时节,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的开始。成熟的麦穗,在微风的摇曳中涌起着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端午时节,乡村的学生是要放假收麦的。
回忆麦收时节,父母总是早早起床,趁着早上凉快去割麦子的。头一天,仔细地磨好镰刀。第二天,天刚朦朦亮就喊我们起床。割麦,也是有讲究的。先弯腰割一把麦秸,然后分成两小把拧成一条麦绳,用右脚轻轻踩住。迈左脚向前,弯腰左手伸前,掌心向左一揽麦穗,右手伸出磨好的镰刀轻轻后拉,一把麦子就割了下来。然后,放在原先打好的麦绳上。这样来来回回,割下的麦子就捆成了一捆。初学割麦是手脚忙乱的,一不小心镰刀就割在脚趾上。母亲总是一边怜惜且唠叨着,一边忙着用手绢包扎。“老大不小啦!怎么还毛毛燥燥的。镰刀后拉,要小心腿脚…"我一边应喏,一边帮母亲擦去额头的汗水,一边又小心割着麦子。其实,割麦是个体力活,弯腰、伸腿、翘首挺累人的。累是累了点,但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何偿不是汗水洒在大地上摔了八瓣,却也收获了喜悦吗?望着挥舞镰刀收割的父母,心底总有一份感动与歉疚。热火朝天的原野,成片熟透小麦齐刷刷在闪闪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着人们欢欣的笑脸上。


麦香粽香故乡情,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


七八十年代,农村还没有联合收割机。收割后的麦子,用平板车拉到村边的场里。所谓的场,是用石碾子轧出来的一块光滑平坦的土地。在这场里,把收割来的麦子用脱粒机加工,家乡称作“打麦"。打麦时,通常要四五个人一起操作。有搬麦捆的,有向脱粒机里边放麦杆的,有把脱完粒的麦桔用木叉挑走堆成麦桔垛的。总之,脱粒机旋转声一响,家人乡邻们就又忙乎开来。一场麦脱粒完成,再看忙完的人,手上、胳膊上、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能看清楚的地方,就是嘴角的微笑和眼睛里的欢喜。
夕阳落山,红霞燃尽,转眼已是黄昏。人们在蝉鸣中,擦洗了宁静的星光。乡村的夜晚,麦场上是另一番快乐的景象。吃过晚饭的乡邻,铺一张简单的凉席在这里乘凉。大人们围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三五一群跑着捉迷藏。看夜朦胧、月朦胧,朦胧着夏夜的乡人。星流韵、云流韵,滋润着夏夜的乡村。

一张草席铺在地上,大人的快乐是谁家收了多少袋麦子,什么时间下雨开始播种。还有插科打诨的笑话,伴随着溪塘一片蛙声。仰望星空,似乎星星也听懂了大人们的谈话。夏夜的月,夏夜的星,夏夜的风,夏夜的云,夏夜的蝉叫蛙鸣,夏夜看得见看不见的,听得到听不到的风景,都属于此时场上的庄稼人。


麦香粽香故乡情,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


童年的乐趣,就是傍晚场地上依偎大人身边,听他们讲述天上人间及身边的故事。总是猜着遥远的远方究竟有多远!想着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长大后走出了故乡,却总是想回到家乡去,这就是故土情结吧!小时候,捞鱼摸虾河塘戏水,总觉得想要的幸福很简单。长大后,道路坎坷生活艰辛,才明白简单才是幸福的。
过去,我们乡村的端午节,其实很简单,没有粽子。只是端午当天早上,母亲会用清明节那天早上采集的晒干了荠菜,放入盛了鸡蛋和水的锅中同煮。尽管很朴素,但也有一种浓浓的情意。母亲头天晚上,用事先备好的几种带颜色的花线,稔成花绳拴在我们手脖上,意味驱虫避邪。傍晚的时候,让我们倒坐在门槛上,用点燃了的艾草在我们身边治"百病"。依稀记得,母亲口中总是虔诚地念叨着:“灸啊炙,灸百病。灸什么来?灸疮来!好了吗?"我们会回答“好啦!"。“灸断它的根…”小时候总觉得这很好玩,长大后渐渐明白了母亲对我们的深深爱意。


麦香粽香故乡情,那里有父母的身影,有儿时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时光


端午,是一种习俗,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情怀。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溢。也许,这就是端午节另一个情怀吧!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到最后成为记忆里某一天的时候。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初那些个模样。而在我的心中,故乡还是旧时的模样。回忆里故乡的那个早晨,阳光暖暖地照在了窗户上。微微的细风摇曳着树枝,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还在梦醒之中、朦朦胧胧的时候,母亲递给我一个用荠菜煮熟的鸡蛋,给我说今天到了端午节……节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写,美丽的回味,亲情的回放。
九十年代,我们一家告别了故土。对于麦收,只能是回忆啦!现如今,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用镰割麦,脱粒机打麦,麦场晒粮都成了过去式。就连母亲的荠菜煮鸡蛋,都成了永远的回味!春节前回故土,原先肥沃的麦田地也变了模样。原来多年割麦的地方,五六百亩的良田己被某畜牧公司圈起养猪。高高的院墙内,一排排猪舍建在水泥地面上。近期生猪价格跌至谷底,只不知几年承包期过后,这片土地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明天又是端午,我买了糯米蜜枣粽叶,随节入俗。中高考学生放假,也让孩子们体味一下端午的内涵。中华儿女,传统习俗总是要传承下去的。夜深了,推窗遥望故土方向。清朗的星月下,故乡的山,故乡的河,故乡亲人的容貌,渐渐变得明朗清晰起来。夜风轻响,我听到了故乡在对游子遥遥地呼唤……

作者:张峰

兰草地优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星月   脱粒机   乡邻   荠菜   麦穗   镰刀   故土   夏夜   麦子   端午   美文   儿时   时节   乡村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