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曾在灵寿治水——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


大禹曾在灵寿治水

文/崔金山 搜集整理


大禹曾在灵寿治水——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


在灵寿,提起卫水河,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可能并不多。也难怪,这条河别说在地面,即使在灵寿县卫星地图上也几乎没有什么河迹。如果坚持要去追寻的话,正南路上同下村与木佛村中间那座木佛桥和京赞路上南托村与朱食村中间那座无名桥,就是因卫水河而建。站在这两座小桥上,看着两侧平整如镜的庄稼地,怎能想到,这就是中华民族先皇大禹治理过的河流泥!

战国时的《山海经》是我国远古人类文明与文化信息、自然环境信息的真实记录,先秦时的《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汉代《史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山海经》之《北山经》、《尚书·禹贡》和《史记》对卫水均有记载:“禹行自冀州始。恒、卫既从,大陆既为。”即大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冀州开始的。恒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其中大禹治理过的“恒水”,在唐县西七十里,俗名横河,发源于古恒山(即今大茂山);大禹治理过的“卫水”,是不是灵寿的卫水河呢?

看看现在河迹全无的农田,恐怕连灵寿人也有很深的怀疑:这水还用大禹治?这也许就是灵寿人没有把大禹在灵寿治水这么光耀的史实当回事的原因之一吧。这一怀疑其实在清朝时就已存在。清县志记载,康熙皇帝巡视灵寿时,还专门提出看看大禹治理的卫水,当看到仅剩一条小河时,不禁连声唏嘘。清《县志》还专门就河南的卫河与灵寿的卫水究竟哪个是古卫水进行了排除论证:据《明一统志》卷《大名府》志,卫河“源自卫辉府辉县,经本府浚、内黄二县,下流与淇、漳、滹沱等河合,至直沽入海”。认为河南的卫河并不符合《禹贡》古卫水的特征。

实际上,对于古卫水,历史早有定论。汉朝班固的历史地理杰作《汉书·地理志》称:“ 灵寿 ……《禹贡》卫水出东北,东入虖池(即现在的滹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卫水出常山灵寿县西,东北入于滹沱河。”《明史》地理志对灵寿的介绍仅有两件事、共47个字:灵寿,(正定)府西北。东北有卫水,源出恒山,《禹贡》“恒、卫既从”即此。俗名雷沟河,东北入於滹沱。北有叉头镇巡检司,后迁於慈峪镇。两件事首先是卫水,并用了百分之六十的篇幅。清胡渭《禹贡锥指》说,卫水在灵寿以下即称滹沱 ,即卫水是滹沱河在河北境内的支流。以上史志充分表明,大禹治水有卫水,卫水铁定在灵寿。


大禹曾在灵寿治水——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


既然大禹治理的就是这条卫水河,那么大禹治理时肯定洪水滔滔,起码也应该是一条经常危害两岸百姓的大河吧!其实,在灵寿民间,至今还有“修起大佛寺、砍光青阳山、累死卫水河”的传说。说的就是,正定府大佛寺木材用的是青阳山(白马岗)的柏树,然后通过卫水河用船运到正定府。大佛寺修起来了,青阳山上的柏树也砍光了,卫水河也累得断流了。这从也一个侧面说明卫水古时的高涨。但就目前的卫水河二十几里的流域来看,即使出现洪涝,也难于漂起运树的大船。古时大水从何而来?

最大的可能就是流域和源头出现重大变化。关于卫水河的流域源头,近代就有几种说法。源头距离最短的说法是,清《灵寿县志》的良同说。县志载,当时的源头就在良同:“今按其源在县北良同村,泉广一亩多,其深莫测。”源头再往北的说法是,南寨乡一带民间的北寨说。说卫水河发源于北寨村北岭上,北岭有泉,是为卫水之源。源头继续往北的说法是,青同镇一带民间的青同说。1990年县志行政区划图,也把卫水河断流线标注到了南青同以北,源头直指东青同岭上。

但以上三种说法都不足以解释古卫水的汹涌。最近,笔者在“灵寿县--百度百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卫水在远古时与慈河同源同流,卫水即今慈河。大禹治水,率先民在今北贾良村和秋山村一带改河向东并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尚书· 禹贡》“恒卫既从”对“卫”“既从”的记载。宋、元、明史志中多次记载慈河南流故道(卫水)。卫水改道为慈河后,地上水流改向东南,也就是流向西孙楼、北洼、党家庄方向出境,而地下水沿断裂带潜流到良同村北溢出,形成三个大汪, “三汪”就成了大禹改道后的卫水的源头。

这种说法也符合清代源头良同说,清同治版《灵寿县志》载,相传古时良同村富户很多,仅马骡驾车就有一百多户,由于泉水太大,牲畜饮水时好多被淹死,于是各富户捐草数万束,裹土辇石塞到泉眼中,结果把泉眼给堵死了。从此以后,良同村的富户马上贫穷,正应了人们所说的“水去而气随之”这一道理,造成了泉枯人穷。在清同治时期,良同的泉水还有,但已经特别小了。这说明,古时的卫水河,即使在旱季,也有很大的河水。

我小时候,卫水河仍没有断流。每年跟奶奶到她娘家白马岗村,村东的卫水河常年有水,河中还有小鱼,那时候也不知道叫卫水河,更不知道它是一条历史名河。

目前卫星地图的卫水河流轨迹是:源头在铁路以南、护驾町高中以东的南青同田野中,顺马家庄与良同村之间而下,穿过相托与北托之间,在南托与朱食之间跨过京赞线,擦东托村东继续向东南,在东托庄与南湖之间折向正南,于白马岗村东北与化肥厂排水渠汇合,绕白马岗村东奔向西南,从木佛与同下村之间穿过正南公路,在木佛河滩汇入滹沱河。

尽管现在的卫水河水干底平,但它在灵寿历史上的地位却不亚于中山国都,而且也没有其他县与灵寿争抢归属,“大禹治水在灵寿”永远是灵寿响当当的名片。请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吧,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大禹治水在灵寿”!


大禹曾在灵寿治水——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灵寿   大禹   灵寿县   正定   冀州   恒山   青阳   史记   富户   大禹治水   县志   古时   美文   源头   白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