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慈济大爱精神

前些年,公寓组织理事会成员赴台湾慈济游学。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慈济人的热忱欢迎,在感受慈济大爱文化的同时,也被一个个志工的感人故事所打动!

在大爱电视台演播厅,歌手演唱的是电视台将要播出的爱心励志歌。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大多反映慈济志工在各个领域的爱心奉献。在人文志业中心,郭师兄为我们讲述了促使他一夜间“从唯利是图的商人变成志工一员”的过程。

感受慈济大爱精神

慈济医院由许多善人捐助建成,医生、护工都是慈济大学培养出来的志工,医护人员的精心、耐心、爱心有口皆碑。有位外科医生尽最大可能为患者保全了病腿;有的护理志工还遭受过病人的不理解甚至辱骂,但他们始终用微笑温暖病人。医院的就医环境很温馨,屋顶花园有绿荫、鱼塘、假山,似乎更像休闲养生场所。候诊大厅里有一架三角钢琴,音乐志工用琴声舒缓着患者的病痛。

静思堂内展示了证严上人和慈济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从上人动员弟子每天省出5角钱菜金投入竹筒的“竹筒岁月”,到田园农耕、作坊生产、奔走募捐,再到集资建医院、办学校、办环保工场、办电视台、海内外赈灾……慈济的志业和赈灾项目及范围在一天天扩大,从台湾扩大到了大陆和海外。

感受慈济大爱精神

期间,我们亲眼见证了医院志工奉献爱心的一幕:我们中的一位成员突然呕吐不止、面色苍白。领队当即决定由随团医生护送去慈济医院,陪同我们的师姐则立刻安排几位志工守候在医院门口,一到医院,即刻检验、输液,直至病情稳定下来。

资深志工为我们讲述了医院志工的事迹。他们对病人的微笑服务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从服侍、护理、喂汤、喂饭,到擦身洗浴……志工们无所不作,为病人送上真诚贴心的关怀,病人得到抚慰,他们得到了快乐!

感受慈济大爱精神

在慈济环保教育中心废品回收站,几位八九十岁高龄老太正低头分拣书报杂志,用废弃塑料瓶做成漂亮的工艺品;在毛毯加工场里,将废弃塑料瓶通过近十道工序加工成服装、围巾、毛毯、手提包。工场里的工人全是志工,他们分文不取,却按时上下班。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位高龄女志工,她精神矍铄,面露满足的告诉我们,她二十年多前从加拿大回台湾做志工。我们好奇她家境很好,为什么要志工,她回答道:“为了叶落归根,也为了充实晚年生活,有一个精神寄托。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很快活!”更让人起敬的是,志工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毛毯、服装等产品都是非卖品,全部用于支援灾区!我们被慈济人的环保精神和大爱精神深深感动!

感受慈济大爱精神

归来后,慈济志工大爱的精神面貌久久萦绕我的脑海。奚董希望我们通过这次游学,学习慈济志工的精神,把大爱文化带回亲和源的每一个楼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改变自己的生活。

— — — — — — —

最后,摘录几句慈济励志语作为结束语:

一支蜡烛点亮后,就能再去点亮千万支蜡烛,照亮各个角落。

普天下无我不爱的人,普天下无我不原谅的人,普天下无我不信任的人。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顾寄平 亲和源康桥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菜金   精神   普天下   竹筒   亲和   毛毯   台湾   工场   高龄   美文   蜡烛   病人   患者   爱心   电视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