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源的故事——大忙人老张退休后

1995年,老张60岁,从局长岗位退休了。在位时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大忙人,一退下来,反而安闲得有些无所适从,孩子们都大了不用操心,孙子也一直由亲家带着,家里一直是老伴在操持,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看老张经常对着公文包发愣,老伴秦阿姨经常张罗着让老张出去和老朋友聚会,可是老张不是个爱热闹的人,对聚会不感兴趣,上老年大学?就更不想了,老张不愿意和一大帮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

这说起来也怪,原来忙忙碌碌的时候,身体也没觉得怎样,可是在家才待了几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来了: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还有比较严重的冠心病。每跑一次医院,老张的情绪就低落一次,特别,在参加了一次又一次老领导们的葬礼后,秦阿姨发现老张渐渐变了,越来越不爱出门,经常唉声叹气,失眠早醒,和他说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原来老张还很爱看新闻,对时事政治还经常发表言论,可如今国庆60周年隆重的阅兵式,老张看都没看一眼。儿子回家时,也发现了父亲的异常,原来的精神矍铄、自信骄傲都不见了。 儿子悄悄的问秦阿姨:“妈,爸这怎么了?不会是老年痴呆吧?”,秦阿姨赶忙打断儿子:“别瞎说,哪有的事,你爸就是心情不太好,他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好着呢。”“那怎么突然情绪就怎么低落呢?”儿子还是有很多的疑惑,秦阿姨也是,俩母子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得求助心理医生,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亲和源的故事——大忙人老张退休后

“抑郁症”,拿着诊断书,秦阿姨和儿子有些愣住了,看着垂着头坐在外面休息区的老张,秦阿姨忍不住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家老头子怎么可能抑郁呢,这一辈子多少大风大浪他自己都扛过来了,原来在单位,小青年有什么问题,都在老张亲自出面开导他们的,好多事情我都觉得他看得很开,怎么会抑郁了呢?”医生耐心地解释道:“抑郁症并不专属任何特定人群,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形成原因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张先生的这种情况应该是个人心理和性格以及环境因素导致的。根据前面的交流,他退休后所处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在生活中他也找不到依托的重心,加上身体健康状况变差,也见证了更多熟识的人的死亡,导致他对生活、对人生及自己本身都有消极的负向的认知。”听医生这么一解释,秦阿姨和儿子频频点头,医生又继续讲起了抑郁症的知识:“抑郁症患者除了在情绪上会出现抑郁状态,还可能出现焦虑;在认知上自我评价会降低,可能出现注意障碍、记忆障碍;行为上丧失各种兴趣,社交退缩,精力下降;生理上会出现睡眠障碍,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问题。忧郁症危害性强,它造成的自杀率高过其他任何一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抑郁症带来的高自杀率大家都知道,听医生再强调,秦阿姨和儿子都紧张了起了。“该怎么治疗呢?”秦阿姨问,“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医生回答道:“我会先开一些药,每周到医院心理治疗一次,作为患者家属,你们也要多鼓励患者,创造一些机会,让他有很多受重视、受重用的感觉。有条件的话,可以提供一些宽松的、积极的、快乐的环境给患者。”

带着医生开的药,在回家的路上,秦阿姨很坦诚的向老张说明了他目前的问题,刚开始,老张很难接受,坚持称自己没问题,但听过儿子很认真讲述的抑郁症的成因和表现,老张沉默了,确实,自己是在悲观厌世,也是真觉得生活没意思,生命没价值。“是否抑郁,由他们说去吧,药开了就吃吧,每周和医生见面也无所谓,反正就当找个人聊聊天。”老张自己暗想着,也不再和老伴、儿子争论什么了。

亲和源的故事——大忙人老张退休后

秦阿姨是个行动派,反思了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住到亲和源去。因为秦阿姨有个朋友因为子女都在国外,自己住进了亲和源养老社区,秦阿姨去玩过好几次,印象最深的不是亲和源里面的环境有多漂亮,硬件有多好,而是里面老人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而且亲和源里面每个老人的素质都很不错,听说一半以上都是大专文凭,有好多退休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科技工作人员,还有好多和老张一样的政府退休工作人员,其中好些人级别比老张还高。这样的环境,对老张应该有好处。秦阿姨拉着儿子和老张又去了一次亲和源,儿子也觉得挺好,特别看到里面有医院,还有健康管理中心,可以帮助老张康复。老张就更无所谓了,因为住哪都一样,他觉得自己就愿意多待在家里,亲和源里面的房子装修比自家的好,关键是有电梯,方便。就这样,2010年6月,秦阿姨和老张搬进了亲和源。会员秘书小赵,家庭医生王医生开始了对老张的帮助,而且这些帮助都做得非常自然,没有让老张觉得自己是个病人。

知道老张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老张的围棋下得特别好,小赵真心实意的向老张拜师学棋。每天下了班,都虚心的向老张请教学习,小赵还很认真地到棋院考了个业余围棋3段。有这样一个学生,老张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无证老师教出有证学生”在亲和源传开了,很多老人也找上门请老张指导,老张也欣然接受,不吝赐教。

亲和源的故事——大忙人老张退休后

王医生在老张面前从不表露出对其抑郁症的关注,只告诉老张他身上其他的病症都是老年人常见病,而总体上看,老张的身体比一般同龄老人都要好。更多的时间,王医生都在诚恳地赞扬老张曾经的成就,肯定老张的作为,估计老张多发挥作用,帮助更多的其他老人。在王医生的鼓励下,老张参加了亲和义工团队,搞赈灾义卖、协助老年夏令营、看望高龄独居老人等等,老张的生活渐渐丰富起来。

秦阿姨也没闲着,家里大到金融投资、小到家具采购,都在积极的征求老张意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手包办。儿子也经常看望老张,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带点东西、吃个饭就走,而是会待上一整天,或向老张请教工作上的问题,或陪老张参加活动,多了很多的互动。而邻居们对老张儿子事业的成功还有孝顺发出由衷的赞扬时,老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这个儿子,从小就很不错的,我一直教育他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讲责任心。”这时的儿子总会补上一句:“是的,没有老爸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为老张做治疗的心理医生非常惊奇于老张的改变,这也恢复得太快了吧?秦阿姨和医生开玩笑说,请他到亲和源里看看,医生就能理解了。

现在的老张,已经成了小半个心理咨询师,把从医生那里学来的心理治疗技巧和自己的心理历程相结合,哪里有人需要开导,老张就会以义工的身份出现。

抑郁症,早和老张说“拜拜”了。



摘自《亲和源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亲和   大忙人   心理治疗   老伴   心理医生   美文   抑郁   阿姨   患者   障碍   情绪   儿子   老人   因素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