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作者:刘川军、刘川亚、刘徐家

勇挑重担 创业艰 峥嵘岁月 谱新篇

——记空军当阳基地 初创时期

我们的父亲 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是当阳机场筹建时期筹建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空军当阳基地1967年组建时的第一任政委。

1939年3月,刚刚13岁的父亲就参加了八路军。1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参加过百团大战和数次的敌后武装游击战争。1942年,经过三个月的徒步行军,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父亲从晋察冀边区的河北,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担任了学员、班长。在延安最困难的时期,他参加了毛主席亲身倡导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并被抗大授予过“劳动英雄”光荣称号。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加入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西北野战军(后改为第一野战军),任连队会计、副指导员、指导员。在这期间,他既经历了清化砭战役、蟠龙战役,

以及榆林、宜川、陕中、西安、扶眉、陇东等战役战斗的激烈与凶险,又享受过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宁夏、西宁等地获得胜利的喜悦。1949年下半年,他跟随贺龙率领的18兵团,进军四川,参加了我军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后一场大战西南战役,解放了成都。战争年代,父亲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力量。解放初期,父亲调任第二野战军18军汽车第18团,任青年股长、西藏军区四川(甘孜)办事处青年助理员。1953年被优选调入西南军区空军。先后任西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助理员,空军航空兵第13师38团、39团飞行大队政委,空39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1961年后,任空军郑州基地后勤部政委、郑州基地政委,1967年任空军当阳基地首任政委,后任空13师政治部副主任等,直至离休。

空军航空兵第13师,由河南省郑州机场搬迁到湖北省当阳机场,是6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和空军对全军唯一的运输机部队,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三大重任

从1966年中期到1969年底的三年左右的时间,父亲作为筹建当阳机场的主要负责人和当阳基地的首任政治委员,受命带领筹备组的全体同志,经过艰苦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三项重大任务。

一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缺乏经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仅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新机场的筹建任务。创造了时间短,经费省,质量好的空军新建机场的历史,受到了空军、总部机关的表彰。

二是从1968年初开始,父亲代表空13师和当阳基地,前往宜昌地区和当阳县,参加“三支两军”工作,约一年多时间。支左期间,父亲先后任宜昌地区军管会主任兼支左办公室主任、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组组长,以及当阳县革命委员会首任主任。面对当时特殊年代出现的剧烈武斗,父亲发扬老八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仅用一个多月就平息了宜昌市造反派之间的武斗和打砸抢。接着,又解放了大批老干部,促进了各派群众组织的大联合,较快地恢复了当地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后又赶赴文革重灾区当阳县支左,同样圆滿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湖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和武汉军区的高度好评,也在宜昌和当阳两地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较好的口碑,特别是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空13师和当阳基地的顺利进驻当阳机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从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父亲带领新组建的当阳基地全体人员,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全方位地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了师直属队和独10团、空38团等几十架大中型运输机和部队及家属共几千人的顺利转场,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差错,受到了武汉军区空军和军委空军的表彰。基地成立的第二年,就被军区空军、军委空军评为先进单位。

父亲在世时常常给我们讲起,他在空13师工作的25年中,唯独这三年时间的经历,是最不平凡、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每每回忆起这段火红年代的峥嵘岁月,每每谈起这段时间的艰辛和奉献,父亲总是心潮澎湃、夜不能寐。他认为,这三项重任,就是三场大考,每场都是前所未有,每场都是硬仗,每场都须倾尽全力。最终,他和战友们以优异的成果、显著的业绩向党和人民、向部队,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新组建的当阳基地,创造了一个好的开局,谱写了新的篇章。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一、坚决服从命令,勇于担当奉献

父亲是1966年初 接到师党委的命令,要求他 率队赶赴湖北当阳筹建新机场。当时文化大革命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社会动荡,秩序很乱。我们的母亲在距离郑州机场十几公里以外的城里“河南省外贸局”上班,不能每天都回家,家里只剩下我们姐弟三人。弟弟当时才八岁多。学校又开始停课 闹革命。我们的奶奶也刚刚从河北老家赶来部队 看望我们。父亲这一走,我们平时就没人照顾,出现不少问题和困难。所以,母亲还是有些想法的,问父亲可不可以向师领导反映一下家里的实际困难。但是作为一个老八路出身的父亲却坚定地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新机场的建设是中央军委 交给的任务,责任很重。再说,跟我一起去的同志们,哪家沒有困难?我们俩都是经过战争年代考验的老兵,我又是一把手。所以,必须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带好这个头。家里有困难,我们自己克服吧。”

于是,父亲二话不说,主动做好全家的工作。他先把奶奶送回了老家,又多次嘱咐上班的母亲 和我们姐弟三人 日常的注意事项。还为我们买好了到职工食堂吃饭的饭票。

不久,他就率领筹备组的同志们义无返顾地奔赴了当阳。由于工作繁忙,他这一走就是两年呢,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 回郑州看望我们,直到1969年下半年,我们家 作为13师家属 最后一批搬家时,他才匆匆赶回来。真正做到了 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 筹建机场的工作上。

二、继承 光荣传统,奋力 艰苦创业

筹建新机场,对父亲和筹备组的全体同志 都是崭新的课题。缺少经验、千头万绪、白手起家、困难很多。一切要从头 学起,一切要从头 干起。父亲团结带领全体同志 不畏困难,虚心学习,全力以赴、艰苦创业,很快进入状况,把工作全面铺开。

首先,面对艰苦的环境,及时统一大家的思想。筹备组的同志们大都是从郑州、开封等大中城市来到 当阳的。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条件较好的营区来到荒山野岭。吃的,是干部、战士、职工在一起少油少盐的大锅饭;住的,开始是 从当地一家中学借的土坯库房,后来是临时搭建的草棚,还有先期进驻的空军工程兵 修建六总队住过的、四面透风的工棚。

有的同志因住房紧张,甚至睡在库房堆放的、修机场要使用的炸药上面;喝的,是从老百姓水塘打来的人畜共用的浑(hún)水,泥沙混(hùn)杂,味道不好,还需要自己净化;行的,除了少量质量很差的土路、石子路外,大多是乡村山路。走起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脚泥。可以说,吃住行都很艰苦,要什么没什么,不少同志很不习惯,产生了畏难情绪。

父亲十分注意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 光荣传统,教育全体同志应尽(jìn)快转变思想认识,适应新的环境。他自己是八路军出身,经历过战争年代长期的艰苦岁月。他就用自己“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延安抗大,参加轰轰烈烈的大生产的经历,来现身说法。告诫全体同志:“我们是来创业的,不是来享福的。现在的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一切要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但比起战争年代还是强多了!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必须勇于吃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我相信,通过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环境。”

父亲不仅反复教育大家,还努力做到 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与大家同甘共苦,为大家做出榜样。由于在延安时期非常艰苦,经常几个月没有粮食,只能吃黑豆等,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老胃病,发作起来经常疼痛难忍(后来,胃部做了切除五分之四的手术),但父亲全然不顾,始终坚持与干部职工、战士一起搭伙吃,拒绝开小灶。

工地临建的草棚,是用竹杆和黄泥搭成的,夏天烈日一晒就透,里面像蒸笼;冬天北风一刮,棚内也像冰窖,不少同志手脚、耳朵被冻伤。但父亲不搞特殊化,而是同干部、战士职工一样,睡在草棚里面。由于当时道路大多没有修好、开不了车,各团站选址比较分散(sàn),有的相隔十几里路,他就同干部战士一样跋山涉水,同行乡间小路,有时一天要徒步几十公里勘查地形。到了晚上,还常与大家一块审查图纸和施工方案,加班、加点赶工期。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动力。筹备组全体同志,在父亲的影响和带领下,逐渐树立起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为圆满完成机场的修建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倾心尽(jìn)力、尽(jǐn)快投入筹建工作。机场的跑道及各项附属设施、道路、营房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工作。但筹备组的同志们,绝大多数都不是营建出身,修建新机场是过去 大家从未遇到过、需要面对的 崭新课题,万事开头难啊!

一到当阳,父亲就带领筹备组与工程兵修建六总队、机场设计部门的同志们接洽,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迅速进入状态。按照军委空军的要求,与各部门商定了“道路先行、营房随后、边勘查边设计边建设、快速展开”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方案,选定施工队伍。还对全体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使人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促使了各项工程很快地开工。在筹建工作中,凡遇到工程技术方面的 难题,他还主动向设计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求教,与他们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作为政治工作的总负责人和党委书记,他还抽空多次走访了宜昌、当阳 当地的政府部门、乡镇主管部门,对当地进行了广泛的“社情民意”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向机场附近的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战略重大决策、机场筹建的重大意义,赢得了地方部门和机场当地老百姓 对修建机场工作的积极支持。使我军 “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得到较好的落实,因此。在修建机场工作的几年中,部队极少与老百姓因为征地、施工等发生军地纠纷,为机场建设 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勤俭节约

再次,节约经费,积极创新。当阳 机场筹建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刚刚从三年经济困难的时期 脱离出来、文化大革命又在全国兴起的时刻。国家的财政 非常困难。而且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水泥、钢材、木材等建材供(gōng)应(yìng) 也十分紧张。即使有了 “军供(gòng)批件”,到水泥厂也常常是提不出来货,很多采购员经常是等很长时间 仍空手而归。因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尽(jìn)量少花钱多办事,是筹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父亲始终考虑的重大课题。他常常要求大家和施工单位 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要多想新办法。部队陆续进场后,为节省军费,他动员不少连队干部战士 自己动手,制作空心砖、土坯砖等建材。

他和筹备组“周志甲”主任,在对 当阳 农民土坯住宅大量走访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jí)广大农民的住房,绝大部分是用本地的“粘土砖”建起来的,不少使用了几十年仍然比较完好。周志甲主任根据这个情况,反复思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设想,能否在营房的“框架结构”建好的基础上,像老百姓那样,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土制作成“土坯砖”作为填(tián)充物,减少水泥及成品砖的使用量。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和筹备组全体同志的一致认可。很快,他们又与“工程设计”和“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起商讨论证,得到了肯定。

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干打垒(lěi)”建筑法。后来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采用这种“干打垒”新方法,在整个营区的建设中进行了大力的推广。不仅节省了宝贵的军费,还因为是就地取材,减少了运输的费用和时间,从而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经过两年左右的艰苦工作,当阳机场 提前 达到了部队可以进驻的标准,顺利通过了上级的验收。听父亲讲,当时这种勤俭节约,既快又好的“干打垒”做法,还得到了 空军领导机关和总后勤部的通报表彰。这也是在当阳机场筹建历史上 值得大书的一笔。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三、科学筹划 转场,精心做好保障

当阳基地于1967正式成立不久,父亲即受命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后又兼任 当阳县革命委员会的第一任 主任,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作为政委,在两头兼顾的同时,把工作重心 主要放在了组织安排“全师飞机及人员”转场工作上。当时,很多同志是刚从外单位调入,一时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不少下属单位 干部战士 缺编较多,不可能马上补齐;各种保障装备 也不齐整,到位率 不高;由于当年没有铁路线,“航空油料”只能通过长江水运,到“枝江县”再中转。新设立的“枝江油库”和专门为运输航油 又组建的另一个汽车连等,均缺乏 运行经验。总之,从一个从来没有 全面保障过 飞行训练的新单位,到突然要接收、执行着 全军各种战略、投送运输任务的两个 满编飞行团。光各种 产自 不同国家的大、中型运输机就有几十架(包括安一12、伊尔一12、伊尔一14、里一2、安一26),以及为几千名人员和各种装备进驻 提供全方位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出来。不仅昼间要保障好 几个飞行场次,人员多次进场。夜间 还常常加班加点连轴转。这对新组建的当阳基地来说,可谓是个 严峻挑战。

困难和问题 考验着全体同志,更激励着父亲的斗志。他多次召开党委会、干部会,要求基地党委新班子和基地所属各单位,统一思想,提髙站位,精心筹划,各司其职。充分认清中央军委 关于对部队进行战略调整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 党支部的 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力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尽快调动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临战的状态和一流的标准,坚决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迎接大部队的进驻。

他经常与基地的领导们,从场道、油料、航材、四站、气象、营房、军需、车辆、通信等各方面,一项一项地检查,一项一项演练、一项一项改进、一项一项落实,坚决杜绝了各种差错。由于全体干部战士积极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干工作,从而使转场期间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飞行保障的优良场次率达到了90%以上,多次受到师领导及各飞行团的称赞。为尽jìn快提高基地的 战略保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军家属的住房和工作安排,是新转场来部队干部 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父亲也将之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急大家所急,帮大家所需。他不断叮嘱营房部门,家属住房要一户一户的核实,合理进行分配,把“窝”先安好。对于随军家属、子女的工作及上学安排,他更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发挥自己在宜昌地区和当阳县 支过左、与地方各级领导比较熟悉的优势,屡次前往宜昌市和当阳县党委和政府机关,接洽联络,全力安排落实。

当时,师部带两个团和一个基地进驻,至少有几百个家属要安置。这对于当阳一个县级政府,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作为县革委会的主任,父亲要求全县所属的各个单位,要提髙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落实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不仅 对于部队 作战训练,而且对于保障国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同样具有重大意义。配合和支持部队转场,也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要无条件做好部队家属子女的接收工作。

后来,仅当阳县城 各单位,就接收了绝大部分 随军家属的工作安置,受到了干部们及家属们的普遍好评(乃至后来好多年,师里干部转业,都需要父亲前往宜昌市 当阳县去做工作,安置情况,干部们 大都滿意)。

全师的转场工作,从飞机装备到各种人员,短短几个月就顺利完成。基地在新机场的头场大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为继续提高战略保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在1970年与空降兵部队 八次伞降合练;

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前往西藏阿里地区的空投支援,援助越南抗洪救灾;以及以后在多年的各种重大战略 投送运输任务中,基地都充分发挥出了良好的保障能力。


四、参加三支两军,逆行宜昌当阳

(版面有限,文字暂略)

当阳革委会的成立

圆满完成支左任务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五、传承红色基因、永做合格党员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由于软件版面限制,最后一章只能另开新帖,按上面的链接即可打开,敬请谅解!

我们的父亲:刘路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当阳   宜昌   父亲   筹备组   转场   政委   美文   空军   家属   部队   困难   机场   同志   干部   基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