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传奇故事

作者:廖志山长子 廖德生


父亲的传奇故事

廖志山 原军事医学科学院正军职副院长


今天,为朋友们讲述我父亲的一个传奇故事,记得那是1982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风和日丽,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令人神清气爽。我爱人的姐夫袁征先生特意来拜访我父亲。父亲没有什么爱好,既不喝酒也不吸烟,更不喜欢打牌下棋推牌九这类的娱乐。但父亲还是有一些爱好的,一是喜欢炒菜做饭,厨艺精湛。每当我犯懒周日不想回家时,父亲总是打电话说:”德生啊,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你爱吃的土豆烧牛肉。”

我就乖乖地回家了。二是喜欢听笛子演奏。《小放牛》啊、《十送红军》、《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百听不腻。袁征先生恰好是东方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员,有很深厚的“童子功”,又知识渊博,擅于与人谈天说地,深得父亲的喜爱!袁先生说道:“我是杭州人,从小是孤儿,靠着国家的救助长大的。只有一个姑妈是香港人,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改革开放后多次去香港看望她。”我的父亲也是孤儿,6岁就给地主放牛,于是拉近了感情,两人越聊越带劲。父亲说:“我也去过香港啊。”袁先生惊诧地问:“您老从小当兵什么时候去过香港?您去香港干什么啦?”于是,父亲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1948年东北野战军刚打完《辽沈战役》解放了全东北,顾不上休整,在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下,百万大军进关接连又进行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在整编为第四野战军后继续向南进军,执行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到1949年攻克武汉三镇,父亲此前任东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随军到了武汉,此时单位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军政大学,后改番号为华中军区军政大学,又再改番号为中南军区军政大学。随着四野百万大军连续攻克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连年征战致使伤病员大量增加,急需大批药品,于是中南军区卫生部下决心要在武汉建一个五千人的大药厂。父亲从1936年起就在红军总卫生部卫生学校正规学习药学,成绩优秀,从调剂员、司药、司药主任、药材科科长干到东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一直做与药有关的工作,直至1949年底被调到中南军区卫生部药厂任政治委员。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1950年2月的广东花红柳绿、初暖乍寒,第四野战军的战士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到了南方大多水土不服,腹泻、痢疾、尤其是“打摆子”疟疾病比比皆是,真是雪上加霜、十万火急,军队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部队首长为了短缺的药品问题是万分焦急。而此时正赶上港英当局知道我军不打算攻占香港,香港的政治局势开始稳定,在港英当局的支持下,香港商人和我国政府及我军也积极做起了生意。当时,我第四野战军大批作战物资也通过香港来购买,所以中南军区卫生部也想到了尽快通过香港的渠道购买急需的药品,特别是盘尼西林。为此中南军区卫生部迅速筹集了大量的黄金,委派药材处张处长、白副处长接洽香港的大药商,计划从英国、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购买药品。


张处长和白副处长领受了任务,他们是知识分子出身,但没有经商的经验,过早地表现出对于采购药品的急切心情,这下可就捅了大篓子了!他们在广州敲定了一家“有实力有业绩”的香港大药商,邀请到广州详谈。在港商的花言巧语下,他们轻信了这个资本家,并随他去了香港考察。没想到资本家设下圈套,让他们观摩了一场与英国商人的交易过程,又花言巧语使两位处长都相信了他的实力和诚信,并承诺一个月内就能交付药品,这个条件实在太诱人了,在未及进一步调查资本家背景的情况下两位处长就急忙签订了合同,并轻易地将全部黄金交给了对方。在一切都那么“顺利痛快“的完成后,张处长和白副处长放心地回到武汉。这下可坏菜了,一个月过去了,对方却迟迟没有动静,并失去了联系,两位处长急忙去香港找资本家和他的公司,结果已然人去楼空,药没了黄金也没了。在当时黄金可是硬通货呀,更大的问题是前线部队急需这批药品,没见到药就付了全部黄金,“傻不傻”啊。全军哗然、领导震怒,先是决定给张处长、白副处长免职处分,留党察看,待罪挽回损失。并紧急调我父亲担任中南军区卫生部药材处处长。孙仪之部长(后任军委卫生部部长)对父亲下命令说:”必须全力以赴,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一定要追回全部药品!否则杀头!“


千斤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刚满30岁的父亲头上。杀头事小,百万大军的药品供应事大!事不宜迟,父亲带着张处长、李忠科长和几位助理员急忙奔赴广州,他们化妆成商人后火急火燎的直奔香港,结果在海关就被拦了下来,因为父亲长期当兵,剃的是光头,帽子压着的上方皮肤是白色的,以下部分皮肤是黑色的十分显眼,香港海关人员认定父亲不是商人而是军人。尽管父亲穿着大褂皮鞋,戴着礼帽,用粤语百般交涉也无济于事。而张处长和李忠科长是知识分子出身,穿着西装革履光鲜亮丽,派头十足,顺利的通过了海关。

父亲只得让他们先去香港作一些前期工作,尽快把资本家的情况搞清楚。考虑到此次任务的困难程度,必须依靠当地组织的帮助,父亲转身就去了广东军区并接受了特工部的培训。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好在父亲祖上是从广东梅县迁移到江西瑞金的,幼时又随叔叔去福建卖过大米,能说几句闽南话,所以语言没有大问题。第二关是要学习怎样装扮商人和香港的相关知识、政策,父亲自幼聪明、好学,不出几天香港的相关知识和政策都能倒背如流了。再有就是每天不戴帽子光着头,狼狈地晒太阳,还要耐心等待头发长出来。那时父亲也就30岁(正师职务上也磨炼了四年了),学什么都快,特工部的同志大加赞赏。


父亲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广州市容,参观了黄埔军校,还接到孙仪之部长的指示去了一趟湛江,受命了解40军、43军的医疗备战情况。在当地受到了韩先楚(时任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的热情接待。父亲在抗大总校卫生部任药材科科长的时候,跟韩先楚(1955年授上将),郭林祥(后1988年授上将),罗华生(后铁道兵副司令员),李良汉(后工程兵副政委)等都很熟悉。这些后来的共和国将军们,当年在抗大总校都担任过大队长、政委等职务。但是大家那时只是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开开玩笑都是平常事。父亲说:“他们常找我开一些含碘喉片吃,干什么呢?当糖吃呗!喉片还有点甜味。“韩先楚伯伯风趣地跟父亲说:“当年你“请”我吃喉片,现在我请你吃只鸡还是没问题的。”


一个月后父亲头发长出来一些了,小平头,全黑的脸,商人的架势气质也学的差不多了。可是张处长他们在香港那边还是没有什么进展,父亲知道不能再等了,记下特工部告诉他的香港地下党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带着留下的几个助理员急匆匆地再赴香港。


此次赴港在香港地下党的接应下,终于顺利进入了香港。此时,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已经打响了,我英勇的40军、43军在韩先楚司令员的亲自率领下,靠着木船打败了蒋军的军舰,冒着敌机的轰炸和蒋军的猛烈炮火,一举击溃了海南岛十多万蒋军的总司令薛岳吹嘘的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伟大的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激烈进行着,港英政府万分紧张,对我方人员在香港的活动采取了观望态度,也少了许多干扰。父亲在香港地下党的帮助下,多方调查,侦察追踪,拍照留证,终于搞清了资本家躲藏的地址、家庭人员状况,以及他的活动规律。更是查清了使用我军黄金购买的大批药品、器械已运抵香港药品的藏匿地点。黑心的资本家正想将物资转卖他国以获取更大利润。事不宜迟,再不动手就晚了。父亲请地下党同志搞来了一把20响驳壳枪带在身上,张处长惊道:“廖政委,咱们又不是来打仗的,是找资本家谈判的,可别犯纪律再引发国际纠纷。”父亲笑道:“你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别指望谈判,我心中有数,听我的!”说干就干,在一个夜晚父亲率领人马悄悄包围了资本家的别墅,让化妆成警察的地下党同志叫开了大门。一众人员闪了进去,按父亲的指挥不出响动地把资本家控制在客厅,把资本家的老婆孩子控制在卧室,仆人控制在另一间房子里,并派人守住了电话。一切妥当后,父亲一脸严肃的坐在中式圆桌旁边的椅子上。张处长对资本家说:“我们不是绑票,只是要回我们买的药品。”父亲缓缓地用粤语说:“要你多嘴。”这时资本家早已被吓的一个劲地哆嗦。父亲慢慢地把20响驳壳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也不说话,直盯着对方的眼睛。此时见到枪,资本家已吓的魂飞丧胆,“嘭”的一声跪在地上:“大军饶命,大军饶命!”父亲“哼”了一声,用手势制止住他的喊叫。此时,空气像是凝固了,过了好一会儿父亲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拿起驳壳枪,点着资本家的脑壳,开口说道:“这么多黄金购买的药品你也敢贪,药搞没了我们这些人都是要被杀头的,不如我先杀你的头,杀你全家的头。”资本家被吓的面无血色,顿时磕头如捣蒜:“饶命啊,千万饶命啊!我把药全给你们,全给你们。”

“你挺聪明呀,拎得清楚命重要还是钱重要。”“拎得清、拎得清。”“站起来吧。”随后使了个眼色,让张处长跟资本家交涉。初战成功,大家异常兴奋,但父亲还是不敢大意,接连一周都住在资本家的别墅里,安抚好他的老婆孩子,布置好警戒,我方人员都不许露面。父亲还是扮演着商人陪着资本家说笑,制造一个祥和的气氛。叫来资本家的下属,安排交货的各项事宜。有一天,资本家趁着没人在旁,悄悄拿出20根“小黄鱼”和一袋装着百来块走私的瑞士名表送给父亲说:“不成敬意,不成敬意,请笑纳。”父亲用余光瞄了一眼,把外面的李忠科长等人叫进来说:“收好,这是这位老板的罚款。”转身对资本家说:“听好了,我们是共产党解放军,是不收贿赂的。只要你把物资全部安全交还我军,我们就不会找你麻烦的,并保护你和家人的安全。”此时父亲心里想的是赶紧把物资拉回去才是正事,部队等着急用呢,哪有闲工夫跟你打官司,更不可能在香港绑票杀人啦,只不过是吓唬你罢了。


终于大功告成,上千吨的药品、医疗器械运回了广州。正是借着我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1日胜利解放海南岛全境,震惊世界!也震慑了不法资本家,震慑了港英政府,父亲得以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父亲感概的说:“这全托韩先楚的福啊!“可不是吗,要是再晚上二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了,事就不好办了。故事说到这里,袁征先生不由自主地伸出两个大拇指激动地说:”廖伯伯,乃真英雄也!晚生佩服,佩服!“”留下吃饭,我亲自下厨!“父亲说道。


2021年4月10日


后记

袁征先生是当事人,当他看过初稿后立即给我回复感言:廖伯伯待人真诚亲切!而且十分爽快,直来直去,完全的军人作风!好恶分明,旗帜鲜明。他讲述的香港买药的经历,当时我听得十分过瘾,万分酣畅。连呼:”英雄!好汉!我至今以为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解放军的高级首长就应该是这样爱恨分明,英明果断的雄赳赳气昂昂的人民英雄!”


起初我还是有点担心这发生在近40年前的那次,袁征先生跟父亲的随意聊天,他还记不记得?袁征先生的回复让我确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父亲当年刚刚30岁,这千斤重担就压在他的头上,搞不好掉脑袋事小,百万大军急需的战场救治药品事关重大!这批追回的药品,大部分成为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有力的药品保障供应。父亲凭着他对党的忠诚,坚强的意志,胆大心细,英勇果断的革命精神,在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进军西藏、进军新疆的节节胜利的凯歌声中。圆满、成功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我也崇敬父亲,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英雄!


我父亲廖志山,江西省瑞金市长胜村人,1919年生1988年去世,1932年参加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82年正式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正军职副院长任上离休。


作者廖德生,1944年生于陕北绥德五里塆,1963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在军艺图书馆馆长任上退休至今。


父亲离开我33年了,时值清明,仅以此文表达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廖志山百年诞辰悼文

父亲的传奇故事


亲爱的父亲:您离开我们有30年了。时清明,我格外地怀念您!您6岁给地主放牛,12岁参加红军,15岁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三次强渡大渡河的小勇士,您身经数百仗二次负重伤。从红大抗大东北军政大学生活工作了13年。您是我军卫生战线的卓越战士,您从司药司药主任药材科长处长局长做到军医科正军职副院长。您平生最喜欢孩子您养育了5个子女,照看了6个孙辈,现在有7个第四代,您要是能看到将会是多么的喜悦!想念您,我亲爱的父亲!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45年在陕北绥德抗大总校卫生部任副政治委员

前排廖德生、母亲张萍修、父亲廖志山

后排左助理员朱力、右警卫员白玉(烈士)


父亲的传奇故事

廖志山 1946年任东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


父亲的传奇故事

东北军政大学

左朱力(科长,后副军职离休)

右谷忠(警卫员 后空军学院军需处处长 上校)


父亲的传奇故事

廖志山 1950年 中南军区卫生部药材处处长


父亲的传奇故事

左 李忠(科长) 右 张树宗(处长)

注:去香港追药人员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70年 廖志山在家乡江西瑞金留影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52年在武汉家庭合影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63年 全家福

前排:廖德京、父亲廖志山、母亲张萍修、廖德力

后排:廖玲玲、廖德生、廖阿莉


父亲的传奇故事

廖志山 1955年授衔 35岁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63年 廖德生参军后与父母合影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83年廖德生与父亲廖志山合影


父亲的传奇故事

1986年全家福


父亲的传奇故事

2016年廖德生请书画家为父亲画油画、书写条幅


父亲的传奇故事

廖志山长子 廖德生 摄于2014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司药   海南岛   抗大   卫生部   父亲   中南   野战军   军政   资本家   我军   香港   科长   军区   处长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