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追随者,我的父亲——阙明

原创:阙沈忠


古田追随者,我的父亲——阙明

清晨起来,空气格外的清新,刚来时的燥热全然不见,原来一场小雨悄悄的清理了空间尘埃。我去餐厅吃早饭,眼前的一幕用“震惊”真不为过,静悄悄的党校,感觉不到周围还有人,甚至觉得有些清冷。可此时餐厅最少四五百人同时在一楼用餐,抬头滚动的大屏幕提示更多的单位在二楼餐厅,不仅是福建,是全国各行各业,真不知此时接受培训的人有多少,不断流动中少说几千人吧。

我这才仔细询问,这是中央组织部的第二梯队党校,昨天校长来看我们时,还真没详问,这里的学习班包罗万象,各行各业,你自然会感觉到一种凛然大气的磁场,一种奋进的壮志气魄,一种勇担世界大格局的使命感,关键是那种沉稳,精明,干练,纯正的感觉,静如卧虎的大将之风。你看不到它的存在,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的磁场。这里几乎都是年轻人,精明强干,活力、火力,自带磁场。没有任何首饰异服的装饰,却个个神采奕奕,这就是中国的希望!不知谁提了一句,中美贸易战的后备军在这里培训,我没证实过,但这里确实藏了龙,也卧了虎。

古田追随者,我的父亲——阙明


吃完饭,我们去了古田纪念馆,这是国家一级展览馆。她分三个部分,毛主席像瞻仰,古田会议旧址,古田革命纪念馆。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给主席雕像敬献了花圈,姐姐、姐夫整理了花圈,两位老军人,标准的军礼,精准的步伐,带着我们的尊崇之心献上花圈。毛主席雕像的每一个台阶,都用很精准的数字表达。

然后我们来到古田会议旧址,把历史重现。当时参加古田会议的100多人就是以后中国革命的脊梁,柱石,也就是古田会议已经形成了我党的核心力量,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古田会议时,毛主席和朱德的意见分歧达到了白热化,但他们二人仍旧团结协作,因为会议确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等重要的组织、领导等程序。参观中,听到外面是党员宣誓的声音,走出才看到是一队武警官兵,凡来党校学习的学员都要到这里参观学习。人很多一批又一批。随后我们到了纪念馆,慢慢的走回历史的原点,只有在这里,在那画着各种箭头的作战图中,你才能发现一个重要的红色箭头的起点是——古田,中国历史走向正途的起点,难怪党校建在这里,难怪每位历史中的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都会来古田,确立中国发展的方向。

古田追随者,我的父亲——阙明


展馆的副馆长一直陪着我们,认真地讲解,我突然觉得那一场场战役那样熟悉,原来在我父亲的日记中都有清晰的记载,父亲都参加过,这里确实没有父亲的名字,但处处都有他的足迹。我感到了父亲的身影在展板的字里行间,我嗅到那熟悉的的气息仍存于闽西大地,古田记载的岂止是一百多人的会议,她记载着数以万计先烈的足迹。这一百多位领导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带领着中国的精英,闽西的儿女,打拼了一个红色的天地。

父亲是闽西儿女中最普通的一位古田追随者,父亲的一生都忠实地履行他的初心 这里也同样是他新生命的起点。我们归乡本是了却父亲的遗愿,他的骨灰留在了异乡,但他的心愿是要回归故里。姐姐决定把爸爸非常珍贵的遗物“军碗”捐赠给古田纪念馆。“军碗”是准备捐给才溪纪念馆的,但在古田纪念馆,我们感到古田的精神是父亲一生所为之而奉献革命的根本所在,是他信仰的根基,也是他坚定的走向每一个生死战场的力量,是形成他特有的中国军人的军魂和脊梁。

馆长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碗,特别激动地说,“好沉啊”!是啊,怎能不沉,碗中盛满了那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盛满了中国历史中每一个普通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盛满了父亲一生中所有的情感,逼自己坚强的泪水和鲜血筑起的勋章……。古田是国家一级展馆,规范的捐赠仪式,捐赠证书,留影,尽管如此,我们姐妹还是恋恋不舍,小妹说,“展馆物品千件万件,可对我们家族来说,这是唯一的一件”,馆长说:“你放心,如此珍贵的遗物放在这里教育的何止千人万人,传播古田精神这是我们唯一的心愿”。留下父亲的遗物“军碗”,带上证书,我们启程去才溪纪念馆。

古田追随者,我的父亲——阙明


下午到了才溪,离父亲的家更近了,那种亲切的乡情扑面而来,正是才溪纪念馆把父亲记录在历史的纪念册上。所以在乡情之外又有一份感恩之心。这是毛主席当年才溪调查的地方,那时除了老人和孩子,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当了红军。才溪后来出了九个将军十八个师长被称为九军十八师。展台前,讲解员真情讲解每位英烈,我心里感慨万千,九军十八师这是有幸活着的在1955年授衔的人。而更多的英雄,更多的党的优秀指挥员牺牲在中国解放事业的路上,他们没有名字,没有军衔,没有勋章,没有花环,这岂是九军十八师能讲得明白,说得清楚呢。那几万从军的才溪男儿,才溪人会记住你们的。低头思来爸爸从不讲他的军功章,他的历史,因为他记得每一个在他面前倒下牺牲的同乡,他最亲的战友。1949年他回乡,荣归故里,带回的是与他一起离开家门的,已经牺牲的同乡战友回家,所以爸爸说军功章不是他一人的,是很多人生命的铸就。

一个留于史册的英雄,不仅有骨骼,还有血有肉,他们不是单单的要铭记于人们的记忆中,还是真实地活在我们的现实中。

我们参观后举行了捐赠仪式,父亲自己做的烟斗,给我写的家书捐给了纪念馆,然后我们举行了座谈会,才溪纪念馆非常贴心的接待了我们,一起谈论着老红军——阙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古田   军功章   父亲   花圈   乡情   旧址   追随者   馆长   磁场   遗物   纪念馆   党校   美文   中国   展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