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钦点“旱鸭子”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红星故事

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为什么钦点“旱鸭子”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肖劲光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刚刚响过,组建全国性海军迫在眉睫。中南海红墙内,毛泽东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个战将的身影——

  谁来当海军第一任司令员?

  1949年,金秋10月,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焕发了生机的古都北京处处充溢着喜气,一片繁忙景象。

  然而,最忙的还是中南海红墙里边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和 他的战友们。建国初始,百废待兴,万机待理;江南战报频传,拔城夺隘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通宵达旦的繁忙中,毛泽东脑海里还在酝酿着一个重大决策:组建军委海军机关。

  半年前,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百万大军即将渡江南下,全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内战炮火中觉醒了的国民党海军部队接连起义。3月4日,“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率部抵达葫芦岛港。24日,进军北平途中的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联名签发了给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官兵的嘉勉电,与此同时果断决定:立即组建海军!并以军委的名义下令,把组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4月23日,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受命在江苏泰州白马庙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半年来,华东军区海军在改编起义部队、协同兄弟部队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管理从北到南的军港、码头,展开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守卫漫长的海岸线,单靠华东海军是远远不够的。全国性海军必须迅速组建。这副重担交给谁呢?谁来当新中国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毛泽东陷入深深的沉思。

毛泽东为什么钦点“旱鸭子”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毛泽东和肖劲光

  20多年的战争,大大小小的战斗不可计数,数以百万计的解放军可谓战将如云。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选一个海军司令员是不成问题的。毛泽东反复思考的是:谁最适合?循着这一思路,长期以来血火与共的将领们的身影一个又一个从毛泽东脑海里闪过,最后定格在一个熟悉的身影上:肖劲光。

  肖劲光时任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第12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同时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这时,他正在衡宝(衡阳、宝庆)战役前线指挥战斗。在歼灭白崇禧集团4个主力师的胜利喜悦中,肖劲光接到中央军委电报:“主席召见,有要事相商。”

  时隔一天,肖劲光就出现在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的会客室里。

  见到肖劲光,毛泽东非常高兴。他紧握着肖的手说:“你来得好快呀!你们教训了‘小诸葛’(指白崇禧———编者注),仗打得不错。”接着他询问了衡宝战役后期的情况,然后说:“解放全国的任务虽然还相当繁重,但是组建空军和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决定让刘亚楼去当司令员。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中央想让你来当司令员,怎么样?”

  赴京的火车上,肖劲光对毛泽东召见的“要事”作了种种揣测:调回军委机关?交给新的作战任务?就是没有想到要自己去组建海军。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听了毛泽东的话,肖劲光便坦率地说:“主席,我是个‘旱鸭子’,哪能当海军司令?这么多年,我就坐过五六次海船,还晕得不行。海军司令还是让别人做吧!”

毛泽东为什么钦点“旱鸭子”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海军“洛阳”舰

  毛泽东轻轻地摇了摇头:“我就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天天出海。”沉吟了一下,毛泽东又意味深长地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侮,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再说,我们要解放台湾,也要有海军,没有海军不行。要搞海军么,总得有个人去领头。20多年来,我们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都是钻山沟,钻青纱帐,主要在陆地上。现在要建设海军了,派谁去当司令员呢?要你当海军司令,军委是经过认真研究的。我们搞海军的基础很差,现在除了起义人员带来的舰船、装备,一无所有。你做过改造旧军队的工作,有经验,也了解我们部队的传统。还有,我们搞海军要争取苏联的帮助,你留过苏,懂俄语,了解苏联部队情况。这些都是有利条件。肖劲光默默地听着,知道任命海军司令员的事中央已经过研究,不好再说什么,只是不住地点头。最后,毛泽东嘱咐肖劲光回到长沙后,继续抓好12兵团和湖南军区的工作,调海军的事等军委的正式命令。

  1949年12月,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临行前,他又一次召见了肖劲光,向肖劲光了解苏联有关方面的情况,征询他对海军建设的意见。肖劲光这次有了准备,便比较系统地谈了自己对创建海军的一些想法。毛泽东听了很满意,连连说:“好,好,要考虑得更细一些,一步步落实。”此后,中央军委便向第四野战军发出了拟调肖劲光到海军工作的电报:“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拟调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刘道生同志为海军副政委兼主任,并允许由原兵团直属队抽调部分机构与干部,以作为海军直属机构之基础。”但肖劲光任海军司令员的正式命令没有发出。毛泽东明确表示,要等访苏回来最后定。

毛泽东为什么钦点“旱鸭子”肖劲光为海军司令?

毛泽东为海军题词


  1950年1月,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仍然思考着海军的筹建工作。通过与苏联军界的接触、了解,他更坚定了由肖劲光任海军司令员的决心。13日他从莫斯科给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副主席发来电报:“可即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据此,1950年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命令:“(一)为了统一管理现有各地海军人员及舰艇及建立人民海军,特任命肖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二)现在大连创办之海军学校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今后即直接向肖劲光司令员报告工作。”

  接到命令,肖劲光立即交待在湖南的工作,到京赴任。从此,肖劲光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他在海军司令员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中,人民海军白手起家,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反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海洋合法权益的斗争中,屡建功勋。

  1957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身份亲率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同时,中国还派出了有肖劲光参加的军事友好代表团。在苏联期间,肖劲光会同刘亚楼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一本正经地问,肖劲光还晕船吗?刘亚楼还晕飞机吗?肖劲光说:“现在好多了。”毛泽东风趣地说:“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飞机,这就是本人的干部政策!”

肖劲光同志对海军部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肖劲光同志在长期担任海军司令职务期间,始终坚持党对海军的绝对领导,认真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指示,呕心沥血,经略海防,多有创举,对海军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海军全体官兵的衷心拥护与爱戴。肖劲光司令员对于海军部队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就是强调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早在海军创建初期,他就一再强调:“建设一支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运用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在千头万绪的海军建设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要打好三个“桩子”,即组织建设“桩子”、政治思想建设“桩子”和技术建设“桩子”。今天,重温他提出的打好三个“桩子”这一指导思想,感到特别亲切。

 
 一、打好组织建设“桩子”,就是加强海军各级组织的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海上战斗力量。

  1950年8月,肖劲光同志主持召开了海军首届建军会议。这次会议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关于建设海军的指示精神,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经验,制定了人民海军的建军路线,即: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为基础,吸收大量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按照这条路线进行组织建设,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打好组织“桩子”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当时肖劲光同志强调,人民海军是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共产党对人民海军的绝对领导。党对海军的绝对领导,要通过各级党组织来实现。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初期,就按照“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舰艇上建立基层党组织,做到舰艇有支部,部门有小组,战位有党员;规定党支部为舰艇领导的核心,一切大事都要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实行党的集体领导,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建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的制度,抽调了一批经过革命战争锻炼的干部担任舰政委等政治领导工作。我就是在那时被调到舰上的。当时舰艇上还建立共青团、革委会等组织,作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用以团结群众,巩固部队。各级党组织加强防奸保密,纯洁内部,并与敌特作斗争。这些具有我军特色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在50年代向苏联学习时,也没有削弱和动摇。党组织建设的加强,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指示在基层贯彻落实,保证了党的绝对领导。

  以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各类人员各有所为,这是建设人民海军所必需的。早期组建的舰艇部队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干部、战士是从解放军陆军抽调来的,他们政治素质好,是人民海军的政治骨干和组织基础。肖劲光十分精辟地阐明“基础”的含义,他说:人民海军的建设奠基于人民解放军基础之上,不仅是指人民海军的基本成员来自陆军,更重要的是指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即久经战争考验的革命品质、精神和作风,这些都是人民海军建设的牢固基础。当时,原海军人员在舰艇部队约占三分之一,他们有一定的海军专业技术,经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有为人民海军建设贡献自己知识和技术的愿望。肖劲光同志认为他们是海军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对他们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他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要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强大的海军而奋斗。华东军区海军组建初期,把原海军中阅历深、知识广的某些高级军官组成研究委员会,肖劲光同志很赞赏这种做法。他逐个了解这些原海军人员的经历,并把研究委员会上调到北京,让他们把海军知识整理贡献出来,为人民海军的建设服务。他要求部队对原海军人员在工作上量才使用,妥善安排,并且要求一视同仁地赋予他们在职责中应享受的权利和待遇。1951年底,我在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任舰长兼政委,那时,绝大多数舰长、部门长都由原海军人员担任,有些部门长是从优秀士兵中破格提拔起来的。各级领导经常组织他们学习革命理论,提高他们对人民军队建军宗旨和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吸收他们中间符合条件的同志入团、入党,50年代初,就有4名担任舰长的原海军人员入党。

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部队从上到下,不同经历的同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在组织上融为一体。从陆军来的同志,拜原海军人员为师,虚心学习海军技术,又在实际行动中以我军的优良作风影响他们。原海军人员经过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的锤炼,也逐步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部队建设中特别是在打好技术“桩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大批又红又专的干部茁壮成长,不仅满足了本部队的需要,而且还输送了不少干部和士兵骨干参加兄弟部队的组建。

  今天人民海军的人员组成情况已有所不同。但是,人民海军必须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而依靠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为骨干,则是肯定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民海军革命的阶级性质,才能使人民海军顺利完成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成为保卫祖国海防的可靠力量。

  
二、打好政治思想建设“桩子”,就是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奠定建设海上战斗力量的思想基础。

  肖劲光同志深知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在人民海军建设中特别重视打好政治思想“桩子”。他认为,这个“桩子”如果不牢固,就不可能在统一的思想基础上进行工作,党的建军路线、方针和任务,也就不可能正确执行,组织建设、技术建设也就没有保证。他强调,要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启发干部战士具有为人民海军建设事业的献身精神,树立全心全意干海军的思想,使指战员的思想意志集中统一到建设人民海军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的目标上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人民海军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海军特点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并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在部队进行思想教育,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首先是进行人民海军建军思想的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胸怀全国、全军和海军全局,积极投入海军建设事业。参加人民海军创建的人员,绝大多数对于建设海军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对于献身于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一技术复杂、装备现代化的新军种的建设,不同经历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自己文化低,难以掌握海军技术,干不了海军;有的看到建设海军的物质基础,只有一些陈旧不堪的舰艇,感到信心不足;也有的暂不适应海上生活,晕船呕吐,产生某些畏难情绪,感到不如干陆军好,等等。针对这些思想情绪,肖劲光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首先统一建军思想,才能统一建军行动。他号召每个干部都要“拍胸脯”立志于干一辈子海军,生活在海洋,战斗在海洋。部队广泛深入地进行建军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建设强大海军,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也是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为了迅速改变旧中国有海无防的状况,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立志为海军建设事业献身。

  二是进行“爱舰、爱岛、爱海洋”的教育,使部队确立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海防意识。早在海军建设初期,肖劲光就提出了“海洋国土”的概念,强调“保卫海洋国土,是我们最神圣的任务”。这一响亮的口号,对于人们头脑中因长期闭关自守而形成的传统的大陆观念,无疑是重大的突破。他还提出了“面向海洋、面向岛屿、面向战斗部队、面向群众”等口号。经过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海军官兵激发起热爱海洋征服海洋的历史责任感,树立“以海洋为家,以舰艇为家,以岛屿为家”,“海上为家,岸上作客”的思想作风。同时,结合当时敌情进行形势教育,激励干部、战士在海防斗争中杀敌立功。

  三是进行我军光荣传统的教育,使部队在实践中形成具有海军特点的良好作风。肖劲光同志提出,要把继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树立人民海军的良好作风,作为一项根本任务。那时,部队十分重视传统教育,并强调实践,使之渗透、融化在海军部队的实际行动中,成为建设坚强海上力量的动力。华东军区海军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突破海上封锁、清剿海匪、配合陆军解放沿海岛屿以及护航护渔等战斗任务,而当时部队的装备很落后,只有为数不多、缴获和接管国民党海军的破旧不堪的舰艇,还不断遭受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这支刚刚组建的海军部队,坚持贯彻边打边建,以打促建的方针,发扬了我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改装、抢修旧舰船,突击学习文化和海军技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不断总结研讨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法,“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革命英雄气概,发扬我军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海上战斗的胜利,涌现出赵孝庵、陈立富、王维福和头门山海战英勇艇等英雄模范人物和战斗集体。在短短几年里,完成海、空作战数百次,击沉、击伤敌舰艇百余艘,缴获近百艘,击落击伤敌机百余架,有效地捍卫着祖国的东大门。

  人民海军边打边建,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海上战斗力量,这充分显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体现了打好政治思想“柱子”的重大作用。

  
三、打好技术建设“桩子”,就是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建设海上战斗力量的重点和军事工作的中心内容。

  肖劲光司令员认为,海军是一个技术性特别强的军种,只有通过军事训练,才能不断解决人和技术的矛盾。他说:“高度的政治觉悟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水平,人民海军才能成为一支坚强的战斗力量。”他始终把海军部队的技术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他身先士卒,以重新学习,从头做起的态度努力掌握海军技术、战术,还适时提出方针、原则,指导部队打好技术基础。他针对当时来自陆军的同志多数文化水平低的情况,谆谆教导陆军调来的同志,要他们从思想上摆脱满足于“小米加步枪”的观念,以新的工作态度对待新事物。他身体力行,在十分繁忙的工作中,带头挤出时间来学习,使自己尽快的变外行为内行,并领导部队普遍开展文化教育运动。1952年6月,他在与海军其他领导共同签发的“文化学习动员令”中明确指出:“掌握技术——这就是人民海军建设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关键,又在于迅速提高全体人员的文化水平。”在那段时间里,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每个战士,无不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努力学习文化,刻苦钻研技术,克服重重困难,从大老粗、“旱鸭子”初步转变为能够管理操纵舰艇的“水鸭子”。作为海军的最高指挥员,他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力求把海军这门军事科学理论与建设人民海军的实践相结合,堪称海军全体官兵的楷模。在海军建设方面,他提出以发展空、潜、快为主并相应地发展其他兵种的方针,不仅使海军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和整个国防建设,而且完全符合近海积极防御的实际需要。在作战方面,他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了“分散的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作战相结合”的海军作战方式,用于指导部队的作战和训练。

  肖劲光同志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注意保留部队技术骨干。他对于人才培养,是富有远见卓识的。他认为要建设一支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就必须大量培养干部。初期,他倡导支持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以满足部队对干部的急需。记得在1950年间,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因长江口外各海区遭敌封锁无法出海训练,便组织力量在青岛举办航海训练班。肖劲光同志专程前往看望,勉励大家努力学习。与此同时,他更着眼于海军的长期建设,积极领导创办海军院校。他亲自到院校蹲点、听课,探讨教育方法,研究海军技术、战术。在他的直接领导、关怀下,海军各级各类军事院校到50年代末就已基本配套。这些院校把大批经过培养的各类技术人才和指挥干部,源源输送到部队,其中很多人成为部队建设中的骨干。他十分关心并重视培养和保留部队的技术骨干。他一再强调要建立健全业务长工作制度,促进它的巩固和发展。在还没有实施志愿兵制度时,他就提出“保留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兵”。在1960年东海舰队召开的训练会议上,他进一步指示要研究出一些如何保留舰艇部队技术骨干的办法。这些措施对东海舰队的军事训练和舰艇部队的专业技术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在打好技术桩子的工作中,肖劲光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倡从实际出发组织部队的训练。50年代中,部队开展正规化训练,东海舰队不少部队根据当面严重的敌情、频繁战备值勤等实际情况,在实施必要的基础科目训练后,给合任务需要,安排训练进度,把训练科目穿插结合进行,在顺序上作适当的调整,急用先学,以适应战备要求。当时,有的同志认为这种做法不正规。肖劲光同志则考虑到东海舰队特定环境的实际需要,支持这种正确的做法。他在1957年2月召开的海军党委全会上对此作了结论,指出“按程序训练,还是要什么学什么”,这两者都是在一定的基础科目条件下按不同环境要求进行的,因而是一致的,统一的。全军应当按大纲进行训练,而在一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科目训练基础时,就应该允许要什么学什么。50年代后期,他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提出了抓紧训练组织领导的“六个环节”;他还针对部队训练中出现的冒进现象,主持制定了“巩固提高,稳步前进,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训练方针,指导部队训练沿着正确的轨道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他对于部队结合护渔、护航、战备、修舰、接舰、执勤等组织训练,十分支持和赞赏。1961年他在视察成都舰时,曾与干部、战士谈话,指出训练应与修舰很好结合。肖劲光同志这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肖劲光同志强调建立、健全并严格贯彻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他指出,实现正规化基本关键之一是坚决执行条令,因为条令是我们的经典,包括了作战、训练和生活各个方面,是治军的基础,经验的结晶。初期,部队主要是参照苏联的条令、条例贯彻执行。之后,在肖司令员的指示和督导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海军情况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又相继颁发海军编审的《舰艇条令》和《海军战斗条令》。部队严格贯彻执行条令、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正规化建设。

  肖劲光同志重视勤俭建军,勤俭练兵。他强调厉行节约,充分利用与发挥现有的那怕是旧的装备,加强对舰艇的修理、维护和保养工作,克服喜新厌旧,贪大求“洋”的思想。在他的倡导下,部队普遍注重舰艇的维护保养,做到“爱护军舰就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1964年,他视察了海军“比武”会上评为舰艇维护保养第一名的东海舰队“兖州”号猎潜艇,赞扬了指战员们取得的成绩,给部队很大的鼓舞。为了在训练中节约战备器材,减少机械磨损,肖劲光大将积极拥护、努力贯彻叶剑英元帅提出的“港岸苦练,海上精练”,认为这是训练过程中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在东海舰队训练会上指示“可利用旧武器、器材搞教练室,创造在港岸训练的条件”。遵照他的指示,东海舰队因陋就简,建设教练室,并且逐步配套,为“港岸苦练”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回顾海军创建以来,广大指战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把政治建军放在首位,坚决响应肖劲光同志关于打好三个“桩子”的号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建立一支政治上具有高度觉悟、组织上坚强和技术上优越的有战斗力的现代化、正规化的中国人民海军”,成效是显著的。虽然在海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经历过曲折,受到破坏,但人民海军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任务。这无疑与创建时期所奠定的基础有着重要关系。也正是这一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海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我曾于1982年底调任海军副司令员,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对此有着深刻感受。

  1985年12月,作为东海舰队司令员,我有幸率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访东南亚三国。我们所到之处,既增进了对各国的了解,传播了友谊,又显示了人民海军的军威。巴基斯坦海军司令赠送一柄手杖与我,以资纪念。接过手杖,我自然想起了为海军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司令员肖劲光。回到北京后,我即将手杖转赠与他,并向他汇报了出访情况。肖司令员听后高兴而又感慨地对我说:当年从陆军调来的许多干部都是立过战功的,有的是战斗英雄、模范。我记得你就是战斗模范嘛!如今,你们都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希望你们在海军党委领导下,把海军工作搞好。海军建设事业有你们,我放心了。自那次别后直到他逝世,再也未能见过一面,我深深地怀念着他!

  今天,我们回忆往事,追思肖劲光司令员的业绩,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运用他对海军建设所提出的关于“打桩子”的指导思想,抓好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固我海防,卫我海洋,为下一世纪人民海军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海军   苏联   旱鸭子   条令   东海   钦点   司令员   舰艇   军区   司令   美文   海上   部队   同志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