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妈小咪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第一次听到“向死而生”这个词,内心莫名悲凉。


时过境迁,失去了一些人,努力了一些事,人到中年后,方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力量。


正如《千与千寻》中说的那样: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沿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人生在世,难以左右生命的长度,却可以丰富生命的宽度。


其中的关键,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我们便在“关系”当中,与父母、与朋友、与同事、与子女等等。


一个人身边有什么样的关系,便有可能成长成什么样。


年轻时的我们,总以为关系越多,便是越好。


人到中年之后,才知道,人与人之的关系,依旧是不能强求的。


有些人,会离我们而去,有些人,会陪我们从头走到尾,有些人,会成我们生命中的痛,有些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去温暖。


扎心的是,无论我们怎么做,人到中年以后,一切都开始走向离别。


面对离别,太过投入,伤已伤心。


人到中年,早已适应不了这样的大起大落。


那么,中年之后,学会“亲疏随缘”,便是最舒适的活法。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01与朋友相处:帮是情,不帮是理


人到中年,为人处事,便不像年轻时那样,有些话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


中年人的时间、精神等任何东西,都相对紧迫,因此,人到中年,朋友的关系,不妨直接一点。


如一位网友所说:


“中年人的朋友关系,是功利的,不能等价交换的关系,注定无法长久。”


这半年来,周森一直在借钱过日子。


并不是他不够努力,只是家里的事太多。


先是投资失败,接着父亲和老婆相继生了大病,儿子即将初中毕业,成绩不好,他们不想让儿子进职高,希望孩子能进高中,多读几年书,每个月的补课费都是一大笔钱。


然而,现实总是打脸。


求急不求穷。


父亲和妻子生病时,找朋友们借钱,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其它时候借钱,开始时是硬着头皮,听人家的唠叨。


后来,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逼得没办法,周森只能上门借钱。


终于,借到大家都不愿意借。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从理智上讲,周森觉得,大家不愿意借钱,也可以理解,从情感上讲,周森觉得,做人没意思,以前也没少帮朋友,怎么自己有困难,大家都敬而远之。


一位拒绝了周森的朋友对他说:


“如果倒退二十年,哥们儿陪你一个熬。到了这个年纪,自己能力下降,全家人都指着咱们,你想去闯,那是你的事,我不可能拖着全家人,去给你陪跑。”


朋友的话,很真实,也让周森瞬间清醒。


人与人之间,感情是感情,现实是现实。


朋友之间,人家帮一把是情,不帮也有道理。


再好的感情,接受了现实的捶打,都必须去面对。


不能怪朋友无情,而是现实太残酷。


朋友之间,没有相应的等价交换,再好的关系,也能难维持长久。


人到中年,与其把心花在维系朋友关系、增加朋友数量上,不如想办法延伸能力,将能够互相成长的朋友组合在一起。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02与同事相处:有一天,就珍惜一天


同事,是除了伴侣、朋友、亲人之外,陪我们时间最长的关键。


同事之间,虽然不如伴侣那么亲密,如亲人那么血浓于水,如朋友那样懂得,但是,他们却是在我们生活中,与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


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吃饭的时间,至少有8小时,是扎实与同事在一起,比与爱人、孩子、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


然而,人到中年时,不得不面对同事之间的矛盾与分离,更扎心的是利益上的竞争。


刘畅和夏军都很幸运。


刚大学毕业,面试的第一份工作就被录了。


或许,是没有经历过找工作的艰难,没有见识过职场的残酷,初入职场时,他们两都遭到了对自己自信心的打击。


幸好,他们两个人可以互相做个伴,有什么事,也可以互相提点,相处下来,也有十几年的感情。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前段时间,一位部门领导退休,领导放出风,会从他们之间,挑一个人来担任。


自此,两个人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竞争不算很激烈,但也暗自较着劲。


后来,夏军升级,刘畅成了他的下属。


没过多久,刘畅的一个朋友,约他一起创业,他便辞去了工作,和朋友一起出去开公司了。


两人分开之后,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似乎曾经在一起并肩战斗,搀扶成长的人,根本就不曾来过自己的生命。


刘畅创业初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反而是夏军,在原本熟悉的环境里,只是换了个岗位,便会经常想起和刘畅在公司里的日子。


有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句话:最好的同事关系,不是朋友,而是盟友。


两个人有竞争关系,但也可能保持合作的状态。


能够理智地相处下来,固然是幸运,如果因为利益原因,关系慢慢淡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一起工作,有别于居家过日子,更多的是建立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中,在一起,能做好事,达到共赢,已经是幸运,如果不能,也属于正常。


同事于我们的一生,是很重要的关系,但是,人到中年,得失之间,也不需要太过介怀。


人与人之间,皆为利来,也为利往。


更重要的,没有一辈子守着的事业,总会有人来,也会有人走。


记住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不必纠结失去或者离开,甚至是伤害,也请释怀。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03人到中年,亲疏远近,敬请随缘


梁实秋说过: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们常说,人到中年,是一生中最难的时候。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自己日益减退的能力,就是养活自己,也相当的吃力,还要承担起一大家子的生计。


实际上,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年人,应该是最舒适的年纪。


孩子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独立能力,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在大的方向上,给予建议和把握,不需要随时随地,跟随着他们。


在亲子关系上,中年人应该拥有了相对多的时间。


家庭的创建,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基本上已经还完了房贷,有了自己的车子,工作上相对稳定。


但凡前半生有计划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基本上走向稳定。


至于越来越年迈的父母,的确会有些突发事件,但是,更多的是,父母们也有父母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如人们担心的那样,人到中年,毫无空间。


由此可见,人到中年,不敢死、不敢病,只是生活的一隅,如果活着,只是中年人的心态问题。


如果生活里有意外,年轻和中年,都有同等的机率,意外并不是中年人特有的。


人到中年,亲疏随缘

父母子女一场,更多的,应该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中年父母,在教育孩子,越是管控,越是失控。


反而是那些懂得将关系疏远,慢慢从围着孩子转的阶段,将空间留给自己,也把成长的机会交给孩子,这样的亲子关系,才相对轻松。


人到中年,终于明白,人与人之间,始终是渐行渐远的修行。


几乎每次的成长和思索,都会有着失去的承载。


正如周国平所说: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一个原则,就是互要尊重,亲疏随缘。


人这一辈子,令人向往的活法,无非就是舒服两个字。


人到中年,自己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简介:妈小咪。多平台签约作者,女性励志作家。领略世间情感,解读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亲疏   人到中年   等价交换   中年人   美文   中年   同事   父母   感情   现实   竞争   能力   关系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