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贾雨村

热爱《红楼梦》的人,都不能绕过贾雨村。非常多的人认为,贾雨村是从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慢慢变成一个贪酷之官的,但我感觉不是这样的。现就前三回中关于贾雨村的内容做一点分析,谈谈我的观点,期盼与有识之士交流。

《红楼梦》中这样介绍贾雨村:

“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诗书仕宦之族。因他出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寄居葫芦庙的穷书生贾雨村,因甄士隐资助五十两银子和冬衣,赶往京城一举考中进士,身着乌纱金袍做了知府。上任途中偶然看到甄士隐的妻子封氏的贴身小丫鬟娇杏。第二天夜里用一乘小轿将其抬走,纳为妾氏。

被罢免后,设法做了林黛玉的老师,经林如海介绍,贾政举荐重新任职,做了应天府的大官,搭上了四大家族的船。刚一到任,遇到第一桩案子就是薛蟠为了抢夺甄英莲打死逢渊。牵涉恩人甄士隐唯一血脉甄英莲遭难时,贾雨村不仅不顾前恩,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冷血至极。在甄家与薛家之间、在恩情与利益之间,内心没有丝毫的纠结与犹豫,演出了一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大戏,“糊涂”了结此事。但贾雨村的内心确实是毫不“糊涂”的,借使薛蟠在此事上最大限度的获益,取悦薛、贾、王三家。为了迎合贾赦贪欲,不惜陷害石呆子,进一步讨好四大家族,为自己寻找坚实的政治靠山。当贾家遇到大难时,他又背弃贾家的恩德,在背后猛踢了一脚,这阴险的一脚加速了贾家的衰败。

害人之人不得善终,最终他也落得个枷锁加身流放的结果。

我们探究一下贾雨村的性格。细节是婴儿的脸,展现的都是真实的感受。我们找几个突破口分析一下。

也说贾雨村

一、午间喝茶,伤自尊。

通过长期观察和近距离接触,甄士隐清楚贾雨村虽然“敝衣旧服”,但观其相——“面阔耳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大丈夫的形象;察其言——出口成章、才华横溢、气宇轩昂、志向高远——绝非久居人下之人。甄士隐仰慕其才华,同情其“贫窘”,决定资助他进京赶考。可惜!士隐慧眼识才,不识人。

有一天中午,甄士隐请贾雨村到家里喝茶聊天,其间有客来访,甄士隐连连道歉之后便去待客了。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去了。客散,士隐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一般人也不会在意,可贾雨村不是一般人,他是个神经极度敏感之人。

甄士隐失陪,这个举动触动了贾雨村敏感脆弱的神经而不自知。小说中这几个词值得注意,“一时”“打听得”。“一时”指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也有一会儿时间了。说明甄士隐待客去后,贾雨村一直在等甄士隐。等而不见人,等而不闻消息。“打听得”表明甄士隐并未让小童通知贾雨村不用等了,小童也并不是来特意通知的,而是贾雨村向小童“打听”之后才知道“前面留饭”待客,自己该走了。被边缘被忽视被无视的贾雨村有些无奈,只好悻悻地离开。

贾雨村认为甄士隐这样做羞辱了自己,自认为帅气逼人、才华横溢,不日将飞黄腾达的贾雨村伤自尊了。贾雨村文人的细腻与极度的自尊是甄士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当然就更没法顾及了。这是两个人之间文化的差异。

贾雨村自感人穷身份低贱,他没法说出不满,但内心的不满是切实存在的,并且是逐渐累积的。爽直坦率的甄士隐没有察觉,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其交往。这是两个人之间出身、经济地位以及性格的差异。

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后文的拿到银两和冬衣后,贾雨村没有感恩之情不辞而别的冷漠,以及对甄英莲的见死不救。极度的自尊敏感是贾雨村的性格的缺陷,这使得他对人对事理解出现偏差,纵使满腹诗书也无法改善。这是此人思想形成的根,也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本。


二、十五月夜展才华,有玄机。


在甄家隔壁的葫芦庙寄居久了,贾雨村十分了解甄士隐的为人,也十分清楚甄士隐有资助自己的想法,所以十五月夜下特意在甄士隐面前大展才华,助推甄士隐资助之心,刻意启发甄士隐尽快资助自己。

十五月夜,当小童拿出银子时,贾雨村只是“略”谢一下。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得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说够他们庄户人家一家子一年过日子用了。贾府小姐们的月钱是二两,一年才二十四两。甄士隐不过是地方上的一个乡绅,与贾府的气派没有可比性,“五十两”可谓巨资。任你贾雨村性格怎样的旷达,对这笔巨款也不能无动于衷,只是嘴上“略”谢一下。试想我们自己平白得了别人五万块钱,会怎样?难道您会“略”谢一下吗?更何况这五十两银子是雪中送炭,就算你不谢银子,能不谢甄士隐的雪中送炭吗?一般人都会激动不已感激涕零,更何况贾雨村这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之人。无情无义的小人相已经微露出来。

也说贾雨村

三、不辞而别,显无情。

一达到目的,得了资助财物,抬脚就走。你是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明理,理应知书达礼。即使再想早早启程,也得当面辞别。好,就算你很急,能不能留封信?用你如花的妙笔表达一下你的感激之意。没有,什么都没。就这样悄悄地不辞而别。

你的不辞而别就是无情无义,无异于逃。既是逃离葫芦庙不堪的生活,也是逃离甄士隐、门子等了解自己不堪生活的人。你认为这段苦日子是自己的耻辱,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你想要的荣华富贵就在前方,越早离开这里,就能越早摆脱耻辱。否则,为什么考中之后你不向甄士隐报喜?如果不能亲自回来,难道不能写封信吗?当然,甄家变故,你来了也见不到甄士隐,你的信也到不了甄士隐手中,可是你什么都没做。这不是忘恩负义吗?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忘恩负义,而从来就没有过感恩之情。

心地慈善坦荡的甄士隐与内心偏执狭隘的贾雨村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思想有着云泥之别。甄士隐宅心仁厚,同情贾雨村的贫寒,敬慕贾雨村的才华,出手相助毫无私心。资助他财物之后,还热情地提出明年贾雨村考中后再聚的建议,可惜贾雨村一去不复返,且音信皆无。甄士隐担心他到京城无依无靠,还贴心地想为他准备书信,可惜第二天去见时,早已人去房空。更加可贵的是甄士隐连回报的念头都不曾有过。多么慈善坦荡纯净的人啊!

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只有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顾自的为人处事态度。凡是于自己有利的事情,会毫不犹豫不计后果,果断行动;一念之间有别人,就会对人心存感恩于己内心明亮温暖,表现出礼仪周全温柔以待适时全心回报的行动。贾雨村属于前者,唯利是图、薄情寡意的真实嘴脸从接受甄士隐的资助整个事情的经过可见一斑。


四、娇杏“侥幸”,非真爱。

1.娇杏,“侥幸”。《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在上任途中,从大轿里偶然瞥见在街上一户人家门前买线的娇杏,才送来彩礼,把她娶去做了妾氏。一年之后娇杏偶然生了儿子。半年之后,贾雨村正妻偶然因病死了,娇杏就偶然被扶正做了夫人。如此多的偶然!试想如果没有偶然瞥见娇杏,贾雨村会不会想起娇杏?娇杏是不是会成为他的妾氏?如果没有生儿子会不会被扶正?这都是值得斟酌的。

我们不难发现,贾雨村处在困境时,因为娇杏多看了自己两眼兴奋不已,当即认作是“知己”,并且在这种自作多情的被爱、被仰慕、被崇拜中陶醉了许久,当时娇杏是他的精神支柱。但在考中之后,早将娇杏抛到了九霄云外。

2.娶娇妻,忘娇杏。文中说贾雨村“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可见遇到娇杏之前他并无家室。如果他真把娇杏看作是 “巨眼英雄”唯一的“知己”,那么考中之后,贾雨村应该会第一时间告诉娇杏,与她分享喜悦。尽快赶回来,尽快娶她为妻,让娇杏凤冠霞帔成为人上人。可是贾雨村没有这样做,他先娶了别人为妻。此时他心里是否还记得娇杏?应该是不记得了。那么爱娇杏就是妄谈,是我们这些读者多情了。他的正妻是谁家的女子,小说中没有叙述,我们推测,大致也跟他做官或别的利益有关联。

3.娶娇杏,忘恩义。娇杏与贾雨村在一起后,讨论的话题会是什么?分两个阶段,有孩子之前应该为两个话题,一个是娇杏那一回头“百媚生”,贾雨村考中的愉悦;另一个话题无疑是娇杏在甄家的生活以及甄英莲五岁丢失、甄士隐出家等等。有孩子之后谈孩子,谈甄家小姐被薛蟠强娶等等。

文中: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名利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他的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从甄士隐夫妇的为人,甄家败落封氏寄居娘家时娇杏依然被带在身边,可知甄家对娇杏很好的。“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这里的“两个旧日的丫鬟”其中有一个就是娇杏。从中也能看出娇杏对甄家也一定是充满深情厚谊的,娇杏对甄家的遭遇一定是非常惋惜的,对丢失的甄英莲一定是如同家人一般牵挂。那么,娇杏对甄家的真情是否感染了贾雨村?没有。应该丝毫没有撼动贾雨村的无情无义。贾雨村与封肃谈娇杏之事时,还信誓旦旦表示一定会尽力寻找甄英莲,事实是遇到了也不施以援手。人们都说爱屋及乌,贾雨村真的爱娇杏吗?显而易见,不爱。

4.免官后,自享乐。第一次被罢免之后,贾雨村将家小安置到老家,自己游山玩水去了(也可能是另寻做官的出路)。这家小应该指的就是娇杏和他们的儿子,可见他对娇杏也不过如此。

也说贾雨村

五、第一次被免官,非冤案。

许多人认为,贾雨村第一次做官——知府——被罢免属于冤案。主要原因是,贾雨村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业务能力强 ,一心想有所建树。由于不懂得巴结上司,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权贵们视其为异类,上司构陷他,致使他被免官。真的如此吗?笔者不敢苟同。

1.从小说对此事的记录可见端倪。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辱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喜悦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却又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其中“才干优长”“有些贪酷”是曹雪芹先生的客观地陈述。既然是客观陈述,一定是客观事实,显然不是上司杜撰出来的。“恃才辱上”只是导火索,惹怒上司,“上司寻了个空隙”参了他一本,致使“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连他自己也“心中十分惭恨”,也是客观陈述。由这些客观陈述可知,是贾雨村的所作所为导致被罢免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上司的构陷。

善良的读者认为贾雨村第一次做官,因为年轻气盛,一心为国为民,不懂为官之道,才遭此劫难。这个贾雨村似乎如苏轼遭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样的冤枉。其实不然,请看她的真实嘴脸:“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喜悦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看看他喜怒不显于面色的道行,真是老于世故精于世道。

第一次做官满打满算不到三年,竟然也有了一“些资本”,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话“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然他不会有“十万”,但已经有“些”资本了。“贪酷”的“贪”已经很明显,“酷”没有具体说明,根据第二次做官可推知,属于不写之写。善良的读者,您还认为贾雨村第一次做官被罢免是冤枉的吗?

2.《红楼梦》第三回开篇,曹雪芹先生用一个细节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贾雨村是罪有应得。

第三回开篇这样写:“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 此处接前一回贾雨村听冷子兴讲贾府事,得知林如海夫人正是荣国府小姐贾敏。正在这时,有人向他报喜。这报喜之人张如圭,“如圭”,即“如鬼”谐音。

《脂砚斋批评本》在这句后批道“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蜮”,“传说是躲在水里能暗中含沙射人的动物。鬼蜮伎俩,比喻暗中害人的阴险分子。”结合曹雪芹先生用谐音给人物命名以寓褒贬的手法,这里的“如圭”,是“如鬼”的谐音。这个和贾雨村同案被参革的同僚,是个像鬼一样的人。那么贾雨村也是像鬼一样的人,他们这些像鬼一样的人自然专干见不得光的鬼鬼祟祟的事。于是惹得“龙颜大怒”,“即批革职”。犯的是什么案,没有批露,透露出犯的是见不得光的事,他被革职一点都不冤枉。

从“恃才辱上”一语,可知贾雨村看不上上司的才学,当然更不会看得起甄士隐的才学,因为甄士隐与他交往的过程中,一句诗词都不曾有过。他拿了资助衣物不辞而别,说明他对甄士隐没有丝毫的敬重与感激之情。说不定还暗自庆幸自己的演技高超,嘲笑甄世隐的倾情相助是傻冒行为。贾雨村哪里会有敬人爱人之心?反会嘲笑爱人者的天真,利用爱人者的天真,践踏爱人者的天真。

《红楼梦》在第一回中是这样介绍当年贾雨村在姑苏城所居之地的: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葫芦庙”谐音“糊涂”,“十里街”谐音“势力街”、“仁清巷”谐音“人情巷”,曹雪芹先生的意思很明白,用这些来喻指贾雨村在追求富贵风流的道路上一骑绝尘,千夫所指。

我们要认清一个人,就得对这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深入思考。不要为表面的才貌所迷惑,要通过细节看本质。贾雨村相貌伟岸才高志大,但性格本身存在着“劣根”,这个“劣根”绝长不出好枝干开不出好花朵。这是骨子里的坏。贾雨村不是逐渐地慢慢地变坏的,而是本身就坏,骨子里就带着对他人对社会的怀疑、否定,甚至敌意。从根本上看,这类人一切以“我”为中心,自私贪婪无情,做人做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肆无忌惮。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绝少,但影响极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刘姥姥   姑苏   红楼梦   无情无义   知府   不辞而别   诗书   小童   谐音   家小   美文   银子   上司   葫芦   才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