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前不久,单位为了发掘和展现教职工才艺,提出了一项颇具创意的活动,倡议教职工自己录制一个短视频,体裁不限,内容自选,参与评奖。看到这样一项有趣的竞赛方式,我也掩饰不住参与激情。可是,该拍什么主题的视频呢?我却拿不定主意。踢一个旋风脚,翻一个跟斗,应该是有新意的。可是,旋风脚连环腿早已被中年的大腹便便彻底扼杀了,闪展腾挪只怕无形也无神。表演一段相声小品,似乎也只会重复网络段子,了无新意。朗诵演讲,唱歌写作,参与者多,知己知彼,估计结果也是泯然众人矣。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蓦然瞥见桌上一摞书中,夹杂着一本《三国演义》,顿时心中一喜,几乎脱口而出:“天助我也!”就在一瞬间,我已决定录制内容了,那就是说一段评书《三国演义》。回想起来,我已多次说过三国故事了,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连营七百里、舌战群儒等片段。只是这些年,可能是忙于工作,也可能是少了激情,慢慢地将这项爱好疏远了。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我有一个作家朋友,曾多次自豪地说,《静静的顿河》这本书,他至少读了六十遍,故事情节烂熟于心犹手不释卷,原因无他,喜爱罢了。其实,《三国演义》我读过多少遍,电视剧看过多少遍,评书听过多少遍,次数也说不清了,一样是深爱至极。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小学初次接触这本书的情景。北风萧瑟,暮色沉沉,同村的小伙伴为感谢我扶他学自行车,无以为报,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本《三国演义》,从书包里神神秘秘地抽出来,书皮撕得破破烂烂,纸页泛黄,估计是被人用来垫桌子了,毫无亮点可言。农村书太少了,一本名著对爱书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顾不上细问,双手紧紧抱在怀里,无心再陪他绕圈圈,一溜烟跑回家里。

趴在炕上匆匆翻开书一看,里面出现的人物名字,底下都有一根划线。三国大大小小出场一千多人,重要人物就有四百多人。每一页都划得密密麻麻,眼花缭乱。不认识的字更多,只能是边读边猜。查字典是不现实的,农村孩子在八十年代能买起字典的少之又少。而且,那时农村人特别忙,不可能给小孩提供一个安静闲暇读书环境,在大人眼里,只要不是课本,一切都是闲书,看闲书就是浪费光阴,就是搞歪门邪道。所以,我读《三国演义》既要躲躲藏藏,见缝插针,还要假戏真做,不露破绽。比如吃饭时,我先把书摆在碗前,一边磨蹭着吃,一遍翻看。无书无味,有书有香。母亲不识字,不知道我看的是啥书,还以为我发愤图强刻苦上进呢,也就不催促,任我拖拖拉拉。门前的一个大树洞里也能看,蹲在里面有一点难受,但能躲呼呼吹过的风。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也许是少年人记性好,董卓进京、辕门射戟、长坂坡、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八卦阵、三国归晋这些故事,从此根植于心。那时农村人家里墙面大多贴画,很多就是三国故事,尤其以五虎上将画像最多。我常常驻足于画前,仔细端详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赵云的白龙马、马超的惊世容颜、黄忠的铁胎弓,幻想着自己也是胯下千里马,掌中亮银枪,铠甲明丽,豪气云天,于百万军中取上将脑袋,如探囊取物一般。

村里老人爱看戏,也爱评戏,《单刀会》《借东风》《空城计》这些戏文最为津津乐道,可评戏评得兴起,总会混淆人物或者忘了情节,这时我往往会插上一两句。老人们刚开始不以为意,后来发现我知道的似乎还不少,就感到有些惊奇。上过几天学看过三国连环画的六爷,以三国戏权威的身份在村里闲逛,和我不期而遇,三国故事之间的较量在村头一棵老槐树下开始了。他把旱烟棒卷好,吐出一个不屑一顾的烟圈,断断续续地说了一段《赵子龙单骑救主》,里面夹杂着地里庄稼长势喜人,自家小五子是个读书种子,他和村长商量着修戏台各家出钱多少等诸多事。我也不甘示弱,讲了一段《秋风五丈原》,当然也穿插着杨家将和梁山好汉故事。几个凑热闹的闲人,慢慢没了兴趣,自顾自聊天去了。六爷也失去了决斗的耐心,习惯性地用手挠挠头皮,把披在身上的外套抖了抖,甩了一句:“这小子,还真能东拉西扯”。从此,我一跃成为老年人评戏顾问。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真正让我获得认可的是一次班级联欢活动。老师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联欢活动做击鼓传花游戏,花传到谁跟前谁就表演节目。那时,农村最盛行听评书广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些评书术语、语气、节奏,我早已耳熟能详。于是,站在镜子面前,我细心揣摩三国人物心理、神态、动作、语言、外貌,构思情节,设计场景,反复演练,口干舌燥,渐入佳境。母亲疑惑好奇,不知我对着镜子,念念叨叨,意欲何为。到了联欢那天,击鼓传花果然落到我面前。在大家的掌声中,我踌躇满志走上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故事清晰明了,不用担忧忘记内容。拿起板擦当做醒木,“啪”的一声拍于讲桌上。“话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物,三人焚香再拜……”话刚出口,教室里已是鸦雀无声。洋洋洒洒,环环相扣,共悲忧,同欢乐,一场书罢,四座皆惊。从此,说书就成了我的标签,一路响起了醒木声。

读好一本书,其实也带动我读更多书。《三国演义》之后,《岳飞传》《薛刚反唐》《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等历史评书演义,逐一看过,开拓眼界,修身明智,获益匪浅。现在,为了温故知新,选取说书内容,我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心中默念:“袁绍道:‘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若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大惊”。

我恍惚觉得,读《三国演义》就像与一位故人对酌,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清酒一壶,牛肉二斤,围炉夜话,何须客套,心有灵犀,快意无比。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我读过多遍《三国演义》,从小到大,三国演义也让我出了不少风头

作者简介:黄金堂,宁夏固原二中教师,固原市骨干教师。有多篇散文、诗歌发表于《一度诗歌》《现代诗词人物》《海河文学》《桃溪有声微刊》《固原日报》《品诗》《新锐散文》《西散南国文学》《当代散文》《心的岁月》等刊物和网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固原市   长坂坡   固原   演义   醒木   评戏   桃园   国故   闲书   评书   上将   风头   美文   从小到大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