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既是我们的拥有,也是我们的枷锁。

我们渴望、寻求、探索的所有东西,不但给了我们自由,同时也给我们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枷锁。

我们带着这些枷锁在舞蹈,在枷锁之中寻求自由。

作家毛姆在《人性的枷锁》这本小说中,就塑造了一个深陷枷锁之中,却始终寻求解脱和自由的人——菲利普。

什么是人性的枷锁?

就是那些我们生而为人不可反抗无法反抗的东西,就像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这重枷锁,便叫人性。构成这重枷锁的,是亲情、爱情、友情、艺术、理想、以及自由。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1

几年前第一次读《人性的枷锁》,我是带着极大的痛苦和震撼读完的。痛苦的是,生而为人,每个人都被重重枷锁束缚着,我们反抗不了,一辈子也只能带着这些锁链前行,带着枷锁舞蹈,甚至有时候,这些枷锁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美妙的声音。

因为这些枷锁的存在,我们看到了人身上蓬勃的力量,看到了人身上不羁的自由,人渴望冲破枷锁的行动和思想,都让一个人具有了为人的价值。

人作为受造物被抛到这个世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限定。

虽有限定,但人在这个世界,拥有完成自己的自由,人可以自己造就自己,可以自己完成自己,从这一点上可以说,生而为人,我很幸运。

身上带着枷锁,心中藏着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2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一方面肯定了人的自由,但是另一方面又说人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之中,这看似矛盾的话,其实恰恰说明了人作为受造物的处境。

我们的内心自由,这是先天而在的,但是我们的身体,却只能寄居,这是枷锁。我们不得不为身体的需要而付出必要的行动,我们也不得不为身体处于这个世界营造一定的环境,去创造一种充满亲情、爱情、理想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乍一看,生活是充满矛盾的,事实上也确实有矛盾。

但作为人的存在,在寻找自由的过程中,就是去化解这些矛盾,去看到人身上的枷锁,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去化解这种枷锁。

毛姆利用菲利普的人生经历,很形象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似乎人生中最后一重枷锁已经从他身上卸掉,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彻底的自由。他的卑微成为他的力量,他忽然觉得自己可以和迫害他许久的残酷命运来场勇敢的对峙。如果生命没有意义,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残忍可言了。

是的,我们之所以感觉有枷锁,是因为我们心中有自由,我们之所以觉得世间残酷,是因为我们心中还在渴望意义。

如果人生无所谓自由,那么人性也就无所谓枷锁。

如果人生无所谓意义,那么世间也就无所谓痛苦和虚无。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3

菲利普天生跛足,父母又在他很小的时候都离开了人世,他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叔叔婶婶对菲利普很好,但是菲利普由于自身的残疾,敏感自卑,牧师告诉他要笃信上帝,于是,菲利普就祈祷上帝治好自己的残疾。

结果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只有失望。

人的残疾,是上帝给的,人的圆满,也是上帝给的。

当菲利普因他的残疾而自卑,又利用他的残疾去吸引人的注意,我是多么的为他感到痛苦和悲哀啊。

然而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小时候,由于身上的残疾(天生唇裂),我在人群里是怎样闪烁着躲避那些异样的眼光啊,我又是怎样的憎恶那些注视着我的残疾的人啊。

一个人的身体,本身就是自由的一重枷锁,当这具身体带着残疾的时候,枷锁又多了一层。

史铁生说,人所不能即是残疾。这是被放大了的残疾,是人人都有的残疾,然而,在身体的残疾上,残疾便是另一种不能。

但我始终觉得,残疾虽是更大的枷锁,也可能是人生更大的窗口!

上帝让人来到这个人间,受尽苦难,带着身体的残疾,如果不是为了惩罚你,那么一定是为了让你看见身体之外,残疾之外,枷锁之外更大的自由。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4

身体的残疾,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是一种遗憾,但是心灵的残疾,才是人在这个世间最大的障碍,令人无奈的是,人人的心灵都带着枷锁。

身体的枷锁,许多固然是人所不能避免的,但是内心的枷锁,许多却是人自己的选择。

这种走向枷锁的选择,最令人绝望。

菲利普高中毕业后,去德国留学,他交了很多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和他们高谈阔论,竭力彰显自己的“才华学识”。

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在人性之中,这种无谓的彰显,本身就是一种枷锁。但这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很多人往往被困住了而不知道。

这还不止,菲利普从德国回来,交了一个女朋友,但他并不爱这个女孩,只是觉得20来岁的人应该有爱情的经验。

这是什么枷锁呢?这种枷锁也许人人都会有,什么样的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些不都是吗?

我看菲利普的时候,我觉得可笑,可笑的同时又觉得悲哀,因为一个人不是忠于自己的内心,而是忠于那个“应该”的外界,这是以心为形役,不亦悲乎?

毕业之后,菲利普在叔叔安排下去伦敦一家会计事务所当学徒,但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决定去巴黎学美术。

菲利普在巴黎结识了很多艺术家。但在一个对艺术异常执着的同学自杀后,菲利普成为一流画家的信心开始动摇。痛苦的挣扎后,他放弃艺术梦回到伦敦,进了医学院。

总之,菲利普一系列的经历,都是一种带着枷锁的生活,他爱,却被爱束缚着,他生活,依然被生活束缚着,他想要自由,却无时无刻不被自由束缚。

所以你会发现,菲利普不断逃离原来的环境想要摆脱人生的束缚,却不断进入到另一种新的束缚当中。

旧的枷锁还未搞明白,新的枷锁又强加于身。

这些枷锁,都是人心灵上的枷锁啊!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5

菲利普一边逃离,却一边遭遇新的枷锁,就好像人身上长出的瘤子,刚割掉一个,又长出一个。

人生一路兜兜转转,最后发现,“枷锁”无处不在。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经历生活的艰辛,就会受到种种人性的枷锁比如家庭、宗教、爱情、金钱的束缚。

这些都是一个人命运的底色,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底色上活着。

看人性的枷锁,不自觉的就会问自己:既然我们身处在许多无法摆脱的枷锁中间,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毛姆先生在《人性的枷锁》中有这样一段,菲利普问诗人克朗肖人生意义是什么,克朗肖这样回答他:

你去过克鲁尼博物馆吗?那里有色彩最考究、图案最精致的波斯地毯,漂亮极了,让人叹为观止。它们身上有东方的神秘与感性之美,有奥马尔的酒杯和哈菲兹的玫瑰。

但你看到的一定还不止这些。你刚才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去看看那些波斯地毯,有一天你会有答案。

刚开始菲利普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克朗肖死亡之后,他突然明白了:人生没有意义,一个人的生活只是他编织的图案,这些图案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没有其他的。

当菲利普明白这一点时, 感到一阵放松,感到一种释然。

因为既然人生没有意义,那么世界便无所谓残酷。一个人出生,然后不得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死亡,这就是全部的秘密。

《人性的枷锁》:世界是一个大病房,每个人都有病


06

前两天晚上散步的时候,一直以来沉思的人生何为的问题,突然被一种虚无感袭来:既然人间戏剧里剧本早已注定,每个人的人生如何就是一种定局,无论我们选择什么,都在这个剧本当中,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选择?既然选择什么都可以,那么为何不安于当下呢?

这种感觉是一种可怕的感觉,人突然失去自己,失去方向。

但我也突然明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感觉,恰恰就是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丧失,我们过于关注外在行为的意义,过于关注外在行为带给自己的意义,而外在的东西,又恰恰只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

所以菲利普在明白了人生无意义之后,他感到一种解放。

菲利普的前半生,都是在追寻一些外在的自由,都是在挣脱自己身上的枷锁,这不都是因为他没有向内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不得不向外寻求“意义”和“自由”吗?

人性的枷锁是什么呢?总而言之,他是人对自己的丧失,转而向外寻求自我的一种束缚。

正是因为这种对自我的丧失,人们才会关注外在的枷锁。

恰如毛姆所说:

整个世界就像一间病房,里面没有理由,没有韵律。他看到了长长一列身体变形、头脑扭曲的人。

是的,整个世界就是一间病房,每个人都是病房里面的病人。当一个人向外寻求自己的时候,人性的枷锁就出来了,当一个人向内看到自己,看到那个完整的“一”,人便是完整的,便没有所谓枷锁!

在看到那个完整的“一”之前,所有对枷锁的挣脱,都是对自我的寻找。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克朗   卢梭   枷锁   菲利普   人性   毛姆   病房   美文   外在   残疾   无所谓   上帝   为人   意义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