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这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编者按


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会爱自己,

不会不顾一切地,去满足孩子;

孩子爱父母的同时,会更爱自己,

不会迫切地,要去回报父母。

这种松弛的家庭关系,能让孩子出到社会后懂得,要留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和能量。

我们的社会便会多一些富足,少一些情感消耗。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01



前段时间,发了一篇关于「付出感」的文章后,收到很多读者的提问。


其中被问到最多的是:


为什么提到「付出感」时,我通常举的都是女性的例子?


为什么特别是年长的中国女性,会给人一种特别强的付出感?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


付出感不是妖魔鬼怪。


当关系中的自己,是匮乏、虚弱的,同时又真的想对别人好时,「付出感」在所难免。


因为这样的人经常是:越匮乏,就越忍不住付出。


本来自己没有的东西,还要给出去一些,

这种感觉真的是减损了自己。


因此便产生了一种付出感、牺牲感。


而当一方有付出感时,对方在接受的时候,相对应的,就会产生「内疚感」。


在过去,这通常发生在母亲与孩子之间:一个付出的母亲和一个内疚的孩子。


内疚感是很不舒服的体验,

所以,付出感自然也成了一个问题。


这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02



那么,为什么尤其是年长的中国女性,会扮演这样的角色呢?


在我看来,因为在过往,重男轻女的家庭结构居多。


一位女性嫁到一个男人的家庭时,她很可能会被各种PUA、各种剥削,处境非常艰难。


这,自然就容易导致她成为一位匮乏的母亲。


而这样的母亲,去养育孩子,很难不产生付出感。


因而,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特别是母亲,产生一种内疚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有一种感知:


我的母亲如此虚弱,可还是给了我这么多东西;

好像我的强大,导致了她的虚弱,这太愧疚了。


这种愧疚,我太熟悉。


我一出生,母亲就有超严重的抑郁症,因此成了一位虚弱、匮乏的母亲。


在这个基础上,我感觉她是至少付出了百分之三百的努力,来养育我。


这真是太沉重了,太牺牲自己了,我因此对她有严重的愧疚感。


实际上,这里面藏着一个微妙的心理。


作为一位严重抑郁的母亲,母亲觉得自己太匮乏、太不称职了,因此对孩子充满愧疚,觉得对不起我还有哥哥姐姐。


于是她拼命付出,想传递一种感觉——


我是一位称职、甚至是丰盛的母亲。


现在心理咨询做久了,我开始真切地发现:


当时作为孩子的我,其实在配合母亲玩一个「我是丰盛的母亲」的游戏——


我小时候极度粘她,需要她。


以此证明,她是一个可以给予的、丰盛的母亲。


所以,母亲给我任何东西,我都不拒绝。


表面看,是我在「索取」,

但背后,是我在「配合」。


等我长大后,我的收入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母亲很少接受我给她的东西。


并且,一旦她表达了拒绝,我就不会坚持给。


这样做,其实我还在继续这个游戏:


母亲通过给予去证明,自己是个丰盛的母亲。


一旦母亲接受我的给予,就更加衬托了她的匮乏。


这个游戏一层又一层,真是很累。


在里面,我和母亲都充满愧疚、自责等各种负面情绪。


久而久之,它让我产生一种很深的感受——


我愿意把一切都给你,来证明我的爱。


这种关系模式,充斥在我生命中的任一角落,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合作关系,我都忍不住想要付出、给予。


因为,母亲不太接受我的给予,我很难去弥补她的付出感。


内心的愧疚感,只能通过其他关系去减少。


因此,面对别人的时候,我也成为了那个容易牺牲、付出过头的人。


这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03



我们经常认为:


付出感是一种很魔鬼的东西,


付出感会给孩子制造内疚感,


遇到这样的人,离得越远越好。


但其实我的母亲并没有刻意制造内疚感。


例如,她从来不会说:


我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你。

我们多不容易,你可不要忘了我们啊。

……


相反她偶尔会表达对孩子的内疚。


只是,尽管如此,但她作为一个匮乏母亲拼命给我东西,这自动就导致了我产生巨大的愧疚。


但是,理解越深,越是感慨万千,对自己和母亲的宽容接纳,也越来越多。


我想,只是去怪罪她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太过于简单,也很不公平。


实际上,这并不是母亲自己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


重男轻女家庭结构下的女性,基本都是匮乏的。


我们不能只是要求个体去改变:让母亲别有付出感,让孩子别再内疚。


因为社会环境本身的威力,是很大的。


我们更需要从更大的系统中,去做出一些改良。


这需要父亲和家族的支持,甚至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支持,去减少家庭对女性的压榨和剥削。


养育孩子不易,这不该只是母亲的责任。


而女性,也不应当被判定只有“母亲”这个角色。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都在变化,女性愈来愈强,很多母亲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活得丰富多彩。


这样的趋势之下,母亲的处境有两个转变:


① 她们不轻易成为一个匮乏的母亲。


即便曾经是一个匮乏的母亲,也有了更多的力量,去直面并承认这一点。


这时候,便少了付出感。


孩子也能从付出感和内疚感相互纠缠的乱局中,得到一些解脱。


② 她们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


过往家庭结构对女性的严重盘剥,有意让她们进入到一个虚弱、匮乏的位置。


这如同一个烙印,长久地刻在她们身上。


而当社会给了女性更多的空间,让她们除了能在“母亲”这个角色上体现价值,还可以有更多多元的体验和满足。


她们便能在整体上,成为一个真正丰盛的母亲,从而养育出一个基本饱满的孩子。


如此,付出感、内疚感减少后,亲子关系就能少一些纠缠,多一些清爽。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松弛的家庭关系。


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会爱自己,不会不顾一切地去满足孩子;


孩子爱父母的同时,会更爱自己,不会迫切地要去回报父母。


等出到社会,他们也会懂得,要留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和能量。


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便会多一些富足,少一些情感消耗。


这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作者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B站:@武志红讲心理

视频号:@武志红 | 抖音:@武志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孩子   匮乏   丰盛   美文   虚弱   愧疚   内疚   母亲   父母   东西   结构   关系   方式   家庭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