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篇:宋·窦材灸法医案赏析(7)——艾灸关元治肺伤寒证

#本草中国超能团#​​ #艾灸# @本草中国 @健康中国


窦材(约生于公元1076~1146年),宋代医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官职,著有《扁鹊心书》。窦材受道家思想影响,积数十年经验,著成《扁鹊心书》3卷,附"神方"1卷。窦氏主张扶阳以灸法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常从肾脾入手注重灸法,并创造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


医案篇:宋·窦材灸法医案赏析(7)——艾灸关元治肺伤寒证

案:“一人患肺伤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疼,脉沉紧,服华盖散、黄芪建中汤,略解。至五日,昏睡谵语,四肢微厥,乃肾气虚也。灸关元百壮,服姜附汤,始汗出愈。”《扁鹊心书·肺伤寒》


医案篇:宋·窦材灸法医案赏析(7)——艾灸关元治肺伤寒证

按:古时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素问·热证》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指外受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伤寒证·伤寒例》云:“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案中肺伤寒患者,素体肾气亏虚,复伤风寒之邪,头痛发热,恶寒咳嗽,肢节痛,脉紧皆为风寒所伤之征象,脉沉则示平素肾气亏虚,此证应属肾阳亏虚复伤风寒之邪所致,为少阴里寒兼太阳表证,后世称之为太少双感证。虽服华盖散、黄芪建中汤,发散风寒,益气止咳,诸症稍减,因未复肾中阳气,故至五日,出现昏睡谵语,四肢微厥,病情加重,窦氏急灸关元百壮以补肾壮阳,固护元气治其本;加服姜附汤温经、散寒、解表治其标。标本同治,立起沉疴,转危为安,患家始得汗出而病愈。


医案篇:宋·窦材灸法医案赏析(7)——艾灸关元治肺伤寒证

分享:

肺伤寒证,每发于正二腊月间,此时正值冬季,平素肾虚之人,最易受寒邪所伤。易出现恶寒发热,肢节痛,咳嗽脉紧之证,若用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之法,恐更伤肾气而致病情危殆,此时应急灸关元,温阳固本,阳气充沛则寒邪自祛矣。

华盖散:(《博济方》)组成:紫苏,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功效:宣肺解表,止咳祛痰。主治:风寒袭肺证。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黄芪。

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

姜附汤:(《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干姜,附子,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主治:五脏中寒证。


医案篇:宋·窦材灸法医案赏析(7)——艾灸关元治肺伤寒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艾灸   伤寒   扁鹊   建中   谵语   本草   宣肺   附子   热病   华盖   阳气   黄芪   风寒   法医   甘草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