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善明主任蕲艾灸法医案赏析——蕲艾灸法为主治疗流泪症

韩善明主任蕲艾灸法医案赏析——蕲艾灸法为主治疗流泪症

案:刘某,女,35岁,私营业主,上海市浦东新区人。

201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诉两年前因婚姻变故及职场不利等外界因素强烈刺激,致性情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宁;难以入睡,每日仅能睡1~2小时,甚则彻夜不眠;胸胁胀满不适,不思饮食;约3月后,出现右眼内眦无时泪下,起时泪液清冷稀薄,不耐久视,渐至视物昏花,泪液粘稠,甚则如脓液状,味腥臭;兼头晕目眩,面白少华,精神萎靡,月经量少,经前及经期双乳及小腹胀痛难忍;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2~3日一行;舌红少津,左脉弦数,右脉细数。曾至上海市多家医院求治,诊断为右泪道阻塞,经用泪道冲洗术等多法治疗,诸症不减反增,遂来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流泪症 西医诊断:右泪道阻塞

证型:肝郁化火,肝肾两虚。

治则:解郁泻火,滋肾养肝。

治法:

1、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仰卧:印堂、中脘、神阙;俯卧:肾俞、命门、涌泉。

灸法:蕲艾条艾灸盒灸,两组腧穴交替施灸,45~60分钟/穴,日2次,7日/疗程。

2、针刺治疗

配穴:睛明(承泣),外关(内关),三阴交,太溪,太冲,行间,蠡沟等穴。

刺法:毫针刺法,泻法,每次选3~5穴施行针刺治疗,5~7分钟运针以催气,25~30分钟/次,日1次,7日/疗程。

3、点刺放血治疗:行间、内庭、侠溪点刺放血,每3日1次。

4、忌食辛辣及油腻食物。

韩善明主任蕲艾灸法医案赏析——蕲艾灸法为主治疗流泪症

2019年9月17日二诊:经治1周后,右眼流泪明显减少且质地已变清稀,无腥臭味。精神转佳,睡眠较前明显好转,舌淡苔薄,脉细数,拟守前法继续观察治疗1周。

韩善明主任蕲艾灸法医案赏析——蕲艾灸法为主治疗流泪症

2019年9月24日三诊:经治两周后,右眼流泪基本消失,食可寐安,二便调,因要返沪上班,嘱常自灸印堂、三阴交等穴及口服明目地黄丸以巩固疗效,忌食辛辣等温燥之品,调摄情志,以绝后患。

韩善明主任蕲艾灸法医案赏析——蕲艾灸法为主治疗流泪症

按:(1)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流泪症病名繁多,有针对病因命名,如迎风流泪;有根据流泪程度命名,如流泪不止;亦有根据流泪的冷热性质不同而命名为冷泪、热泪。本病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可单眼或双眼患病,常见于病后体弱之妇女或老人。该病在《诸病源候论》中谓“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泪出。”而《银海精微》中讲该病“为肝虚风动则泪流,故迎风泪出。”究其病因无外肝血不足,泪窍不密,或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流泪。本病类似西医学的泪溢,多因泪点位置异常,泪道狭窄或阻塞及泪道排泄功能不全引起。

(2)案中刘某,因受到不良情绪刺激致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渐至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流泪,精血亏虚不能上养于目而出现视力减退,虚火实火循经上扰而致头晕目眩、泪液腥臭诸症。蕲艾灸法可开窍明目,滋肾养肝,引火下行;针刺疗法可疏肝解郁,通经活络,调畅气机;点刺放血可泻火解毒。诸法合用,共奏解郁泻火,滋肾养肝,明目止泪之效。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艾灸   太溪   毫针   泪液   印堂   行间   腥臭   头晕目眩   法医   右眼   针刺   疗程   西医   辛辣   病因   法治   主任   韩善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