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

世界上的人千人千面,不同的人想法各不相同,就出现有人辞官归故里 ,有人星夜赶考场的场面。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是历朝历代中国人永远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追求。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有些人会说,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识;也有人会说,读书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情趣;还有人会说,读书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让日子有一些光亮。其实,在大多数古代读书人心目中,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考取功名,当官做老爷,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小事情。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三年不窥园,可以头悬梁 、锥刺股,甚至于可以抛下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中,不惜笔墨精心刻画的范进,就是醉心功名的典型代表。为什么读书人这么热衷于当官?一个方面固然有为生民立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士大夫情怀,以天下苍生为念,以救命于水火为己任,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于谦、文天祥、林则徐、岳飞等等不胜枚举。另外一个方面,读书考取功名,成为一方主事的官员,实在是一本万利的营生。当官的回报,实在太丰厚了。向来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除开经济方面的回报外,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社会身份等方面的待遇,日常起居出行、服饰装扮方面的荣耀,更是令人心旌动摇,产生一种不可思议和不可抗拒的强大魔力,吸引读书人如飞蛾扑火一样前赴后继,所以才会出现有人星夜赶考场的人生盛况。

有多少人醉心功名与利禄,就有多少人看淡名利,厌倦名利场的勾心斗角,从而辞官归隐故里与山林。隐士向来被中国人所推崇所敬重,隐逸文化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引人入胜的盛景,商山四皓、竹林七贤、陶渊明,甚至于终南山中的隐士,都给中国人以心灵上的极大慰藉。官场险恶,䆠海浮沉,能够在到处是利益到处是陷阱的官场斗争中活下来,甚至于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的人,那不仅智商超高,能见人所未见,能深谋远虑,而且情商超高,精于人情世故,洞彻人心人性,实在是老狐狸、老麻雀。也有不少正直耿介的读书人,不屑于随波逐流,不善于逢迎奉承,缺乏斗争艺术,在官场的波澜起伏跌宕之中败走麦城,于是乎心灰意懒,选择挂印辞官,到山林泉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乐趣,到诗文里抒发自己的郁结心情。于是一大批青史留名的大诗人,大文豪横空出世。如果没有官场的失意,就不会有斗酒诗千篇的诗仙李太白;如果不是极度厌烦迎来送往,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就不会有隐逸南山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为我们留下极度陶冶性情的伟大诗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簑风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数高尚的灵魂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为人生耸立了高大的丰碑。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这就是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星夜   儒林外史   故里   考场   太白   封妻荫子   寻章摘句   隐逸   人心   隐士   读书人   功名   官场   山林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