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规模的特医市场,被忽略的“病人刚需”

对普罗大众来说,特医食品是完全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是为病人设计的“餐食”,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药品,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

特医食品蓝海市场

2016年,随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特医食品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发现。近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强调“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让特医食品进一步走进大众视线。至此,特医食品成为了与药品、器械并列的蓝海市场,守护大量患者健康,为其治疗和康复提供便利。

特医食品被低估

据统计,我国1.4亿住院患者中,接受临床营养诊断与治疗的不足1%,未就医的、数以亿计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而重大疾病,如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也高达70-80%。为对抗“营养不良”,大多数国家会为患者制定不同的特医食品使用方案,而此举在国内的推广率相对有限。从医学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特医食品以肠内营养(EN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为主,肠外营养为辅,而我国恰恰相反。事实上,相比于肠外营养,为住院患者补充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让住院患者食用定制的特殊食品不仅可以减免针剂之苦,而且能够长期使用,费用较低。有研究显示,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21%、住院费用减少了21.6%、出院后30天再次入院率降低2.3%,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居有显著效果。在欧盟,特医食品的使用每年为医院节省约12%的医疗费用,每12名患者中就会减少1名患者的死亡。从国家层面来说,特医食品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学效应,对减轻消费者医疗支出具有积极作用。

特医食品供需关系待平衡

从不同国家营养不良患者特医食品的使用率可以发现,美国使用率约为65%,英国约为27%,而中国仅为1.6%,缺口多达1.19万吨。如此庞大的差距,跟国人固有观念、特需食品发展状态息息相关。尽管大众了解“养病要靠内养”,但国人选择补充营养的方式,无外乎煲鸡汤、炖鱼汤等等。这样的一刀切式补充无法“对症补给”,不能满足病患的营养需求。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欧盟对特医食品的分类方法,整个特医食品产业需要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来进行产品设计,比如针对0-12月龄,研究生产的无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则需要食用含有必需脂肪酸的特需食品来辅助稳定血脂水平;患有高血糖的人群,需要优质膳食纤维稳定血糖、减少腹部不适反应;而刚刚经过手术治疗的重大疾病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甚至是牛磺酸胆碱等营养素来加速康复进程。对患者来说,特医食品跟自然进食方式非常接近,很好接受,但对一个喝汤的患者来说,这些功能无法一次集齐。

特医食品的需求始终存在,国家鼓励医疗领域和特需食品产业紧密配合,填补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的空白。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

特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百亿规模的特医市场,被忽略的“病人刚需”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国务院办公厅   使用率   大众   营养不良   膳食   欧盟   配方   病人   患者   用途   营养   需求   规模   医学   我国   食品   国家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