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炊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看到王维和陶渊明这样描写袅袅炊烟,尽管没看到炊烟,也令我们心旷神怡,无比享受。

可惜,以后的炊烟,我们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上看到了,因为环保工作的加强,现实中将再无炊烟,而记忆中的炊烟,总会在脑海闪现,令我回味无穷。


消失的炊烟

消失的炊烟

当时的农村,天刚麻麻亮就起床去田里劳作,放羊、拔草、锄地、撇花权、拾柴禾等等,有干不完的农活,劳作几个小时,日上三竿后往家赶,村庄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起缕缕炊烟,肚里已经咕咕叫,脚步便不免快了起来。

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落霞缤纷中或扛着锄头,或背着箩筐,或赶着牲口往家赶,晚霞的映衬下,屋顶上空飘起的炊烟无比亲切,劳动一天的疲惫就减了几分。

消失的炊烟

消失的炊烟

那时的农村,几乎吃同样的饭菜,比如说早晨都是清一色的玉米粥,当谷子成熟时,又变成了清一色的小米粥。主食便是窝头和红薯,后来生活好了,才开始吃馒头。尽管对每一顿饭都心知肚明,可是每次看见炊烟还是无比的期待!

在农田挥汗如雨时,偶尔舒展一下酸痛的腰肢。转头向村庄的方向看一眼,当看到缕缕炊烟飘荡起来时,再仰头看一眼日头,该下晌了,肚子也饿了,于是准备收拾手头的农活,准备向家赶,回家的心情甜甜的。


消失的炊烟

消失的炊烟

在炎炎夏日,很多时候看不到时炊烟。干农活从来不按时按点,真正的做到了“日入而息”,直到太阳落山,什么也看不见才收工。男耕女织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朝阳沟》戏词中说的一样“男女老少齐上阵”。回家后妇女便开始做饭,加水点火,灶膛的火苗随着风箱拉动一明一暗,火光映亮了人的脸庞,脸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在脸上丝毫看不到是对生活的抱怨和劳累的痛苦。炊烟和柴禾燃烧散发出的味道,让家家户户的小院充满了温馨。

有时候,丈夫要出远门,必须一早赶车。妻子便会起得比丈夫还要早,给丈夫做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饭,天漆黑一片,万籁俱寂中,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狗叫驴叫。铁锅下火光照在正拉风箱的妻子脸上,那样的纯净安祥。此时,看不到炊烟,炊烟依然随风飘散,化作了对丈夫的牵挂。


消失的炊烟

消失的炊烟

炊烟伴随了我的童年和少年,那样的恬淡与自然,那样的温暖与挂牵。

后来考上大学,在城市工作,炊烟也在眼前消失。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人们便不再烧柴禾,烟熏火燎的又脏又累。人们更习惯于用煤用气用电,干净卫生,方便快捷。

即使有些老年人出于节省考虑,也被明令禁止了,环保治理力度加大,上坟烧纸都不被允许,更何况乌烟瘴气地烧柴禾。再者,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农家院落,都严禁存放柴禾。

炊烟,就如同BP机一样,在人们的视野里永久消失了!再见,炊烟!


消失的炊烟

消失的炊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炊烟   安祥   日入而息   阳沟   戏词   灶膛   叫驴   柴禾   风箱   农活   家家户户   火光   村庄   飘起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