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那时候日子很穷,吃的是窝头红薯咸菜,穿的是破衣烂衫,但那个时候最不缺的就是快乐。少年的乐趣很多,其中逮知了便是那个时候最喜欢参与的一个活动。

知了刚从土里钻出来时是幼虫,我们老家称为知了龟,大概是取意于其与乌龟有相似之处吧。知了龟很是神奇,它掐准时间,总会是在将近黄昏时和半夜之前爬出来,这样避免了被伤害,同时晚上空气潮湿也利于其脱掉厚厚的盔甲。更为神奇的是知了龟会在黑暗的地下呆很多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大自然真是神奇,知了龟也好聪明!

知了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那个年代是无上的美味。于是,黄昏时捉知了龟是那时的必修课。我们在大树的周围,用树枝挖土,有时候会幸运的与正在向外爬的知了龟不期而遇。或者在黄昏的余辉中在树杆上树根处仔细找那些先来一步的。可怜这些知了龟还没看清外面的世界,就成了腹中之物。

水果产区的果农们发明了一个办法,用透明胶布缠在树干正中,这几厘米宽的光滑胶布便成了知了龟难以逾越的天堑,它不得不在胶布周围焦急地乱爬乱撞以寻找出路,如同被困在陷阱中的野兽一般。半夜时分,人们拿着手电照明,轻松而潇洒打扫战场满载而归。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不管人们有多少智慧,总有大量的漏网之蝉,它们蜕皮羽化,昂首高歌。

我们再逮蝉时,就需要费一些劲了。

有的爬上树去,悄无声息向蝉栖息的树枝爬,距离合适后,一只手抱住树枝,伸出另一只手慢慢接近蝉。有的蝉非常警觉,停止歌唱,振翅高飞。有的在即将被捕获时,电光石火间仓皇飞走。有的非常不幸成了手下猎物。这种方法成功机率极低,往往是徒劳一场。

有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去生产队的马厩中拽一根马尾巴毛,老虎屁股摸不得,马也不允许别人随便拨它的毛,会毫不客气的踢出一脚,我们必须手疾眼快,否则中招后会疼痛好多天。有胆小者不敢冒犯马,便拨一根牛尾巴毛来,但是牛尾巴毛跟牛的品质一样,其弹性和色泽要逊色于马尾巴的毛。

把马尾巴毛系成一个活套,绑在竹竿上,慢慢把套靠近蝉的脑袋,不需要速度快,最关键是准星,当确认套住后,只需轻轻一拉,蝉便乖乖就范。这对眼力绝对是个考验,四五米外不但把蝉的方位看得清清楚楚,马尾巴毛细如头发,也要看得明白,再加上速度和准确性,方能成功。其实逮住了蝉也没什么用,随便玩玩弄死了,或者扔掉,或者拿回家喂鸡了事。

最高效的方式是晚上逮蝉,在树下点起一堆火,用脚揣树,“飞蝉投火”大戏上演,那些蝉鸣叫着飞向火堆,瞬间就哑巴了。蝉被烤熟后,把脑袋掰下来,用牙浅浅地咬一层,焦香焦香的,味道极美。这种方式很是残忍,有些涸泽而渔的意味。

蝉除了被人类屠杀,还有另外一个天敌,就是螳螂。虽然螳螂个头比蝉小很多,却能够迅速拿住蝉的“七寸”,一击而中。但是螳螂的运气也好不到时哪里去,它往往会成为黄雀美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雍正时期,成立了''粘杆处'',他的府邸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一到夏天和初秋,整个府邸鸣蝉就叫个不停,让本喜欢清静的雍正非常烦恼,他就命手下用竹竿子粘“蝉”,后来,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粘杆处''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这个称号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西风萧瑟,天气渐凉,树叶开始变黄,蝉在鸣叫中结束了漫长但昙花一现的一生。一阵风吹来,从树上掉落地上,像枣树上落下一颗成熟的枣一样,引不起任何注意。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曾写过一首《在狱鸣蝉》,“西陆蝉鸣唱,南冠客思深”,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让诗人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四十年前逮知了的故事

在这样的快乐中,我也渐渐长大,所有捉知了龟和逮蝉的故事,只能停留在记忆里,再也不会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雍正   马尾   涸泽而渔   手疾眼快   知了   质数   故事   胶布   府邸   竹竿   螳螂   树枝   手下   黄昏   神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