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检”,读懂体检报告——肿瘤标志物、糖尿病相关指标

“体检报告到底怎么看呢?”

当拿到体检报告时,相信很多非医学出身的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为解答这一普遍困惑,我们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的崔丽艳医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体检报告中部分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崔丽艳医生通过图文以及相关病例相结合的模式,化繁为“检”,带我们读懂体检报告。本期内容,先来看看肿瘤标志物和糖尿病相关指标的解读。

肿瘤标志物的解读

说到肿瘤标志物,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陌生。它是肿瘤的发生和繁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它反映了肿瘤存在和生长

例如“肝癌的报警器”—— 甲胎蛋白(AFP)。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优秀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诊断肝癌上一般指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阳性率为60~70%。同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诊断,不能单纯通过AFP的结果来诊断肝癌。因为同时会存在一些良性疾病导致检测报告中甲胎蛋白的升高,例如妊娠、畸胎瘤、肝炎或者肝硬化等。

除了甲胎蛋白外,还有很多肿瘤标志物。例如“让腺癌无处躲藏”的癌胚抗原(CEA)、与胰腺癌密切相关CA19-9、预警胃癌的CA72-4、预警乳腺癌的CA15-3、卵巢癌的CA125等。

对于肿瘤标志物,人们总是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其实很难确定一个明确的界值,来判断患者是否为肿瘤病人。因为通过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化繁为“检”,读懂体检报告——肿瘤标志物、糖尿病相关指标

肿瘤标志物界值

虽然肿瘤标志物存在缺点,但是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辅助诊断可疑的肿瘤这两个层面来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还是有自身优势的。总结来说,肿标高,莫惊慌,良性恶性均增高,动态监测来预警,联合检测意义大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的根据一次检测结果或者某一项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得了肿瘤。

糖尿病相关指标的解读

血糖的测定分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两种。

化繁为“检”,读懂体检报告——肿瘤标志物、糖尿病相关指标

静脉血只能在医院采血,所以更适合医院的实验室,适合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

末梢血的血糖,也就是很多糖尿病病人在家使用的血糖仪进行的监测,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全血的检测。这种检测可操作性高,但是只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这也是很多糖尿病病人经常要进行检测的一个指标。它是反映采血前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不受进食或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与欧洲等糖尿病研究组织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一个新的手段: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把他视作为糖尿病患者。但在我国暂未纳入诊断标准。

糖化白蛋白

检测的是前2~3周平均血糖的水平,相对糖化血红蛋白来说,关注的是短期内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应用类似。

来源:北大·医学科普讲堂

文 | 检验科 崔丽艳(主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肿瘤   糖尿病   指标   报告   血红蛋白   末梢   阳性   肝癌   血糖   糖尿病患者   蛋白   病人   细胞   类似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