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孩子患上2型糖尿病,“魔爪”逐渐伸向青少年

一个男孩,从小爱吃可乐鸡翅,不是可乐炖的鸡翅,而是喝可乐、吃鸡翅,14岁就长到了190cm,体重130kg。

14岁孩子患上2型糖尿病,“魔爪”逐渐伸向青少年

孩子妈妈感觉他实在太胖了,就让他减肥,可运动了没几天,体重就快速下降。妈妈一看不对头呀,这体重也不按套路出牌呀!

孩子父亲患有糖尿病,于是就给他测了一下血糖,结果你猜怎么着?血糖23mmol/L,当然,这是随机血糖。

第二天,孩子母亲就带他去医院,查空腹血糖17mmol/L。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7%,符合其中一点就诊断为糖尿病。

无论随机血糖还是空腹血糖,他肯定是糖尿病无疑。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尤其是儿童,因为绝大多数儿童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

通过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他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而不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那可是成年人得的病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父母或同胞兄弟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6倍。

2、年龄>40岁

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3、超重、肥胖

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负担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台年久失修的卡车还要超载,发动机肯定会耗损。

4、高危种族

美国的调查发现,黑色人种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色人种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5、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6、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妇女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主要表现多毛、不孕、肥胖、月经稀少、卵巢增大等。

7、其他

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这个儿童糖尿病是否触动了你的内心?

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但儿童不都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不是成人的“专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也会得2型糖尿病。

估计大家也猜到了,这个孩子糖尿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基因外,更与他长期喝可乐、高热量饮食和肥胖有关。

14岁孩子患上2型糖尿病,“魔爪”逐渐伸向青少年

随儿童青少年肥胖症流行,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全球糖尿病总数及经济支出逐年攀升,发展中国家尤甚,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上升速度位居全球第一。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往往合并其他代谢异常;由于后期β细胞功能衰竭,最终也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有证据表明,儿童2型糖尿病不仅与1型糖尿病不同,与成年2型糖尿病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对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对饮食和运动进行干预的生活方式管理最为重要。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在饮食、运动和心理上帮助这些孩子们。

饮食治疗

摄入过多热量导致体重增加是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儿童和青少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自治疗起,即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膳食、增加体育锻炼。

最好能够制定青少年个性化饮食计划,且整个家庭都应该食用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教育患者家庭学会处理节假日庆典时食用的特殊食物(例如节日可能会进食的特定传统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热量较高,要学会及时调整当天的胰岛素剂量,鼓励患者增加体育运动),而不是避免参加庆典活动。

运动治疗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未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心血管疾病。

医师可以为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时间、强度和频次,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运动强度,指身体联系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高强度:运动时,上气不接下气;中强度:运动时可以说话,可能气喘;低强度:运动时可以唱歌。

例如每天至少6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运动,每天在屏幕前的非文理科教育时间少于2小时。不鼓励在儿童卧室摆放电视、录像机等。需要强调的是,60分钟的运动不需一次做完,可分为多次完成,每次10~15分钟即可。当然如果在锻炼之前血糖水平偏低,应该先额外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

血糖监测

对于新诊断的患儿,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均要求监测空腹、餐前和睡前的血糖水平,在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可以根据选择的治疗药物、治疗强度等适当调整血糖监测频率。

2型糖尿病自身血糖监测频次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虽弱于1型糖尿病,但是仍不可缺少。自身血糖监测的频次应基于血糖控制情况和自身条件个体化,血糖控制理想时,1周数次餐前餐后血糖测量即可,而控制不理想时,应增加测量频次,如每日三餐前后加凌晨的血糖。

如果使用胰岛素,一定要注意无症状低血糖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每3个月测1次,如未达标则需要强化治疗。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所有儿童糖尿病患者,推荐HbA1c目标<7.5%。

心理支持和教育

应当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从12岁开始,青少年患者应有与医生独处沟通的时间。并且,考虑意外怀孕和代谢控制不良相关的畸形风险,建议对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从青春期开始接受孕前咨询。

目前而言,尽管适当的胰岛素治疗可以给予患者接近正常人的预期寿命,但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还需要教育患者或其亲属掌握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运动、影响血糖控制的特殊事件(聚会、疾病、锻炼、月经)、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方法、急慢性并发症的识别和预防以及心理调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即应对患者和至少一名家庭成员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由于患者为儿童或青少年,因此,应特别强调父母或监护人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无论使用什么临床管理工具对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父母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还需要结合孩子特点,选择适合的自我管理方案。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整理自肾病科普、人卫药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糖尿病   青少年   孩子   频次   胰岛素   魔爪   生活方式   血糖   肥胖   糖尿病患者   强度   体重   患者   饮食   风险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