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中华民族有很多属于自己的节日,民间更有四时八节的说法,当然传统的八节和现在过的节日有一定的出入,可最重要的几个节日不但民间在过,而且国家还安排的有休假,目的就是让大家把传统节日过好,当然不乏有促进消费的假日经济的成分。为什么大家普遍对过节都有同样的感觉与认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

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多数人都比较忙,个体经营者,尤其实体店的经营者,只有把门店开着客人才能够进入店里选购商品,越是在节假日时大家越看重这几天的销售。服务行业像餐饮、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同样看重的是假日经济收入,他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做好各项工作,以求得到更多的回报。外出务工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工地地比较远,对于一般节日来说来回走一遭很不合算,既花钱又没多少时间可以和亲朋好友相处,很多务工人员在节假日时基本上也都处于工作状态。节假日处于工作中的这几大群体所占的人数不在少数,他们对除春节外的节日的概念相对已经有些模糊了。

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生活条件:过去孩子们最盼望过年过节,因为过节时能穿新衣,吃好的。现在的生活条件对大家来说平时和过年过节基本上区别不大,过节能吃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等平时随时都有,也就没有了期望,感觉很平常。

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传统节日的传统过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先祖们设定所有传统节日时大多数都和农事有关,看似和农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也是有的,不如像清明节是春季农业开始进入忙碌之际,去祭奠已故先人后大家就开始要忙农活了。亲戚的形成都和血缘、婚姻有关,婚姻的形成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在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落后的过去,很多亲戚们一年到头很少见面,把对庄稼的收种等看得非常重要,在即将收麦时女儿回娘家和麦收后看忙罢,以及中秋和农历九月九都是这个道理,互相了解一下庄稼的长势和收成情况等。到了农闲的冬季过春节,更是了解一年来情况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探讨着新的一年的打算。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忙,可以进行诸多方面的交流与规划,有说不完的话,显得过节非常有意义。

现代过传统节日:现在由于各种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非常发达,再加上很多人节日期间要做生意、要工作,所以对过节一来是时间不允许,二来是平时亲朋好友们也都比较了解,三来吃穿过节和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因此大家都看得比较淡了,感觉没有以前有意思了。结论: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节日要回到以前的那种过法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了,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传统节日应该发扬光大,但新型的过节方式也应该被大众得到乃至社会的认可。


传统节日被淡化感觉过节越来越没意思从而流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传统节日   感觉   流于形式   庄稼   节假日   亲朋好友   没意思   基础设施   务工人员   假日   亲戚   平时   节日   民间   农业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