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的宗旨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潜龙勿用”

学易经也要考虑位置问题,六爻由下至上,从比如初九的位置就是最低的。初九:潜龙勿用。因为位置太低了,没有发言权,所以叫潜龙,适合于潜伏。好比我们要融入一个新的圈子,那我们就属于初九,就要做潜龙。勿用呢?就是不去显摆,不去越俎代庖抢主角镜头。你再有能力,但你人微言轻呀,把领导、前辈的面子扫了,自然没好果子吃。我们只需要听就行了。

易学大师曾仕强是这样解说“潜龙勿用”的:“潜的意思就是说,在人生的第一阶段,能力还很有限,需要潜藏。一个人,潜是要做好准备,而不是卧在那里干脆不表现。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潜,没有能力根本无所潜。”

潜是为了更好的表现。

诸葛亮潜了二十七年才“现”,他一出山就有非凡的表现。他躬耕南阳难道是为了耕田?如果他真的不问世事,刘备请他出来干嘛?曾仕强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的局:他先使自己给世人一个好印象,然后就有人在刘备面前夸他,弄得刘备不得不来请他出山。

学道的宗旨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诸葛亮是个易学高手,他能做到让人家来找他,请他,而不是自己推销自己。

我们今天常常自己推销自己,都把自己当商品了。那岂不是自我作贱吗?我们不是商品呀。

做事情得细心观望,考虑全局等待时机。

一个人做好了充分准备,看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潜藏时就潜藏。时机成熟了就要表现,不表现就会错过机会的。

诸葛亮就是个早就做好准备的人,只是没有好的时机而已。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出来的好时机。如果他再不出来,那他一辈子就难有所作为了。如果他不出来,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那么多《三国演义》里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了。自然历史上就不会记载他啦。

学道的宗旨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易经里提到的大人、君子都是通天达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大德。而论语中的君子则以孝亲忠君为主,显然和易经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学了易经的人,就有了一个宏伟的框架,你再去学其他的学问,就知道你处在哪个层面上。


学习以空杯的心态,从零开始

中华文化中有些术语在不同层面有不同解释,因为站的角度和层面不一样。老子讲“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将天地万物分四层来认识,道是虚、无;一是德,从无到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再生四象五行八卦,这属于三的层面。“道、一、二、三”全是属于形而上,全属于道的层面。万物则属于形而下层面的。所以学习中华文化,千万不能以偏概全。学问是继承的,不是创造的。要知道深浅,知道自己的无知,才能开始真正的学习。以空杯的心态,从零开始。这就叫六位时成,从初爻这里开始,从零开始学起,要老老实实的按照经典去读。


学道的宗旨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易经根据历史发展大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卦画,属于伏羲女娲那一代的文明成果;传到文王这一代,文王演周易,由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并注了卦辞爻辞;传到孔夫子这一代,又做了补充完善,著《彖》、《象》 、《文言》、《系辞传》、《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对易经进一步解释、演绎和展开,称为《十翼》。卦画是易经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原始的部分。卦画来源于生活中的象,学大道,离开生活,就成空的假的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学道的一个宗旨、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女娲   易经   周易   太极   茅庐   独善其身   中华文化   易学   阴阳   君子   学问   层面   万物   时机   宗旨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